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梅嶺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
歷史學科(時間:60分鐘,總分50分)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請將所選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相
應的答題欄內。木大題共25小題,海小題1分,共25分)
1.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圖1中的玉龍分別來自距今5000年左右的湖北、安徽、浙江
三地。這些玉龍的形制主要反映出中華文明
石家河文化玉龍凌家灘文化玉龍良鑿文化玉龍
圖1
A.源遠流長
B.獨立發展
C.生生不息
D.多元一體
2.有學者指出,在農耕自然經濟社會結構下,形成了古人追求穩定的民族文化心理,注重防
御,對窮兵鐾武采取否定的態度。以下最能反映這一態度的事件是
A.秦朝修建靈渠B.漢初休養生息
C.西漢漠北戰役
D.張騫出使西域
3.魏晉時期,北方出現了“關中之人,百萬余口,率其戶口,我狄居半”的現象,這一現象
A.有利于政權的鞏固
B.反映了民族交融
C.源于經濟重心南移
D.促進社會的穩定
4.齊民要術》在描寫花椒樹時指出,“此物性不耐寒,陽中之樹,冬須草裹,不裹即死。”
這反映了農林生產要
A.遵循自然規律
B.關注百姓生活C.革新科學技術D.獲得政策支持
5.北宋神宗熙寧年間財政收入達5060萬貫,這不僅解決了多年來的財政赤字,還有大量的
結余,史載“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這主要得益于
A.全國市場統一B.澶淵之盟簽訂C.王安石變法
D.榷場貿易興起
6,唐宋時期,進行同一類商品生產或者經營的人聚居在一起,組成一“行”。據記載,唐代
長安城內東市有一百二十行,而南宋臨安已有四百四十行。這一變化反映出宋代
A經營時間不再受限
B.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C.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D.商業貿易深入發展
了.元朝以大都為中心,在全國設有驛站1500多處,組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驛站負責傳遞
公文,供應往來使臣的生活所需,并向他們提供交通工具。這一措施主要是為了
A.加強地方治理
B.促進經濟交流
C.革新交通工具
D.擴大領土面積
8.表1是清朝部分大事年表,其反映的主題是
表1
時間
人物
事件
1653年
順治帝
冊封“達賴喇嘛”
1690年
康熙帝
親征擊潰噶爾丹叛亂
1727年
雍正帝·
設立駐藏大臣
1792年
乾隆帝
頒布《飲定藏內善后章程》
A.強化君主專制
B.鞏固國家統一
C.抗擊外來侵略
D.完善法治建設
初三年級歷史學科第1頁(共4頁)
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