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卷(2025.04)溫馨提示: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共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第I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中國許多大學的校訓與古代文化典籍有關。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自《易經》;中國農業(yè)大學校訓中的“解民生之多艱”源自《離騷》;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源自《論語》;廈門大學校訓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禮記》。這表明()A.高等教育致力于復興傳統(tǒng)文化B,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源遠流長C.傳統(tǒng)價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D.儒家思想觀念影響著教育發(fā)展2.公元前4世紀一公元3世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qū)。后來,各國在漢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本國文字,如朝鮮的諺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對漢字傳播認識正確的是()A,推動了當地的文化交流與發(fā)展B.奠定了亞洲儒學文化圈的基礎C.消除了東亞地區(qū)交流的障礙D.便利中國對鄰國文化的吸收3.古希臘藝術是古羅馬藝術的源頭,但二者發(fā)展中也呈現出一定差異。古希臘在藝術的追求上是一種“自然”的完美主義和人本主義精神,古羅馬則是個人英雄主義與民粹主義橫流。造成這種差別的直接原因是()A.經濟發(fā)展繁榮程度不同B.二者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不同C.受東方文化的影響不同D,二者政治體制的巨大差異4.古代印歐人在大規(guī)模遷徙中,與所到地區(qū)農耕民族交融,導致了新的文化區(qū)域的形成,下列屬于這種文化區(qū)域的是()A.古代印度、古代西亞、古代希臘B.古代西歐、古代東亞、古代希臘C.古代中歐、古代東亞、古代羅馬D.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東亞5,二戰(zhàn)后,大量勞動力從南歐、北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流入西歐、北美洲、大洋洲等:高二歷史第1頁共10頁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量勞動力涌向中東產油國和日本、亞洲新興工業(yè)國家和地區(qū):20世紀90年代,東歐成為西歐、北美勞動力的新的來源地。上述材料表明()A.經濟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動的勞動力市場B.勞動力的全球流動預示著經濟的平衡發(fā)展C.二戰(zhàn)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到頂峰D.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改變著勞動力結構6.絲綢之路興起于漢,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時期再度興盛起來:兩宋時期陸上絲綢之路萎縮,但海上絲綢之路卻呈現繁榮景象;直到元朝,陸上絲綢之路再度興起:明清時期,絲綢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讀正確的是()A.絲綢之路興衰與統(tǒng)治政策無關B.明清時期絲綢之路完全消亡C.少數民族政權不重視絲路貿易D.政治統(tǒng)一有利于絲路的暢通7.拿破侖戰(zhàn)敗后,維也納會議決議維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希臘的統(tǒng)治。1821年,希臘爆發(fā)獨立運動。歐洲眾多文化名人聲援希臘,雪萊呼喊:“我們都是希臘人!”拜倫“為希臘人含羞,對希臘國落淚”;普希金為希臘起義而歡呼。這體現出()A.維也納體系使歐洲國家主權意識增強B.奧斯曼土耳其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希臘發(fā)展C.文化認同感影響歐洲文人的政治立場D.維也納體系維護歐洲封建秩序不得人心8.亞歷山大東征的過程中,先后迎娶了中亞粟特貴族女子和波斯公主,他還為1萬對波斯女子和馬其頓將士舉行盛大的集體婚禮,并且宣布與東方女子結婚的馬其頓人可以免稅。亞歷山大大帝此舉旨在(A.宣揚民族平等B.擴大統(tǒng)治基礎C.籠絡東方貴族D.傳播希臘文化9.下圖所示歷史事件(A.開啟了希臘化時代B.擴大了羅馬法的適用范圍疆界C.傳播了阿拉伯數字D.加快了印刷術的西傳進程阿故伯高二歷史第2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