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屆大灣區普通高中畢業年級聯合模擬考試 (二)生物學 2025.4本卷共 8 頁,21 小題,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75 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 2B 鉛筆在答題卡上將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 16 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第 1-12 題每小題 2 分,第 13-16 題每小題 4 分,共 40 分。1.淇澳島獨特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候鳥越冬,計算候鳥單位時間各物種數量變化最重要的依據是A.遷入率、遷出率 B.出生率、死亡率C.性別比例 D.年齡結構2.深秋時節,大自然調出絢麗的色彩,或金黃,或火紅,引人入勝。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樹葉由綠變黃的原因是葉黃素和胡蘿卜素大量增加B.導致樹葉變紅的色素可能位于一種單層膜細胞器中C.為分析葉片變黃的原因,常用無水乙醇分離葉片中的色素D.樹葉變黃、變紅并脫落,不利于植物適應環境3.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不斷與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水分子更多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B.通道蛋白既參與協助擴散也參與主動運輸C.維持細胞內外的離子濃度差需要消耗能量D.可通過胞吐作用將小分子物質排出細胞4.科學家運用多種科學方法,為人類科學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關于科學研究以及科研方法、原理對應的敘述錯誤的是A.通過顯微鏡觀察大量細胞后建立細胞學說:不完全歸納法B.利用密度梯度離心技術證明了 DNA 的半保留復制:假說一演繹法C.在 R 型菌提取液中加入 DNA 酶等水解酶,證實 DNA 是"轉化因子":加法原理、減法原理D.摘除胰腺的糖尿病小狗,注射胰島提取物后癥狀消失,證實胰島具有調節血糖的功能:減法原理、加法原理5.研究發現,如果 RNA 聚合酶運行過快會與 DNA 聚合酶"撞車"而使 DNA 折斷,引發基因突變。酶 R5 可以吸附到 RNA 聚合酶上減緩其運行速度,扮演“剎車”的角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 RNA 聚合酶和 DNA 聚合酶在模板鏈上的移動方向相反B. R5 與 RNA 聚合酶結合,會減緩相關蛋白質合成的速率C.呼吸酶基因的兩條單鏈上均有可能發生"撞車”事件D.若神經元不能合成酶 R5,則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將會提高6.有學者認為,自然選擇對中性基因突變 (既無“益”也無“害") 不起作用。又有科學家發現,擁有有害突變的個體會因為生存力或育性降低而從群體中淘汰,使得同一染色體上的其它突變也被一并清除,并將這種現象稱為背景選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突變的“益”與“害"不是絕對的,這與生物所處的環境有關B.等位基因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C.相比無性生殖物種,有性生殖物種中有利突變被連帶清除的概率更高D.背景選擇是導致中性突變基因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的原因之一7.為了補償母體免疫力的下降,機體演化出了胎盤保護胎兒的策略。研究發現胎盤細胞會轉錄出一段特殊的 RNA,隨后被自身細胞識別為病毒核酸,從而誘導其他細胞合成干擾素等細胞因子。下列與該現象相關的解釋錯誤的是A.母體免疫能力下降有利于防止母體對胚胎細胞產生攻擊B.推測該 RNA 的堿基序列與某種病毒的序列相近C.該機制可以激發免疫應答,提高對多種病原體的防御能力D.合成的特殊 RNA 片段越多,對胎兒的保護越有效8.海洋藍色碳匯中的“生物泵”是指海洋中有機物生產、消費、傳遞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以及由此導致的顆粒有機碳由海洋表面向海底的轉移過程(基本過程見圖 1)。