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半期考高一歷史試卷參考答案1.D2.B3.A4.C5.A6.C7.B8.C9.D10.A11.C12.A13.A14.D15.B16.C17.歷史背景:二戰后美蘇陣營對峙,美蘇冷戰全面展開,美國等西方國家敵視新中國,妄圖扼殺新生政權;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對新中國表示支持和友好:二戰后,亞非拉地區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許多亞非拉國家紛紛獨立:新中國百廢待興,急需穩定的國際環境來開展經濟建設,鞏固政權。(4分,答出兩點即可)主要特點:意識形態鮮明;獨立自主:積極拓展國際空間。(4分,答出兩點即可)18.主要原因:小崗村實踐的成功示范;人民公社體制的弊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符合當時中國國情:政府的支持與推動。(8分)19.(1)背景:國民革命失敗,城市敵人力量強大,武裝起義受挫。(2分)主要舉措:深人分析國情,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動農民,開展土地革命。(6分)(2)相似之處:都立足于農村,依靠農民;都采取措施來調動農民積極性;都重視經濟建設以保障物資供應:都充分利用當地環境開展軍事斗爭。(6分,答出三點即可)意義:保障了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調動了農民的抗日積極性,壯大了抗日力量;通過靈活的戰術打擊了日軍,保衛了根據地,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6分)(3)啟示:要根據實際情況,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社會環境,制定符合國情的發展戰略;要重視民生,關注人民利益,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要合理利用自然環境,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4分,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示例論題:科技發展是國家崛起的核心引擎。(2分)闡述: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工業基礎和技術水平嚴重滯后。但隨著科技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先進技術在工業領域全面開花。制造業引入自動化與信息技術,智能化生產流程得以實現,眾多企業成功轉型,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突飛猛進。我國在航天、高鐵、5G移動通信技術等領域取得領先成就,極大提升國際影響力。航天技術助力太空探索與衛星通信,占據重要戰略地位;高鐵憑借安全、高效、舒適的優勢,成為我國對外展示的閃亮名片,推動國際基礎設施建設合作;5G技術的率先應用,讓我國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搶占先機,增強國際話語權,吸引全球資源匯聚,進一步提升國家綜合國力。(8分)綜上,科技發展必將助力我國在綜合國力提升的道路上穩步邁進,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2分》(“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分唯一標準)【高一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 高一 歷史.pdf 歷史 高一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