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一) 力學一、單選題1. 小明在作文中寫道:“我坐在奔馳的火車里,靜靠在椅背上,欣賞著窗外的景物,看到路旁的樹木迅速向后退去……”文中“奔馳”“靜靠”“后退”所選用的參照物分別是( C )A. 火車、地面、椅背 B. 椅背、火車、地面C. 地面、椅背、火車 D. 都是地面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火車相對于地面位置不斷變化,若選地面為參照物,火車是運動的;“靜靠”被研究的物體是小明,小明是靜止的,一定選擇和小明位置不變的物體為參照物,小明和椅背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所以以椅背為參照物,小明是靜止的;“路旁的樹木迅速向后退去”是以行駛的火車為參照物。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 如圖所示,體重秤放在水平地面上,小莉站在秤上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小莉對體重秤的壓力和地面對體重秤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B. 體重秤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體重秤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 體重秤對小莉的支持力與體重秤對地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 小莉受到的重力與體重秤對小莉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第2題圖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A選項:小莉對體重秤的壓力和地面對體重秤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選項 A錯誤;B選項:體重秤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體重秤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選項B錯誤;C選項:體重秤對小莉的支持力與體重秤對地的壓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選項C錯誤;D選項:小莉受到的重力與體重秤對小莉的支持力滿足平衡力的條件:同一物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所以是一對平衡力,故選項D正確。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B ) 第3題圖A. 甲、乙兩圖中物體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為FB. 甲、乙兩圖中物體A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C. 甲圖中物體A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0,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FD. 乙圖中物體A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F,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0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AC. 甲圖,A、B同時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C錯誤;B. 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這兩個力相互平衡,則f=F,兩種情況下A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B正確;D. 由B分析知,乙圖中A受到的摩擦力為F;以B為研究對象,B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受平衡力,因此B水平方向除受拉力F作用,還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故D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 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 )BA. L甲<L丙, L乙>L丁 B. L甲=L丙,L乙=L丁C. L甲<L丙,L乙=L丁 D. L甲=L丙,L乙>L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 如圖所示,是小瑤同學制作的簡易氣壓計,密封的厚塑料瓶內裝有水(水未裝滿),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內的液面比瓶內的水面高,如果想讓管內外液面高度差變大,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C )A. 帶著該氣壓計從一樓走到六樓B. 用熱毛巾包裹住塑料瓶上半部分C. 將玻璃管向上提升一小段距離D. 用力從側面輕輕擠壓塑料瓶身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氣壓計的工作原理p內=p外+p液。A. 帶著該氣壓計從一樓走到六樓,外界氣壓p外減小,p內基本不變,則p液增大,所以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將變大,故 A不符合題意;B. 用熱毛巾包裹住塑料瓶上半部分,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對液面的壓力變大,所以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將變大,故B不符合題意;C. 將玻璃管向上提升一小段距離,并不會改變其管內外液面高度差,故C符合題意;D. 用力從側面輕輕擠壓塑料瓶身,瓶內氣體對液面的壓力變大,所以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將變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6. 如圖甲所示,小球從某高度處由靜止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并壓縮彈簧。從小球剛接觸到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彈簧被壓縮的長度Δl之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其中b為曲線最高點。不計空氣阻力,彈簧在整個過程中始終發生彈性形變,則小球( D )A. 受到的彈力始終不變 B. 運動過程動能一直增大C. 運動過程機械能不變 D. 在b點時重力等于彈力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7. 如圖所示,A端自始至終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將杠桿從A位置勻速提到B位置的過程中,力F將( B )A. 變大 B. 不變 C. 變小 D. 無法確定第7題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8. 如圖所示兩個物體A和B,質量分別為M和m(已知M>m),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A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輪與轉軸之間的摩擦不計且滑輪質量不計,則( D )A. 天花板對滑輪的拉力大小為(M+m)gB. 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為(M-m)gC. 地面對物體A的支持力為MgD. 繩子對天花板的拉力為2mg第8題圖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填空題9. 如圖甲,在調節天平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如圖乙所示,利用天平測出量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是 g。左 77.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0. 如圖所示為水的密度在0~10 °C范圍內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在0~4°C,水具有 的性質。根據圖像可知,密封的罐裝飲料(可看作水)在4 °C的環境中存放相對更 (選填“安全”或“不安全”)些。