最新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理論表明海洋中生物儲碳主要由海洋微型生物貢獻,海洋中難以降解的惰性有機碳的儲量約為 6500 億噸碳,與大氣 C0,碳量相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 CO2形式進行傳遞B.海洋碳匯的機制之一是碳經食物鏈與食物網形成顆粒有機碳C.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碳匯效率不受海洋表層光照強度影響D.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增強了海洋碳匯能力,緩解了溫室效應9.抗利尿激素 (ADH) 又稱加壓素,能收縮血管并升高血壓。在大出血導致血壓顯著下降時,ADH 通過作用于動脈平滑肌細胞,致其收縮,使血壓回升。在此情況下,最可能發生的是:A.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B.腎上腺皮質減少分泌醛固酮C.下丘腦感受滲透壓變化并產生渴覺D. ADH 可以使平滑肌細胞膜電位發生改變10.小兒麻痹癥患者由于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導致運動神經元受損,某患者的癥狀發展從輕微發熱、肌肉疼痛到下肢癱瘓。對患者的生理狀態推測合理的是A.發熱主要由于病毒攻擊體溫調節中樞引起B.無法感受外界刺激,認知和記憶能力下降C.病毒破壞了該患者脊髓腰段的運動神經元D.可以通過接種滅活疫苗來治療脊髓灰質炎11.某生物興趣小組打算篩選能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進行如下操作:采集微生物→接種至固體培養基 X→培養一段時間滴加碘液→挑選目的菌落鑒定并分別接種至多個液體培養基 Y→培養出大量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可從廚房下水道采集微生物,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相適應B. X 培養基是以淀粉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C. X 培養基表面可形成形態清晰的菌落,便于分離與鑒定D. Y 培養基可用于微生物的擴大培養,但不適用于計數12.釀酒主要借助酵母菌的發酵作用,可以在家庭進行,也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科研人員進行了關于雜種酵母菌在不同基質中的發酵測試,結果見圖 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實驗結果表明,酵母菌對蔗糖和淀粉的利用效率相近B.為提高酒精產量,實驗過程應該保持嚴格的無氧條件C.家庭釀酒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白砂糖以提高發酵效率D.家庭釀酒難以嚴格滅菌,需要通過消毒抑制雜菌生長13.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G1、S、G2)和分裂期(M)兩個階段,其中決定是否啟動下一個階段的關鍵節點被稱為細胞周期檢查點,如圖 3 所示。研究表明,細胞周期調控與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激酶(CDK)和細胞周期蛋白(cyclin)有關,cyclin 與 CDK 結合形成 cyclin-CDK 復合物,Cdc25 激活 cyclin-CDK 復合物,活化的 cyclin-CDK 又反過來激活 Cdc25,最終促進細胞進入下一時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從 G2/M 期檢查點開始,經 M、G1、S、G2 再回到 G2/M 期檢查點為一個細胞周期B.若某生物體細胞染色體數為 2n,則 G2 期細胞核 DNA 數量為 2nC. cyclin-CDK 復合物與 Cde25 之間存在負反饋調節D.抑制 CDK 的活性將使細胞周期停滯,該思路可用于研制抗癌藥物14,香豌豆的紅花和白花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員將抗除草劑基因導入雜合紅花香豌豆細胞后,利用篩選后的單個細胞經植物組織培養獲得了甲乙丙丁 4 株抗除草劑植株,將其分別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見下表。