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期高2026屆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評分參考一、選擇題題號12466d910答案B0CD8B題號111213141516答案CDBAB二、非選澤題17.(1)原因:社會經濟發展;印刷技術進步;人們了解外部信息的渴望;英國革命期間的良好發展環境:資產階級掌權后政府政策放寬。(4點8分)(2)歷史背景: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剝削和壓迫,激起北美人民的強烈不滿:北美地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啟蒙思想在北美的傳播:北美人民民族意識有所覺醒,民主法制觀念增強:北美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高漲。(3點5分)(3)特點:由西方引領到國人自主辦報:同國內政治運動緊密相連:功能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多興辦于東部沿海地區。(3點6分)影響:促進中西方文明交流;傳播自然科學,促進思想解放;推動了改革和革命運動的開展;有利于更新社會風氣,推動社會近代化轉型;豐富了民眾日常文化生活。(3點6分)18.示例:主題:大航海時代推動了全球認知的拓展《鄭和航海圖》展示了中國明代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實際行動探索了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及東非沿海水域,極大地拓展了明朝對外部世界的認知。然而,其目標局限于朝貢貿易,未推動全球地理認知。《托斯卡內利世界地圖》反映了15世紀歐洲人對世界的認知。該地圖將亞洲東部海岸畫在大西洋的西岸,顯示了當時歐洲對全球地理的誤解,但它仍為后來的航海家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參考,進一步推動了全球認知的拓展。麥哲倫航線的世界地圖,明確區分了美洲與亞洲,反映了16世紀歐洲對全球地理的更準確認識。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形的,這對全球認知的拓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進一步推動了世界各地的聯系與互動。明末西方傳教士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將歐洲地理大發現中的航海成就繪制在地圖上,并將中國移至地圖的中央,迎合了中國人的地理認知心理,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碰撞與融合,拓展了當時中國人對全球的認知。綜上所述,大航海時代通過一系列偉大的海上探險與地圖繪制,逐步打破傳統的地理認知局限,推動全球認知的拓展。這一過程加深了世界各地之間的了解與合作,為世界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1)特點:垂直管理;措施多樣:重視統治機構的設置、制度建設和官員培訓:政治控制與物質掠奪并舉。(4點8分)(2)意義: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互鑒:推動了中華文明的西傳:有助于古代中國邊疆秩序的穩定;促進了中亞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近代歐洲的社會變遷產生了重要影響。(3點7分)2024一2025學年度下期高2026屆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16題,每題3分。失4陽分)1.從1864年與西班牙《和好貿易條約》開始,清政府提出將此前與各國條約中的片面最惠國待遇條款改為互惠最惠國待遇。此后在中意、中奧等通商條約也添加了類似條款,以為赴外商民爭取權益。這說明清政府()A.主導國際貿易規則制定B.逐漸向近代外交邁進C.激化了與列強間的矛盾D.突破了傳統華夷觀念2.地方志或為私人編修,或在官方的指導下完成,其編撰過程本身就帶有極為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和林格爾廳志》以“邊疆要地久無方志”為修志的主要動力,張穆作《蒙古游牧記》的原因也和“三史地志虛存其名”有關,故以經世致用的思想指導修志??梢?br/>地方志的編修()A.體現了民族交融與國家認同B.官方修撰比私人編修更準確C.帶有主觀色彩不可作為史料D.比國家正史修纂更詳細準確3.下表為1894一1930年美日英法四國在華銀行設立情況統計表(單位:家)。以下對此解讀正確的是()甲Z丙1894年前162021895-1913年15331914-1930年1113名0103A,甲為英國,甲午戰爭后對華資本輸出減弱B.乙為美國,一戰前后成為侵華的主要國家C.丙為法國,一戰爆發前在華經濟勢力最小D,丁為日本,甲午戰爭后侵華勢力急劇擴大4.同文館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將西方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直接嫁接到中國土壤上。同文館翻譯有《萬國公法》《富國策》《化學闡原》等譯著,并首次將“利潤“貸款“輔第1頁共7頁音“單數”等新的術語注入到漢語表達體系中。這些翻譯活動()A.沖破了經世致用的羈絆B.踐行了實業救國的理念C.適應了洋務新政的需要D.開創了西學東漸的先河5.1901年,清政府欲按期舉行鄉試以“固結人心”,劉坤一、張之洞等督撫則奏請延期。辛丑鄉試各省最終舉行情況如表所示。這折射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甘肅按期辛丑年舉行山東、江南(江蘇、安徽合闈)、浙江、福建、延期王寅年補行湖北、湖南、四川、江西、陜西、河南A.清廷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B.東南地區局勢動蕩不安C.教育新政遭遇地方勢力的阻礙D.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6.1912年10月,孫中山在上海發表演說,認為馬克思研究資本問題三十年,使無條理之學說“成為有統系之學理”。他把《資本論》中的資本公有理論,歸入民生主義的土地公有、資本歸公主張當中。由此可知,資產階級革命派嘗試()A.用民生主義動員民眾推翻清政府B.借鑒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問題C.以和平方式反對袁世凱的專制統治D.建構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理論7.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植物品種多樣的農業擴大了食物來源,使食物來源更加可靠,于是,人口也相應地增多…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們出于記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發明。”這說明()A,文字產生是進入文明社會的唯一標志B.古文明產生于祭司對神靈的崇拜C.農耕發展是人類邁向文明的重要前提D.私有制產生改變了文明發展走向8.據編寫于公元1世紀上半期《紅海周航記》記載,阿杜里斯從埃及進口了許多產品,其中有紡織品、橄欖油、葡萄酒、黃金和玻璃器皿,而意大利考古學家在阿克蘇姆的阿杜里斯遺址發據的銀幣,從雕刻和材質來看,其鑄幣系統與羅馬有相似之處(如下圖所示)。由此可知,當時的阿克蘇姆王國()羅馬帝國國王銀幣阿克蘇姆王國國王銀幣第2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pdf 成都七中高二2025學年期中考歷史試卷 答案 26屆高二1班歷史下期半期考試試卷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