熱縮冷脹 安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1. 如圖所示,是孫老師在物理課堂上做的一個演示實驗:把一個生雞蛋A快速地向另一個完全一樣的靜止的生雞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擊),結果每次都是 (選填“A”或“B”)雞蛋被撞破,A對B的作用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對A的作用力B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 運輸液體的槽車,液體上面有氣泡,如圖,當車向前開動時,氣泡將向 運動,其原因是 具有慣性。前 液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3. 如圖所示,一根質量為m、長度為L的均勻長木條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甲所示,在水平向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所示,在推動木條的過程中,長木條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壓強 (以上內容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為了保證長木條的四分之三伸出桌面而不掉下,在長木條左端施加的壓力至少為 。不變 變大 m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在推動木條的過程中,木條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木條的重力,保持不變,受力面積越來越小,根據公式p=可知,長木條對水平桌面的壓強變大;當長木條的四分之三伸出桌面時,長木條相當于杠桿,以距離左端四分之一處為支點,木條的重力為G=mg,重力為阻力,所以阻力為mg;阻力臂為四分之一的木條長,左端施加的壓力為動力,動力臂為四分之一的木條長,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壓力等于重力為m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4. “彩球溫度計”是一種現代居家飾品,其結構模型如圖所示,該“彩球溫度計”是由體積相同(保持恒定)、質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液體組成。當環境溫度升高時,浸沒在液體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將 ,在某一環境溫度下,四個小球處于如圖位置,此時B小球受到的浮力FB與D小球受到的浮力FD的大小關系為 。變小 FB=F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5. 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長方體木塊,小杰用不同的水平推力F把木塊向前推動,此過程中,推力F和木塊前進的速度v的大小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分別如圖乙、丙所示。在0~1 s內,物體處在 狀態,此時推力對木塊做功為 J,在1~3 s內,木塊受到 N的摩擦力,在3~5 s內,木塊受到 N的摩擦力,5~6 s內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選填“前”或“后”)。在運動的全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 J。靜止 0 200 200 后 7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6. 如圖,忽略空氣阻力,球以某速度從M點沿粗糙軌道開始運動,到達P點時離開軌道;然后球上升至最高點N后開始下落經過Q點。O、P處在同一水平高度。(1)球在O、P兩點的速度分別為vO和vP,則vO (選填“>”“=”或“<”)vP。>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最高點N與M點對比,N (選填“可能”或“不可能”)比M高,現在N點的機械能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點的機械能。可能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三、實驗探究題17. 小張在家中自制了一個簡易密度計并用它來測定鹽水的密度。實驗器材有:刻度尺、圓柱形竹筷、細鉛絲、燒杯、水、待測鹽水。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刻度尺測出竹筷的長度L;②竹筷的下端纏上適量的細鉛絲;③把自制的密度計放入盛水的燒杯中,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液面上竹筷的長度h1(如圖所示);④把自制的密度計放入盛鹽水的燒杯中,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液面上竹筷的長度h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根據上面的步驟回答下列問題:(1)竹筷下端纏上適量的細鉛絲,主要目的是 (選填“降低重心”或“增大支撐面”)使竹筷能豎直漂浮在液面上。(2)密度計是利用浮力 重力的條件工作的,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 竹筷下表面受到鹽水的壓強。(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降低重心 等于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被測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 (選填“越小”或“越大”)。(4)被測鹽水的密度表達式:ρ鹽水= (不計鉛絲體積,水的密度為ρ水)。越小 ρ水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四、計算題18. 圖甲是修建碼頭時用鋼纜繩拉著實心長方體A沿豎直方向以0.3 m/s的速度勻速下降的情景。圖乙是A下降到水底之前鋼纜繩對A的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取水的密度為ρ=1.0×103 kg/m3,g取10 N/kg)。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長方體A的高度。解:(1)由圖乙可知,長方體A從下底面接觸水面到剛好浸沒所用的時間:t=15 s-10 s=5 s,根據v=可得,長方體A的高度:s=vt=0.3 m/s×5 s=1.5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長方體A浸沒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解:(2)由圖乙可知,前10 s內鋼繩的拉力不變,等于物體A的重力,此時物體在水面以上,所受拉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則長方體的重力G=F=3×104 N;10~15 s,鋼繩的拉力減小,是物體A從與水面接觸到完全浸沒;15 s以后,A完全浸入水中,拉力F'=1×104 N,所以A受到的浮力:F浮=G-F'=3×104 N-1×104 N=2×104 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長方體A的密度。解:(3)根據F浮=ρ水gV排可得,A的體積:V=V排===2 m3,所以A的密度:ρ====1.5×103 kg/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 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設計了結構很合理的轆轤,通常用于從井中提水。如圖所示是古代民間的提水設施轆轤,由轆轤頭、支架、井繩、水桶等部分構成。某次取水時井繩拉著質量為10 kg的水緩慢上升了4 m,水桶的質量為1 kg,在這一過程中,人做的總功為500 J,g取10 N/kg。求此次取水的過程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人做的有用功為多少?解:(1)根據題意,人做的有用功為W有=G水h=m水gh=10 kg×10 N/kg×4 m=400 J。(2)轆轤的機械效率多大?解:(2)轆轤的機械效率為η===8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人克服井繩重力與摩擦阻力做的功是多少?解:(3)根據題意可知W額=W總-W有=500 J-400 J=100 J,克服水桶重力做的功為W桶=Gh=mgh=1 kg×10 N/kg×4 m=40 J,克服井繩重力及摩擦阻力做的功為W=W額-W桶=100 J-40 J=60 J。