已知目的基因插入位點的數量和位置隨機,插入不影響配子和個體存活。下列關于抗除草劑基因插入位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植株中至多實現單一位點插入,且插入位點在紅花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B.乙植株中至多實現雙位點插入,且有一個插入位點在紅花基因內C.丙植株中至少實現單一位點插入,且與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D.丁植株中至少實現雙位點插入,且其中一個插入位點與花色基因所在染色體相同15.科學家發現在神經元的樹突中,每隔一段距離就會出現內質網與細胞膜的接合點(ER-PM),ER-PM 上有重要的鈣離子通道 VGCC。谷氨酸受體與谷氨酸結合后,把信號傳導給 VGCC,后者打開通道并允許Ca2+內流,激活 ER-PM 接合點一系列信號傳遞,使內質網的鈣信號局部增強,并實現長距離傳播(見圖 4)。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①表示突觸前膜,①上的受體有接收化學信號的功能B.過程中谷氨酸由上一個神經元樹突末梢的突觸小體釋放C. b 過程實現了化學信號與電信號的轉化D. c 過程 Ca+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神經元16.蔓越莓傳統方法繁殖困難。為優化蔓越莓組培苗離體微繁體系,揭示蔓越莓組培苗生根機理,科研人員用外源激素對蔓越莓組培苗進行處理,觀察生根情況,結果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實驗自變量是外源激素種類和濃度,無關變量有溫度、pH、培養基種類等B.隨著濃度增大,2mg/L 外源 NAA 處理對蔓越莓組培苗生根率起到抑制作用C.外源激素作為信息分子,會影響細胞的基因表達,從而發揮調節作用D.在探究生根機理時,應選擇 IBA Img/L 處理,并在同等條件下設置不添加 IBA 對照處理二、非選擇題:5 道大題,共 60 分。17.(10 分)為探究植被恢復對高寒地區沙化脆弱生態系統的恢復效應,科研人員以某高原沙化地為研究對象,通過連續種植老芒麥進行植被恢復,分析連續 3 年恢復后,植物群落物種組成與多樣性的變化、土壤微生物群落不同季節數量與多樣性的變化,并分析不同種植年限 (下圖中 1a.2a 和 3a,分別對應種植后生長 1 年、2 年和 3 年: CK 為對照組) 對一系列指標的影響,相關研究結果見圖 5、圖 6。請回答下列問題:注:蓋度指植物地上部分投影的面積占地面的比率(1) 本研究中對照組 (CK) 的設置應為__________。調查植物群落豐富度可采用__________法。(2) 據圖 5、圖 6 分析,在植被恢復的過程中,隨著種植老芒麥年限的增加,__________,高原沙化地抵御環境變化的能力增強。(3) 土壤微生物類群豐富度對土壤成分的優化具有重要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種植老芒麥進行植被恢復后,在植物非生長季節 (10 月~次年 4 月),土壤微生物(細菌)豐富度明顯高于生長季節 (5-9 月),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生長季節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競爭養分,限制了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二是非生長季節____________,有利于微生物增長。(4) 根據生態工程原理,請你為沙化地植被恢復提出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 (至少答 1 點)18.(12 分)鐵皮石斛是珍稀藥用植物,含多糖、黃酮等活性成分,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等多種作用。為了探究干旱脅迫對鐵皮石斛生理及品質的影響,研究團隊設置濕潤水分處理 (CK)、輕度干旱脅迫 (HD、中度干旱脅迫 (M) 和重度干旱脅迫 (L) 共 4 種處理,培養 50 天后測定鐵皮石斛生理生化指標和活性成分,部分結果見下表。(1)與 CK 處理相比,干旱脅迫下光合色素總量增加,能增強光反應合成___________的能力,有利于充分利用固定的CO2,維持光合速率。