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春季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28 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C A B A B A D D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A C A B D A C C D21 22 23 24 25 26 27 28B A D C A B D B二、非選擇題:共4 題,共44分。29(8分)【示例一】信息: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武漢長江大橋,寶成、鷹廈等鐵路,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2分。答出其中兩個即可)理由:工業建設布局特點:“一五計劃”以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重點建設東北地區的工業基地,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等,都是“一五計劃”時期的重要工業建設成果。交通建設布局特點:側重于鐵路和公路,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南方。武漢長江大橋于1957年建成,是 “一五計劃”的標志性交通工程成就,它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這一時期新建了諸多鐵路、公路,如寶成、鷹廈等鐵路,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初步改善了我國交通落后的局面,符合“一五計劃”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規劃與成就。(6分。答出符合題意、言之成理的兩點即可。)【示例二】信息一:圖中顯示東北地區密集的工業建設項目理由:“一五計劃”期間,國家將東北作為重工業建設核心區,重點建設了鞍山鋼鐵公司(1953年擴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1956年投產)、沈陽第一機床廠等重大項目。這些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基礎,體現了當時“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方針。信息二:圖中標注武漢長江大橋(或:貫通南北的交通線)理由:武漢長江大橋(1957年建成)是“一五計劃”標志性工程,連接京漢、粵漢鐵路,實現“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此外,寶成鐵路(1956年通車)等干線也在此期間建成。交通建設是“一五計劃”重要內容,旨在打破地理阻隔、促進資源調配。圖中顯示長江大橋或西南/西北鐵路線,直接印證了當時“改變交通落后面貌”的目標。評分要點:信息提取(2分):從圖中準確寫出至少兩個具體信息(如“東北工業基地”名稱、“武漢大橋”位置)。理由(6分):每個信息需結合“一五計劃”的具體成就(如鞍鋼、長春一汽、長1江大橋等),分析信息與史實的關聯性,體現國家工業化和交通建設布局意圖。30.(12分)(1)成果:立法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保障農民土地所有制;近3億農民分得土地和其它生產資料;農民免除了地租負擔。(3分)意義:徹底摧毀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鞏固新生政權;為工業化奠定基礎。(3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2)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多種經濟形式蓬勃發展;就業問題的有效緩解;居民生活水平提升。(4分)(3)黨和政府重視民生問題(或:改革推動民生改善與社會發展/政策調整與民生進步)(2分,言之有理即可)31.(12分)(1)變化狀況:從人民公社體制下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農村經濟逐漸煥發生機。(2分)舉措:“大包干”,將土地承包到戶。(2分)(2)特點:交通運輸方式從單一(公路、鐵路、航空)發展為多樣化(公路、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總里程大幅增加;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從無到有,并迅猛發展。(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3)黨和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先進理論指導;改革開放的實施;科技的進步;加入WTO,國際市場擴大的影響;人民的辛勤勞動。(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32(12分)(1)20世紀五十年代。(2分)(2)(10 分。序號 2分,主題 2分,闡述 6分)【示例一】序號:圖12和圖15。主題: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闡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1949年召開,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初步形成。這次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為新中國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礎。它體現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共同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形式,是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1954年召開,這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綜上所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新中國初期民主政治建設的里程碑事件,兩者以“協商民主”與“法治立國”,共同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示例二】序號:圖13和圖14主題: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闡述: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2展開殊死較量,最終迫使美國簽訂停戰協定。此戰不僅粉碎了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軍事威脅,更重塑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實力的認知,更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定決心,為國內經濟建設爭取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1951年,中央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協議,實現的西藏和平解放。