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C 【解析】火車相對于地面位置不斷變化,若選地面為參照物,火車是運動的;“靜靠”被研究的物體是小明,小明是靜止的,一定選擇和小明位置不變的物體為參照物,小明和椅背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所以以椅背為參照物,小明是靜止的;“路旁的樹木迅速向后退去”是以行駛的火車為參照物。故選C。參考答案2. D 【解析】 A選項:小莉對體重秤的壓力和地面對體重秤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選項 A錯誤;B選項:體重秤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體重秤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選項B錯誤;C選項:體重秤對小莉的支持力與體重秤對地的壓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選項C錯誤;D選項:小莉受到的重力與體重秤對小莉的支持力滿足平衡力的條件:同一物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所以是一對平衡力,故選項D正確。故選D。3. B 【解析】AC. 甲圖,A、B同時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C錯誤;B. 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這兩個力相互平衡,則f=F,兩種情況下A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B正確;D. 由B分析知,乙圖中A受到的摩擦力為F;以B為研究對象,B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受平衡力,因此B水平方向除受拉力F作用,還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故D錯誤。故選B。4. B5. C 【解析】氣壓計的工作原理p內=p外+p液。A. 帶著該氣壓計從一樓走到六樓,外界氣壓p外減小,p內基本不變,則p液增大,所以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將變大,故 A不符合題意;B. 用熱毛巾包裹住塑料瓶上半部分,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對液面的壓力變大,所以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將變大,故B不符合題意;C. 將玻璃管向上提升一小段距離,并不會改變其管內外液面高度差,故C符合題意;D. 用力從側面輕輕擠壓塑料瓶身,瓶內氣體對液面的壓力變大,所以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將變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6. D 7.B 8.D9. 左 77.410. 熱縮冷脹 安全11. B 等于12. 前 液體13. 不變 變大 mg【解析】在推動木條的過程中,木條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木條的重力,保持不變,受力面積越來越小,根據公式p=可知,長木條對水平桌面的壓強變大;當長木條的四分之三伸出桌面時,長木條相當于杠桿,以距離左端四分之一處為支點,木條的重力為G=mg,重力為阻力,所以阻力為mg;阻力臂為四分之一的木條長,左端施加的壓力為動力,動力臂為四分之一的木條長,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壓力等于重力為mg。14. 變小 FB=FD15. 靜止 0 200 200 后 70016. (1)> (2)可能 等于17. (1)降低重心 (2)等于 等于 (3)越小 (4)ρ水18. 解:(1)由圖乙可知,長方體A從下底面接觸水面到剛好浸沒所用的時間:t=15 s-10 s=5 s,根據v=可得,長方體A的高度:s=vt=0.3 m/s×5 s=1.5 m。(2)由圖乙可知,前10 s內鋼繩的拉力不變,等于物體A的重力,此時物體在水面以上,所受拉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則長方體的重力G=F=3×104N;10~15 s,鋼繩的拉力減小,是物體A從與水面接觸到完全浸沒;15 s以后,A完全浸入水中,拉力F'=1×104 N,所以A受到的浮力:F浮=G-F'=3×104 N-1×104 N=2×104 N。(3)根據F浮=ρ水gV排可得,A的體積:V=V排===2 m3,所以A的密度:ρ====1.5×103 kg/m3。19. 解:(1)根據題意,人做的有用功為W有=G水h=m水gh=10 kg×10 N/kg×4 m=400 J。(2)轆轤的機械效率為η===80%。(3)根據題意可知W額=W總-W有=500 J-400 J=100 J,克服水桶重力做的功為W桶=Gh=mgh=1 kg×10 N/kg×4 m=40 J,克服井繩重力及摩擦阻力做的功為W=W額-W桶=100 J-40 J=60 J。(共43張PPT)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二) 電學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一、單選題1. 如圖1所示是電阻甲和乙的I-U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電阻乙為定值電阻B. 當電阻甲兩端電壓為2 V時,R甲=0.4 ΩC. 如圖2所示,當開關閉合,電路電流為0.2 A時,電路總電阻是15 ΩD. 如圖3所示,當開關閉合,電源電壓為2 V時,電路總電流為0.4 A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 如圖所示,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電路圖,電源電壓保持3 V不變,滑動變阻器的規格是“10 Ω 1 A”。實驗中,先在a、b兩點間接入5Ω的電阻,閉合開關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 V,讀出并記錄下此時電流表的示數。接著需要更換a、b間的電阻再進行兩次實驗,為了保證實驗的進行,應選擇下列的哪兩個電阻( C )A. 10 Ω和40 Ω B. 20 Ω和30 ΩC. 10 Ω和20 Ω D. 30 Ω和40 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某同學在做“調節燈泡亮度”的電學實驗時,電路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為4.5 V,電壓表量程為“0~3 V”,滑動變阻器規格為“20 Ω 1 A”,燈泡L標有“2.5 V 1.25 W”字樣(忽略燈絲電阻變化),在不損壞電路元件的情況下,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A. 電路中電流變化的范圍是0.18 A~0.5 AB. 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化的范圍是2.5 Ω~10 ΩC. 燈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 WD. 該電路的最大功率是2.25 W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 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開關S閉合、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變化情況分別為( C )A. 電流表的示數變小,電壓表的示數變大B. 電流表的示數變大,電壓表的示數變小C. 電流表的示數變小,電壓表的示數不變D. 電流表的示數變小,電壓表的示數變小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 如圖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 Ω,滑動變阻器R2消耗的功率P與其電阻R2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R2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A )A. 0.45 W B. 0.50 WC. 0.80 W D. 0.90 W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6.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當開關S閉合,甲、乙兩表都為電壓表時,兩表的示數之比U甲∶U乙=5∶3;當開關S斷開,甲、乙兩表都為電流表時,兩表的示數之比I甲∶I乙是( A )A. 2∶5 B. 3∶5 C. 2∶3 D. 5∶2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7. 