(2)與 CK 處理相比,H 處理和 M 處理鮮重逐漸減少(4 種處理植株含水量(%)基本不變)。原因可能是干旱條件下______________,水分散失減少,_______________,光合速率下降。(3)另有研究表明,不同條件下鐵皮石斛的碳同化途徑可在 C3途徑(白天氣孔開放,吸收CO2參與暗反應)和 CAM 途徑(夜間氣孔開放,吸收 CO2合成蘋果酸;白天氣孔關閉,蘋果酸釋放 CO2參與暗反應)之間切換。為探明上述 4 種處理下鐵皮石斛的碳同化途徑,請選擇 2 個合適的觀測指標,設計一個表格來記錄實驗結果。(4)為保證產量和提升品質,請根據上述實驗結果,為鐵皮石斛種植的不同時期(生長前期及生長后期)制定控水措施并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19.(13 分)免疫系統既需要對入侵的病原體發起防御反應,又要對食物等外界無害物質產生耐受性。這種平衡的實現依賴于抗原遞呈細胞(APC)與 T 細胞的協作。(1)常見的 APC 有樹突狀細胞(DC)和___________(答出 1 種即可)等。在健康人體內,APC 將食物抗原處理后呈遞在細胞表面,然后傳遞給 T 細胞,使后者增殖分化為調節性 T 細胞。調節性 T 細胞通過__________其他免疫細胞的活性,建立對食物抗原的耐受性,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2)通過感染小鼠模型研究發現,某寄生蟲感染的峰值期,某種 DC 的比例幾乎降至零,發生食物過敏反應,并加劇腸道炎癥。推測最可能的機理是該種 DC 缺失時,_________,食物成為感染小鼠的過敏原,受過敏原刺激所產生的抗體附在腸道細胞的表面。當相同食物再次進入機體時,_________,使腸道細胞釋放出組胺引發腸道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等炎癥反應。(3)常見的腸道 DC 有駐留性 DC 和遷移性 DC 等,為探究對食物抗原免疫耐受的關鍵 DC 類型,研究人員開發出基于分子接觸的標記技術,機理如圖 7。研究人員先在 T 細胞表面引入生物素標記,小鼠攝入卵清蛋白作為食物抗原,DC 與 T 細胞接觸并傳遞抗原時,生物素標記會轉移到 DC 細胞表面,檢測結果見圖 8,該結果表明__________是對食物抗原免疫耐受的關鍵 DC 類型,原因是對食物抗原免疫耐受的關鍵 DC____________。(4) 為進一步驗證實驗結論,以 T 細胞、駐留性 DC、遷移性 DC 為材料進行體外細胞培養,其中實驗組培養的細胞為____________,對照組培養的細胞為____________。,在相同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預期結果是______________。20.(12 分)吉西他濱是治療胰腺癌的有效藥物,但是隨患者用藥時間的延長,會出現耐藥現象,導致療效下降。初步研究發現,相對于不耐藥的胰腺癌細胞,耐藥細胞內一種編號為 miRNA-483-3P (以下簡稱為 miR-3p)的 miRNA 水平大幅度降低。miRNA 是細胞內產生的一種短鏈 RNA,可與編碼蛋白的 mRNA 結合,實現基因表達的調控,作用機理如圖 9。為了探究 miR-3P 與胰腺癌細胞耐藥性的關系,科研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研究。(1) 據圖推測,miRNA 導致翻譯中止的原因是:________,導致翻譯不能繼續。(2) 為了構建實驗用的耐藥癌細胞系,研究團隊將胰腺癌細胞培養在吉西他濱濃度 ___________(填“漸次升高”或“漸次降低”或“恒定”) 的培養液中一段時間,可以獲得穩定的吉西他濱耐藥細胞系 GR。(3) 為了探究 miR-3p 對胰腺癌細胞吉西他濱耐藥性的影響,分別將適當濃度的 minics (能調控 miR-3p 合成的化學成分) 和 minics NC (無作用的化學成分) 導入到 GR 細胞中,隨后對細胞內的 miR-3p 水平進行了檢測,結果見圖 10,表明 minics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隨后用一定濃度的吉西他濱作用于經過上述處理的 GR 細胞,檢測細胞的凋亡率,結果見圖11,該結果表明____________(4)PI3K/AKT 信號通路能夠調控細胞的凋亡,其中 PI3K 蛋白具有抑制細胞凋亡的作用。為進一步探究 miR-3p 是否通過影響 PI3K/AKT 信號通路來改變癌細胞對吉西他濱的敏感性,請完成以下實驗設計思路:①將一定數量的 GR 細胞均分為兩組,分別導入____________,然后,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定時間。