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卷親愛的同學:在你答題前,請認真閱讀下面的注意事項。1.本卷共6頁,2大題,滿分60分。考試用時60分鐘。2.答題前,請將你的學校、班級、姓名、考號填在試卷和答題卡相應的位置,并核對條碼上的信息。3.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紫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在“試卷”上無效。4.答非選擇題時,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筆跡簽字筆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無效。5.認真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預祝你取得優異成績!一、單項選擇題。共14題,每小題2分,共28分。請將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題號下。1.巴金說:“這百年來有多少撕裂人心的痛史…都像夢魔一般地過去了!是永遠不會再來的了!因為我們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巴金發出感慨的原因是班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取得勝利D.土地改革的完成:2.據《東莞日報》報道:“新中國成立之初,東莞的經濟還處在恢復時期…但是全縣人民還是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捐款捐物支援中國人民志愿軍作戰。”下列詩句與材料中反映的歷史事件對應正確的是A.八年邊釁起盧溝,一夕爭傳靖寇仇B.猛虎怒行華北地,百團大戰顯神威C.英雄兒女齊奮戰,渡江過去把敵殲D.中朝唇齒最相關,出國支援冒萬難3.據統計,1952年江西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5.42億元,比1949年增長53.1%。糧食總產量比1949年增長48.3%,棉花增加7.5倍,生豬增長29.3倍,耕牛增長21.3%,油料、麻類、甘蔗等產量也都有很大增長。材料表明A.土地改革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線B.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第一個五年計劃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收☆☆☆女:D.改革開放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愿望”★4.包鋼于1954年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8萬名建設者匯聚祖國北疆,在荒灘戈壁上,頂風沙,戰嚴寒,斗酷暑,風餐露宿,肩挑人扛,在塞北草原上書寫出動人篇章。這體現的時代精神是A.勇于創新B.獨立自主C.艱苦奮斗D.實事求是八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5.中央檔案館曾記錄:“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人民對社會主義建設更加充滿了信心,社會各界的工人群眾提出以超額完成生產計劃來慶祝大會的召開,并訂出具體計劃。”這表明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A,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B.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C.提高了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D.成為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6.小明在學習中國現代史后,在網絡上輸入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以下熱搜詞:“合作化”、“公私合營”、“贖買政策”,與這些熱搜詞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一五計劃B.人民公社化運動C.中共八大D.三大改造7.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資本主義工商業在數量上仍居多數…這種狀況,到一九五六年已經根本改變…中國選擇并建立了社會主義”。這一“根本改變”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A.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B.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C.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建成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8.1956年,中共八大的決議中提到,“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沉之間的矛盾”。據此可知,中共八大認為國內主要矛盾在于A.社會制度的變革方向B.生產力與人民需求的差距C.階級斗爭的發展態勢D.輕重工業比例的合理協調9.美國學者傅高義在《鄧小平時代》中寫道:“真理標準討論…使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原則,為改革開放開辟了道路。”這一評價強調了思想解放對A.民治政治建設的作用B.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C.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意義D.國際地位提升的貢獻10.1979年《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規定:“特區企業的產品可自主出口,其稅后利潤白企業自行支配。”這一條例的實施旨在A.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B.建立計劃經濟體制C.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D.促進鄉鎮企業發展八年儷所中試卷第2頁共6頁洪山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卷參考答案選擇題(共14題,共28分。)120567A0ACGDC891011121314BBAABB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32分。)15.(1)特點:①群眾廣泛參與(普選):②以憲法保障民主制度化:③多黨派合作協商(任意一點2分,共4分。如寫到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可酌情給分)(2)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到1957年,新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等交通干線,促進了我國交通的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汽車事業地發展等。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任意一點史實2分,論述說明1分,共6分。如寫到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等相關史實均可給分,)16(1)圖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圖二:對外開放(2分)。(2)①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而總結出來的;②是適合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科學理論;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大膽開拓、勇于創新的理論氣質和與時俱進的視野胸襟。(任意兩點4分,完全照抄材料給2分)(3)國內: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國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言之有理,國內、國際兩方面各2分,共4分。完全抄材料得2分)WWPS OFfice快拍即存·WPS拍照掃描17.(10分)參考示例:選擇歷史人物:黃繼光、雷鋒觀點:重要歷史人物為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2分)論述:1950年10月,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要決定,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關射口,為戰友開辟了前進道路,自己英勇犧牲,正是像黃繼光一樣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奮戰,才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軍好戰士雷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雷鋒在工作中認真負責、愛崗敬業,在生活中助人為樂、無私奉獻,毛澤東同志曾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學雷鋒,做好事,蔚然成風,雷鋒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6分)綜上所述,重要歷史人物順應歷史潮流不懈奮斗,用血肉和汗水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因此,我們要學習和繼承重要歷史人物的優秀精神品質,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團結一心、奮力拼搏。(2分)(注:觀點2分。史論結合由三部分組成,時代背景1分,相關史實1分,史論1分,至少要有兩組史論,共6分。結論2分,由兩部分組成,總結性術語1分,升華1分。)WWPS OFfice快拍即存·WPS拍照掃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答案.pdf 八年級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