如圖甲所示為某科技小組設計的汽車有害尾氣排放檢測電路,電源電壓恒定不變,R0為定值電阻,R為氣敏電阻,R的阻值隨其所在處有害尾氣濃度β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閉合開關,當電壓表示數低于某個值U時會觸發報警電路(圖中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A. R的阻值隨其所在處有害尾氣濃度增大而增大B. 閉合開關,當R所在處有害尾氣濃度增大時,電流表的示數變大,電壓表的示數變大C. 閉合開關,當R所在處有害尾氣濃度增大時,電流表的示數變大,電壓表的示數變小D. 為使較小的有害尾氣濃度就觸發報警電路,R0的阻值應該較小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8. 標有“6 V 3 W”的小燈泡,通過它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如圖所示。若把它與一只阻值為5 Ω的電阻串聯接在電壓為6 V的電路中,則整個電路消耗的功率為( B )A. 3.2 W B. 2.4 W C. 2.1 W D. 3 W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9. 下列電路圖中電源電壓U保持不變,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U0,且U>U0,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在不改變電路連接的情況下,能測出小燈泡額定功率的是( C )A. B.C. D.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0. 如圖所示,小杜同學用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看到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在這個過程中( D )A. 玻璃棒和驗電器都帶負電荷B. 玻璃棒帶正電荷,驗電器帶負電荷C.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產生了電荷D. 金屬箔片張開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第10題圖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1. 關于如圖所示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K1、K2、K3都閉合,L1、L2、L3都發光B. K1、K2閉合,K3斷開,只有L2不發光C. K3閉合,K1、K2斷開,只有L3發光D. K2、K3閉合,K1斷開,L1、L2不發光第11題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 在用伏安法測未知電阻Rx時(電源電壓未知),如果缺少電流表或電壓表,可以通過增加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R1和開關來解決,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不可行的是( B )A. B.C. D.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3. 一只電阻兩端的電壓由3 V增大到4 V時,通過該電阻的電流增加了0.25A,則該電阻消耗的電功率增加了( B )A. 0.25 W B. 1.75 W C. 0.75 W D. 1 W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填空題14. 如圖所示,電流表A1、A2和A3的示數分別為1.2 A、0.8 A和0.3 A,那么通過L1的電流為 A,通過L2的電流為 A。0.4 0.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三、實驗探究題15. 拓展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合作進行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設計了如圖Ⅰ所示的電路,并連接了如圖Ⅱ所示的實物電路。(1)圖Ⅱ的實驗電路連接中有一處錯誤,無法完成實驗,連接錯誤的導線是 (選填“a”“b”或“c”)。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①圖Ⅲ中甲、乙兩條圖線是根據圖Ⅰ電路測得的實驗數據所繪制的曲線,其中與圖Ⅰ電路中電壓表V1對應的圖線是 (選填“甲”或“乙”)。②已知電源電壓恒為6 V,根據探究目的分析圖Ⅲ中的圖線,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甲 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 (2)正確連接后,繼續實驗,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Ⅲ所示的圖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拓展探究:同學們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重新設計了如圖Ⅳ所示電路(電源電壓未知),利用電壓表和定值電阻R0(已知阻值)測量未知定值電阻Rx的阻值,閉合開關S后,接下來的操作是 。(只需寫出操作過程和測量的科學量,不需寫出表達式)。閉合開關S、S1,斷開S2時,測得電壓表的示數U1;閉合開關S、S2、斷開開關S1(或同時閉合S、S1、S2)時,測得電壓表的示數U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6. 小雷想知道小燈的亮暗程度與什么因素有關,于是找來額定電流均小于0.6 A,額定電壓是2.5 V的燈L1和額定電壓是3.8 V的燈L2,先后接在電源電壓恒為6 V的電路中,按照如圖所示的電路開始探究。(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根據圖1所示的電路圖,將圖2所示實物圖連接完整。如圖所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若小雷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燈L1幾乎不發光,移動滑片P也不能改變燈的亮度。原因是他把滑動變阻器的 (選填“A、B”或“C、D”)接線柱接入了電路。A、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小雷排除故障后,按如圖2所示的電路繼續進行實驗:①閉合開關,滑片P向 (選填“A”或“B”)端移動,使燈L1發光,測出燈L1的相關物理量,記錄和計算結果如下表:次數 電壓/V 實際功率/W 電阻/Ω1 1.6 0.20 0.32 8.002 2.5 0.24 0.60 10.423 2.8 0.26 0.73 10.77②請將記錄數據時遺漏的物理量和單位填入表格的空格處。A 電流/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小雷注意到燈L1的亮度變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結合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小燈泡越亮,它的實際功率越 。(5)用L2替換L1重復上面的實驗時,需要改變 表的量程,發現燈L2的亮度變化規律與燈L1相似。(6)小雷在實驗結束后與同學們討論:①有同學認為“用上表中燈L1的3次電阻的平均值代表它的電阻更準確。”這種說法錯誤的原因是忽略了 對小燈電阻的影響。②有同學認為“把燈L1換成定值電阻,該實驗可以用來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你認為這種說法 (選填“正確”或“錯誤”)。大 電壓 溫度 正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四、計算題17. 如圖所示,甲為電路的連接情況,R1=20 Ω,R2為滑動變阻器,乙為R3的I-U圖像,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S1閉合、S2斷開時,若滑片P在a端,則電流表示數為0.6 A;若滑片P在b端,則電壓表示數為8 V。求:(1)電源電壓。解:(1)當S1閉合、S2斷開,滑片P在a端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由I=可得,電源電壓:U=IaR1=0.6 A×20 Ω=12 V。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解:(2)當S1閉合、S2斷開,滑片P在b端時,R2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因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R1兩端的電壓:U1=U-U2=12 V-8 V=4 V,因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所以,電路中的電流:Ib==,即=,解得:R2=40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當S1、S2均閉合,且滑片P在a端時,求電流表的示數。