強化中央對邊疆的實際控制。西藏解放徹底終結了帝國主義長達半個世紀的滲透,使中國大陸實現完全統一。綜上所述,抗美援朝與西藏解放,二者內外聯動,共同筑牢新生政權的根基。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確立掃清障礙。【示例三】序號:圖16和圖17主題:改革開放闡述: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會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策,標志著改革開放的全面啟動。廈門經濟特區的設立是中央推動對外開放的關鍵舉措,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實踐。經濟特區通過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廈門等特區的成功,不僅促進了沿海地區的經濟騰飛,也為全國深化改革開放積累了寶貴經驗。綜上所述,十一屆三中全會與經濟特區的設立,共同構成了改革開放的“破”與“立”。推動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計劃經濟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基礎。(“示例”只作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32025年春季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考試形式:閉卷)學校班級姓名座號第I卷(選擇題56分)本卷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為30人。對上述內容理解正確的是()A,該屆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B.標志著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C.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D.通過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2.表1可用于說明()表1A.抗日戰爭勝利原因舊中國新中國B.解放戰爭爆發背景國家主權淪喪、政治分裂獨立自主、和平發展層面經濟依附、國際地位低主權完整、國際影響力提升C.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人民受奴役、受壓迫權力保障、當家作主D.西藏和平解放影響層面3.在志愿軍打響入朝作戰第一仗的次日,黨和政府在國內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支援運動,全國掀起了參軍、參戰、支前,籌集慰問品慰問金、寫慰問信、組織各種慰問團以及開展生產競賽、優待烈士軍屬的熱潮。活動的持續開展()A.保障和支持了前線作戰B.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C.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D.鼓舞了社會主義的力量4.圖1是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一位戰士寫下的絕命詩。據此可知,“冰雕連”肩負的神圣使命()“我愛親人和祖國A.努力生產,團結互助更愛我的榮譽。B.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是一名光榮的志原軍戰士,圖1水雪喇,我絕不屈服于你,C.嚴守紀律,身先士卒那怕是凍死,D.助人為樂,艱苦奮斗我也麥高傲的管立在我的陣地上。”5,“20世紀50年代中國農村的變化是組織和心理上的。捐稅和地租的重擔從窮人的背上移開了;擁有土地不再意味著擁有支配別人的權力。”這種變化出現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建立農業合作社C.人民公社的成立D.設立了經濟特區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6.表2為武漢喻橋鄉貧農除友漢土地改革前后生活資料對比表。據表2可知,土地改革()糧食食用油食鹽表2新中國成立前每年收350千克2千克3.5千克1%其他1953年收1600千克24千克14千克A.完善社會主義制度B.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華C.徹底實現國家獨立D.實現祖國大陸統7%文教衛生重工業7.圖2是我國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國民經濟各部多正5引籠3%運愉郵電16%門基本建設投資比重分配圖。反映當時我國()圖2A.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B.已經成為工業化強國C.農業成為國民經濟基礎D.各個部門投資比例均衡8.圖3畫作發行于1955年(翁逸之創作),畫中一位推著自行車的工人師傅正在工廠的光榮榜前看上面的勞模介紹。該畫作反圖3映的時代背景是()A.齊生產抗美援朝保家衛國B.促進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C.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D.努力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勞學智響勞橫后齊!9.1954年全國選舉產生1226名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代表中有無產階級和民主黨派代表人物、工農業勞動模范、武裝部隊英雄人物、著名文學、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和宗教界代表人物等。這反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A.實行民主集中制B.強調制度穩定性C.提高決策科學性D.具有廣泛代表性10.圖4是創作于1954年的《幻想變成現實》。這表明()A.工業化建設初見成效5B.人民公社忽視經濟規律C.農業合作化促進生產發展以前“媽,天上的云跟羊一樣!”現在“媽,社里的羊跟云一樣!”D.土地改革解放農村生產力圖411.1956年,通過合并多家私營茶廠(如王堯陽茶莊、林奇苑東行等),國營安溪茶廠正式成立,隸屬福建省茶葉公司,成為安溪首個全民所有制茶葉企業。據此可知國營安溪茶廠的創辦源于()A.土地改革的成效B.公私合營的實施C.一五計劃的進行D.科教興國的提出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Weixin 2025年春季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pdf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監測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