②檢測兩組細胞的____________。③若____________,則說明 miR-3p 通過影響 PI3K/AKT 信號通路來改變癌細胞對吉西他濱的敏感性。21.(13 分)抗原檢測技術在病毒感染篩查、病毒類型判斷等多個方面均有應用,但傳統檢測技術成本較高。為降低成本,需開發新型抗原檢測技術。我國科研人員以人畜共患的口蹄疫病毒 FMDV 為材料,將抗 FMDV 納米抗體 Nb205 和抗雞醛化紅細胞(cRBC)納米抗體 NbRBC48 的基因片段連接,構建雙特異納米抗體 Nb205-48,利用 Nb205-48 建立可用于 FMDV 抗原檢測的血凝方法。(1)科研人員采用重疊延伸 PCR 技術構建 Nb205 和 NbRBC48 融合基因,具體路線如圖 12。本實驗中 linker 為含 6 個氨基酸序列的連接肽,部分 PCR 引物見下表。①兩個不同的基因得以融合的結構基礎是_______________。②重疊延伸 PCR 技術是先分別 PCR 獲得目的鏈 1 和目的鏈 2,然后使用引物____________進行 PCR 獲得融合基因。引物 P2 中決定 linker 的堿基序列是 5'-__________________-3'。③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需用限制酶對質粒和 Nb205-linker-NbRBC48 融合基因進行酶切。(2) 科研人員將重組質粒導入大腸桿菌表達并純化獲得雙特異納米抗體 Nb205-48,并對融合雙抗的敏感性進行了檢測,結果見圖 13。結果表明_________,說明融合雙抗構建成功。(3)在對融合雙抗 Nb205-48 進行推廣前,還需進行的研究有__________。2025 屆大灣區普通高中畢業年級聯合模擬考試 (二)生物學參考答案一、選擇題:第 1—12 題每小題 2 分,第 13—16 題每小題 4 分,共 40 分。二、非選擇題:5 道大題,共 60 分。17.(10 分)(1) 未種植老芒麥的沙地 (2 分) 樣方 (1 分)(2) 植物群落蓋度提高,物種豐富度增加,使群落結構更加復雜 (3 分)(3) 植物凋落物增加了土壤有機物來源 (2 分)(4) 選擇適合當地生境的物種進行植被恢復(重建植被恢復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合理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強度等)(2 分)18.(12 分)(1) ATP 和 NADPH (2 分)(2) 氣孔(部分)關閉 (1 分) CO2 吸收減慢/少(1 分)(3)(4) 生長前期保持濕潤,使植株快速生長保證產量;生長后期重度干旱處理,提高活性成分含量提升品質 (4 分)19.(13 分)(1) B 細胞 (巨噬細胞)(1 分) 抑制 (1 分)(2) T 細胞無法接收到食物信號 (2 分) 過敏原與抗體結合 (1 分)(3) 遷移性 DC (1 分)與 T 細胞接觸并傳遞抗原時,生物素標記會轉移到 DC 細胞表面,而被成功標記為生物素陽性細胞主要是遷移性 DC (3 分)(4) T 細胞和遷移性 DC (1 分) T 細胞和駐留性 DC (1 分)實驗組能分化出調節性 T 細胞,對照組不能分化出調節性 T 細胞 (2 分)20.(12 分)(1) miRNA 與 mRNA 結合形成雙鏈結構,阻礙了核糖體在 mRNA 上的移動 (結合)(2 分)(2) 漸次升高 (1 分)(3) 提高 miR-3p 的表達/合成 (2 分) miR-3p 能提高耐藥細胞 GR 對吉西他濱的敏感性 (miR-3p 能促進 GR 細胞的凋亡)(2 分)(4) ①等量的 minics 和 minics NC (2 分)②檢測兩組細胞的 PI3K 蛋白的含量 (1 分)③實驗組 PI3K 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 (2 分)21.(13 分)(1)①DNA 分子具有雙螺旋結構 (2 分)②P1 和 P4(2 分) 5'-GACCCCAGCTCCAAAGCT-3'(2 分)③Nde I、Not I (2 分)(2) Nb205-48 可同時與 FMDV 及 cRBC 反應,且反應性能與 Nb205 和 NbRBC48 無明顯差異 (3 分)(3) 與傳統檢測方法進行靈敏度/準確性/效率比較 (檢測方法的穩定性;與其他病毒有無交叉反應等)(2 分)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