解:(3)當S1、S2均閉合,且滑片P在a端時,R1與R3并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由圖乙可知,當R3兩端的電壓U3=6 V時,通過的電流I3=0.3 A,則R3的阻值:R3===20 Ω,因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倒數之和,所以,電路中的總電阻:R===10 Ω,干路電流表的示數:I===1.2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8. 小亮家新裝了一臺智能電熱馬桶蓋,如圖甲所示,他查閱使用說明書發現便座加熱電路有高、中、低三擋并可手動調節,其額定電壓為220 V,低溫擋、中溫擋的額定功率分別為22 W和44 W。利用所學的電學知識他設計了一個等效電路圖,如圖乙所示。用兩定值電阻R1和R2表示兩電熱絲,單刀雙擲開關S2可接a或b。當它接入家庭電路中正常工作時:(1)低溫擋加熱的電流多大?解:(1)由P=UI可得,低溫擋加熱的電流:I===0.1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中溫擋加熱5 h,消耗多少度電?解:(2)由P=可得,中溫擋加熱5 h消耗的電能:W=P中溫t=44×10-3kW×5 h=0.22 kW·h=0.22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高溫擋加熱的額定功率是多少瓦?解:(3)當開關S1閉合、S2接b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馬桶蓋處于中溫擋,由P=可得,R1的阻值:R1===1 100 Ω;當開關S1斷開、S2接b時,R1與R2串聯,馬桶蓋處于低溫擋,則電路中的總電阻:R===2 200 Ω,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R2的阻值:R2=R-R1=2 200 Ω-1 100 Ω=1 100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當開關S1閉合、S2接a時,R1與R2并聯,電熱馬桶蓋處于高溫擋,因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倒數之和,所以電路中的總電阻:R'===550 Ω,高溫擋加熱的額定功率:P高溫===88W。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 如圖所示,電源電壓可調,小燈泡上標有“6 V 0.5 A”的字樣(不考慮溫度對小燈泡電阻的影響),電流表量程為0~0.6 A,電壓表量程為0~3V,滑動變阻器規格為“20 Ω 1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電源電壓調至6 V,閉合開關S1和S2,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使小燈泡正常發光,電流表示數為0.6 A,則電壓表的示數是多少?R0的阻值是多少?解:(1)閉合開關S1和S2,燈泡L與滑動變阻器R串聯后再與R0并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電壓表測R兩端的電壓,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且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表的示數:UR=U-UL=6 V-6 V=0 V,此時通過燈泡的電流IL=0.5 A,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R0的電流:I0=I-IL=0.6 A-0.5 A=0.1 A,由I=可得,R0的阻值:R0===60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電源電壓調至8 V,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為了保證電路安全,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范圍。解:(2)燈泡的電阻:RL===12 Ω,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燈泡L與滑動變阻器R串聯,電壓表測R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因電源的電壓U'>UL,所以,燈泡正常發光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即I大=0.5 A,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R總===16 Ω,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最小阻值:R小=R總-RL=16 Ω-12 Ω=4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當電壓表的示數UR大=3 V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因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L兩端的電壓:U'L=U'-UR大=8 V-3 V=5 V,因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所以,電路中的電流:I'==,即=,解得:R=7.2 Ω,所以,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范圍為4Ω~7.2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C 2.C 3.D 4.C 5.A 6.A 7.C 8.B 9.C 10. D 11.B 12.B 13.B14. 0.4 0.515. (1)b (2)①甲 ②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 (3)閉合開關S、S1,斷開S2時,測得電壓表的示數U1;閉合開關S、S2、斷開開關S1(或同時閉合S、S1、S2)時,測得電壓表的示數U216. (1)如圖所示 (2)A、B (3)①A ②電流/A (4)大 (5)電壓 (6)①溫度 ②正確 參考答案17. 解:(1)當S1閉合、S2斷開,滑片P在a端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由I=可得,電源電壓:U=IaR1=0.6 A×20 Ω=12 V。(2)當S1閉合、S2斷開,滑片P在b端時,R2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因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R1兩端的電壓:U1=U-U2=12 V-8 V=4 V,因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所以,電路中的電流:Ib==,即=,解得:R2=40 Ω。(3)當S1、S2均閉合,且滑片P在a端時,R1與R3并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由圖乙可知,當R3兩端的電壓U3=6 V時,通過的電流I3=0.3 A,則R3的阻值:R3===20 Ω,因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倒數之和,所以,電路中的總電阻:R===10 Ω,干路電流表的示數:I===1.2 A。18. 解:(1)由P=UI可得,低溫擋加熱的電流:I===0.1 A。(2)由P=可得,中溫擋加熱5 h消耗的電能:W=P中溫t=44×10-3kW×5 h=0.22 kW·h=0.22度。(3)當開關S1閉合、S2接b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馬桶蓋處于中溫擋,由P=可得,R1的阻值:R1===1 100 Ω;當開關S1斷開、S2接b時,R1與R2串聯,馬桶蓋處于低溫擋,則電路中的總電阻:R===2 200 Ω,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R2的阻值:R2=R-R1=2 200 Ω-1 100 Ω=1 100 Ω;當開關S1閉合、S2接a時,R1與R2并聯,電熱馬桶蓋處于高溫擋,因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倒數之和,所以電路中的總電阻:R'===550 Ω,高溫擋加熱的額定功率:P高溫===88 W。19. 