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試卷(考試用時:75分鐘總分:100分)】注意事項:】.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I卷為客觀題,第Ⅱ卷為主觀題。2.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的無效。第I卷(客觀題共48分)一、單選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大墓里有成套的禮器如彩繪龍盤、石磐等物,而且河曲地帶的三袋足器、山東大汶口文化的多種陶器、環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石俎刀以及長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玉器等多元文明因素也都在此交會融合。這主要體現A.不同區域文化互動和文明演進B.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C.該地區已由食物采集轉向生產D.中華文明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2.西周時期的“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的禮制局面在春秋戰國時期被打破,個大逐漸擺脫對宗族的依賴府自由經離。庶人可以通過工南致富,富貴不再合一。這種變化A.利于推動社會階層的流動B.實現了社會成員的平等C.導致士階層喪失政治優勢D.使工商業占據主導地位3.《史記》載:“諸侯稍微,太 不過十馀城,小例不過數十里,上足以奉貢職,下足以供養祭祀,以蕃輔京師。而修郡八力本,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呢塞(險要關口)地利,強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司馬遷意在說明A.分封制保障了邊疆安寧8推恩令穩定了統治秩序C.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9、宗法制規范了尊卑等級,唐朝前期,對外貿易的路線主要是經由河西走廊,從中亞中轉到達歐洲:唐中后期,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對外貿易轉向南方沿海地區,出口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這說明A.政局變動影響商貿活動B.唐代海外貿易達到全盛C.經濟重心南移己經完成D.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5.蘇軾因宋神宗欲低價購買四千余盞浙燈一事上書諫止,他說:“百姓不可戶曉,皆謂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奪其口體必用之資。賣燈之民,例非豪戶,舉債出息,畜之彌年。衣食之計,望此旬日。陛下為民父母,惟可添價貴買,豈可減價賤酬?此事至小,體則甚大。”上述諫買浙燈一事,體現了A.宋朝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B.宋朝皇權與相權的互相制約C.蘇軾的為人正直和剛正不阿D.蘇軾的政治遠見和民本思想高二歷史第1頁共7頁6.清朝災荒賑濟自乾隆以來出現了明顯的貨幣化傾肉,并經歷了由主動到被動推行、由“銀米兼賜”到“全放拆色”,貨幣賑濟越來越多的背負起解決籌繼困境的任務。這反映了A.晚清經濟的衰退B.中央推動幣制改革C.數濟的作用加強D.社會治理模式轉型7.D世紀末20仕紀初上海的“海派京劇”舞臺上,經常采用大量精巧、可變且華麗的舞臺般施,時稱柔在懸”,在戲劇演出的招貼上,經常可以看到“全套西彈機關布景”的字樣,這可以用于說明當時A.民族危機不斷加深B.中西文化相互借鑒C.民族工業持續發展D.西學東漸不斷深入8.1906年,頤安主人在《滬江商業市景詞》中描繪了這種現象:“近來牛痘種人多,創自西醫妙若何。苗入臂間三兩點,并無危險起風波。”“電能善走達全身,割帶圍腰治病人。化學西醫新創出,消除宿疾效如神。”這種現象表明,西醫引入A.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認可B.促進了衛生防疫事業的發展C.逐漸轉變了人們的醫學觀念D.實現了中國醫學科學的進步9.如圖為宜發于20世紀50年代的愛國衛生運動堡題宣傳,該畫反映出我國除四髻講衛生移風易俗改造國房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A.城鄉居民身體健康狀況的改善B.“五講四美三熱愛”政策落實C.實施了新時代“健康中國戰略”D.社會主義衛生工作的鮮明特色'10,下圖為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變化圖。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308002500020000150001000050o*eil質鞋營的藝法甘營苦營路發酷的母生結就共營結營若時甘送營管錯營器■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可支配收入高二歷史第2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