解:(1)閉合開關S1和S2,燈泡L與滑動變阻器R串聯后再與R0并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電壓表測R兩端的電壓,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且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表的示數:UR=U-UL=6 V-6 V=0 V,此時通過燈泡的電流IL=0.5 A,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R0的電流:I0=I-IL=0.6 A-0.5 A=0.1 A,由I=可得,R0的阻值:R0===60 Ω。(2)燈泡的電阻:RL===12 Ω,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燈泡L與滑動變阻器R串聯,電壓表測R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因電源的電壓U'>UL,所以,燈泡正常發光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即I大=0.5A,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R總===16 Ω,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最小阻值:R小=R總-RL=16Ω-12 Ω=4 Ω;當電壓表的示數UR大=3 V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因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L兩端的電壓:U'L=U'-UR大=8 V-3 V=5 V,因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所以,電路中的電流:I'==,即=,解得:R=7.2 Ω,所以,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范圍為4Ω~7.2 Ω。(共46張PPT)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三) 聲、光、熱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一、單選題1. 課堂上小紅回答問題聲音小,老師說:“你再大聲說一遍”。老師是要求小紅提高聲音的( A )A. 響度 B. 頻率 C. 音調 D. 音色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超聲波測速儀可以根據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的時間差測量出汽車速度。如圖,設超聲波測速儀連續發出兩次脈沖信號的時間間隔為1.5 s,該超聲波測速儀所收到的這兩次脈沖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9 s,已知汽車第一次接收到信號時距超聲波測速儀102 m,則汽車的速度為(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 m/s)( C )A. 20 m/s B. 30 m/s C. 40 m/s D. 50 m/s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超聲波第一次從發射到遇到汽車的時間t1===0.3 s,超聲波第一次返回的時間與發射到遇到汽車的時間相同也為t1=0.3 s,超聲波兩次發射的時間間隔為t2=1.5 s,超聲波從第一次返回到第二次發出的時間間隔t3=t2-2t1=1.5 s-2×0.3 s=0.9 s,超聲波第二次從發射到遇到汽車的時間與遇到汽車返回的時間相同均為t4,該超聲波測速儀所收到的這兩次脈沖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9 s,即t5=1.9 s,則有2t4+t3=t5,即2t4+0.9 s=1.9s,解得t4=0.5 s,超聲波第二次遇到汽車時,汽車與測速儀的距離s2=vt4=340 m/s×0.5 s=170 m,汽車從第一次遇到超聲波到第二次遇到超聲波走過的路程s車=s2-s1=170 m-102 m=68 m,汽車從第一次遇到超聲波到第二次遇到超聲波所用的時間t車=t1+t3+t4=0.3 s+0.9 s+0.5 s=1.7 s,汽車的速度v車===40 m/s,故C正確。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小西在廚房中觀察到很多與物態變化相關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胡蘿卜放久了會變蔫,屬于升華現象B. 放入飲料中的冰塊逐漸消失,屬于熔化現象C. 冬天廚房的窗玻璃外側會形成冰花,屬于凝華現象D. 鍋中的水燒開時冒出大量“白氣”,“白氣”的形成屬于汽化現象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圖,玻璃瓶內有少量水,用橡膠塞塞住瓶口,向瓶內打氣,瓶塞跳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向瓶內打氣,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瓶內空氣的內能B. 瓶塞跳起時,瓶內空氣溫度降低,內能減少C. 瓶塞跳起時,瓶內出現“白霧”是汽化現象D. 瓶塞跳起過程與熱機壓縮沖程的能量轉化相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如圖所示,是某單缸四沖程汽油機工作的四個沖程示意圖,該汽油機的效率是25%,汽油的熱值為4×107 J/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該汽油機的四個沖程正確的工作順序是乙→丁→甲→丙B. 通過改善汽油機結構,可將其效率從25%提升到100%C. 若該汽油機飛輪轉速為3 600 r/min,則1 s內完成120個沖程D. 該汽油機工作時吸入100 g汽油可輸出1×105 J的有用功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下列關于光學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用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的硬紙板最好選擇白色光滑的B.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應該用平面鏡而不用玻璃板C. 探究光的折射特點時,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向分界面偏折D.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當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下移動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用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的硬紙板最好選擇白色粗糙的,因為白色反射所有色光,粗糙硬紙板可以使光發生漫反射,人們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故 A錯誤;B. 因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因此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應該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故B錯誤;C. 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方向偏折,即折射光線向分界面偏折,故C正確;D.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當蠟燭燃燒變短,根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故D錯誤。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如圖,一束光與鏡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紙面的直線為軸繞O點轉動平面鏡,使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為80°,則鏡面應( A )A. 逆時針轉動20° B. 順時針轉動20°C. 逆時針轉動30° D. 順時針轉動30°第7題圖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一束光與鏡面成30°角入射,可知入射角為60°,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120°,轉動平面鏡后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減小為80°,可知鏡面逆時針轉動,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C為轉動后鏡面,OE為轉動前鏡面法線,因此入射角∠AOE=60°,轉動平面鏡后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80°,轉動鏡面后入射角∠AOF=40°,法線轉動角度為:∠EOF=∠AOE-∠AOF=60°-40°=20°,故鏡面逆時針轉動角度為20°。故BCD不符合題意, A符合題意。故選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某同學將物體放在凸透鏡前,當物距為18 cm時,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實像,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可能是( C )A. 6 cm B. 9 cm C. 12 cm D. 18 cm【解析】當物距為18 cm時,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實像,根據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2f>18 cm>f,解得:18 cm>f>9 cm,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小明同學找來一個薄壁圓柱形玻璃杯,并將畫有箭頭的白紙靠在玻璃杯后,觀察結果如圖甲所示。向杯中加水,使得水面高過箭頭位置,透過玻璃杯觀察紙上的“箭頭”;將白紙逐漸遠離杯子的過程中,依次觀察到情景是( D )A. 丁、乙、丙 B. 戊、丙、丁C. 丙、丁、戊 D. 丁、丙、乙第9題圖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填空題10. 古詩詞“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人們是根據聲音的 來辨別黃鶯啼聲,黃鶯啼聲是通過 傳播到人的耳朵里;人耳聽不到蝴蝶翅膀扇動的聲音是因為蝴蝶發出的聲音是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11. 暴雨來臨前,往往會電閃雷鳴。雷聲是由云團之間放電引起空氣的劇烈 產生的。聽到雷聲我們知道天氣發生了變化,這說明聲可以傳遞 。音色 空氣 次聲波振動 信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2024年9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五十九顆、六十顆北斗導航衛星,如圖所示。在火箭升空瞬間,其下方的水池中會產生巨大的白色“氣團”,這是水池里的水先 后 形成的。(均填物態變化名稱)汽化 液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生活處處皆物理,小華發現車上備有二氧化碳滅火器,這種滅火器是在常溫下利用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氣體液化裝入鋼瓶里的;冬天早晨看到房間的玻璃窗上出現小水珠,小水珠是在玻璃窗的 (選填“內”或“外”)表面。壓縮體積 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小明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初溫和質量均相同的煤油和水加熱,如圖為兩種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液體通過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方式來增加內能。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選填“甲”或“乙”),煤油的比熱容為 J/(kg·℃)。[c水=4.2×103 J/(kg·℃)]熱傳遞乙 2.1×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風景旖旎的西安南湖風景區是人們喜歡游玩的地方,在湖邊行走,經常會看到“鳥在水中飛,魚在云中游”的美麗畫面,“鳥在水中飛”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魚在云中游”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看到的“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要 (選填“深”或“淺”)。16. 某房間墻上掛有一面0.4 m高的平面鏡,對面墻上掛有一幅1.6 m高的畫,兩面墻的距離是3 m,小蜀站在鏡前恰好從鏡中看到了完整的畫,此時他站立的地方距離掛畫的墻至少 m,若他向鏡子走近一些,鏡中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反射 折射 淺 2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新型指甲剪,為了方便老年人剪指甲,該新型指甲剪在上方加裝了一個小凸透鏡。考慮到放大效果更好,此透鏡的焦距應選擇 (選填“1 cm”或“5 cm”)更合適。若僅將凸透鏡更換成另一個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鏡,所看到像的大小與原來的像對比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 cm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1)光線經過虛線框內的透鏡折射后如圖1所示,請判斷虛線框內的透鏡是哪種透鏡?答: (選填“凹透鏡”或“凸透鏡”)。凹透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如圖2所示,焦距為10 cm凸透鏡,光心為O(位于15 cm處),在透鏡左側有一發光體SL,S'是S點經過凸透鏡所成的像,光線a、b、c是S點發出的三束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其中光線c平行于主光軸。①請畫出光線a、b、c的入射光線。①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②發光體SL經過凸透鏡所成的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③若在40 cm處放置一塊垂直于主光軸的光屏,要想在光屏處成清晰的像,則物體應該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倒立 等大 實像 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作圖題19. 如圖所示,水下有一塊平面鏡,一束光射入水中,再經水中的平面鏡反射后恰過P點,請將光路圖補充完整(保留作圖痕跡)。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圖中,鐘面的指針是9點,請畫出指針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如圖所示,畫出點光源S發出的兩束光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四、實驗探究題22. 廚房里的物理周末時,“福實好少年”小明在家里幫媽媽準備晚餐,充滿好奇心的他發現了不少有趣的現象,但也遇到一些困惑,請你利用物理知識幫他解決這些問題:(1)小明發現同樣的食材,油炸后的口感往往比其他做法更加酥脆,是因為這一過程中食物中的水分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導致的,這說明油的沸點 100 °C。汽化 高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小明媽媽在燉湯時選用了高壓鍋,可以使內部湯汁的沸點 (選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高壓鍋閥門上冒出的白霧是 態的。(3)小明媽媽拿出一塊凍肉正準備泡水解凍,學過生物的小明急忙制止,他解釋道:大塊的凍肉泡在常溫水里,一般需要一小時以上甚至幾個小時才能化凍。這期間,被冷凍封存的細菌等微生物容易在肉的表面繁殖,增加微生物超標的風險,應當在2~4 °C的環境中長時間均勻解凍,低溫環境抑制細菌繁殖,所以應放在 (選填“冷藏室”“室溫”或“冷凍室”)進行解凍。升高 液 冷藏室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做完晚餐后,勤快的小明正要拿起鋼絲球準備清洗不粘鍋時立刻被制止了,媽媽解釋鋼絲球會破壞不粘鍋內部的涂層。小明查閱資料后學習到,不粘鍋涂層是名為聚四氟乙烯的特殊材料,且容易被堅硬物體刮破從而失去功能,并且它的熔點約為327 °C,為了避免涂層損壞,還應避免鍋內干燒,防止聚四氟乙烯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當剛發現鍋內干燒時,可以立即接一碗水倒入鍋中,原理是 。熔化 水汽化吸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 (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 cm;進行實驗前,應調整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9.0 同一高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圖乙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若僅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則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放大 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在圖乙的基礎上,該同學取了一副眼鏡給水透鏡“戴上”,如圖丙所示,發現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向靠近透鏡方向適當移動光屏,發現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由此判斷該眼鏡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若不移動光屏,則應將水透鏡適量 (選填“抽水”或“注水”)才能使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遠視 抽水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五、計算題24. 如圖甲所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圖乙是其簡化圖,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了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4×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38 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 m/s,求:(1)感應器向下發射超聲波到達測高臺需要多長時間?解:(1)超聲波到達測高臺需要的時間為:t臺===0.007 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該同學的身高為多少?解:(2)信號從發射到該同學頭頂的時間:t=×4×10-3 s=2×10-3 s,該同學頭頂和感應器的距離為:s=vt=340 m/s×2×10-3 s=0.68 m,該同學的身高為:h=s臺-s=2.38 m-0.68 m=1.7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小閩家新買了一輛小轎車,如圖所示。查看說明書時,他發現小轎車有一個重要的指標——經濟耗油量:“(90 km/h) 8 L/100 km”,這是指小轎車以90 km/h的速度行駛100 km,消耗汽油8 L。他家小轎車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為23 kW(已知汽油的密度為0.75×103 kg/m3,熱值為4.6×107J/kg)。求小轎車行駛100 km時,25(1)發動機所做的功。解:(1)汽車的速度:v=90 km/h=25 m/s,汽車的行駛時間:t===4 000 s,發動機做的功:W=Pt=2.3×104 W×4 000 s=9.2×107 J。(2)消耗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解:(2)汽車百公里耗油的體積:V=8 L=8×10-3 m3,汽油的質量:m=ρV=0.75×103 kg/m3×8×10-3 m3=6 kg,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Q=mq=6 kg×4.6×107 J/kg=2.76×108 J。(3)小轎車發動機的熱機效率(結果精確到1%)。解:(3)發動機的熱機效率:η==≈33%。251. A2.C 【解析】超聲波第一次從發射到遇到汽車的時間t1===0.3 s,超聲波第一次返回的時間與發射到遇到汽車的時間相同也為t1=0.3s,超聲波兩次發射的時間間隔為t2=1.5 s,超聲波從第一次返回到第二次發出的時間間隔t3=t2-2t1=1.5 s-2×0.3 s=0.9 s,超聲波第二次從發射到遇到汽車的時間與遇到汽車返回的時間相同均為t4,該超聲波測速儀所收到的這兩次脈沖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9 s,即t5=1.9 s,則有2t4+t3=t5,即2t4+0.9 s=1.9 s,解得t4=0.5 s,超聲波第二次遇到汽車時,汽車與測速儀的距離s2=vt4=340 m/s×0.5 s=170 m,汽車從第一次遇到超聲波到第二次遇到超聲波走過的路程s車=s2-s1=170 m-102 m=68 m,汽車從第一次遇到超聲波到第二次遇到超聲波所用的時間t車=t1+t3+t4=0.3 s+0.9 s+0.5 s=1.7 s,汽車的速度v車===40 m/s,故C正確。故選C。參考答案3. B 4. B 5.C6. C 【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用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的硬紙板最好選擇白色粗糙的,因為白色反射所有色光,粗糙硬紙板可以使光發生漫反射,人們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故 A錯誤;B. 因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因此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應該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故B錯誤;C. 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方向偏折,即折射光線向分界面偏折,故C正確;D.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當蠟燭燃燒變短,根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故D錯誤。故選C。7. A 【解析】一束光與鏡面成30°角入射,可知入射角為60°,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120°,轉動平面鏡后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減小為80°,可知鏡面逆時針轉動,如圖所示:BC為轉動后鏡面,OE為轉動前鏡面法線,因此入射角∠AOE=60°,轉動平面鏡后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80°,轉動鏡面后入射角∠AOF=40°,法線轉動角度為:∠EOF=∠AOE-∠AOF=60°-40°=20°,故鏡面逆時針轉動角度為20°。故BCD不符合題意, A符合題意。故選 A。8. C 【解析】當物距為18 cm時,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實像,根據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2f>18 cm>f,解得:18 cm>f>9 cm,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9. D10. 音色 空氣 次聲波11. 振動 信息12. 汽化 液化13. 壓縮體積 內14. 熱傳遞 乙 2.1×10315. 反射 折射 淺16.2 不變17.1 cm 不變18. (1)凹透鏡 (2)①如圖所示②倒立 等大 實像 ③右19. 如圖所示20. 如圖所示21. 如圖所示22. (1)汽化 高于 (2)升高 液 (3)冷藏室 (4)熔化 水汽化吸熱23. (1)9.0 同一高度 (2)放大 能 (3)遠視 抽水24. 解:(1)超聲波到達測高臺需要的時間為:t臺===0.007 s。(2)信號從發射到該同學頭頂的時間:t=×4×10-3 s=2×10-3 s,該同學頭頂和感應器的距離為:s=vt=340 m/s×2×10-3 s=0.68 m,該同學的身高為:h=s臺-s=2.38 m-0.68 m=1.7 m。25. 解:(1)汽車的速度:v=90 km/h=25 m/s,汽車的行駛時間:t===4 000 s,發動機做的功:W=Pt=2.3×104 W×4 000 s=9.2×107 J。(2)汽車百公里耗油的體積:V=8 L=8×10-3 m3,汽油的質量:m=ρV=0.75×103 kg/m3×8×10-3 m3=6 kg,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Q=mq=6 kg×4.6×107 J/kg=2.76×108 J。(3)發動機的熱機效率:η==≈3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1) 力學.pptx 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2) 電學.pptx 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難、易錯題型專項訓練(3) 聲、光、熱.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