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一年級期中測驗(歷史學科)歷史試卷班級姓名學號成績考1.本試卷共8頁,共28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生2.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須3.答案一律填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知4.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繪制時間軸梳理歷史發展脈絡是常用歷史學習方法之一。下圖中“?”對應的史實是隋唐時期五代十國時期581年589年605年618年627-649年713-741年907年隋朝建立開元盛世唐朝滅亡A.開鑿大運河R.隋朝統一全國C.唐朝的建立D.貞觀之治2.有學者指出某制度的好處是:國家通過考試選用有為的人才,不管其出身如何,只看其專研學問的結果,驅使他們奮進。該制度是A.禪讓制B.分封制C.察舉制D.科舉制3.《舊唐書》記載隋朝末年“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A.隋煬帝的殘暴統治B.隋朝統治時間短暫C.隋煬帝派人赴流求D.黃巢領導農民起義4.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他還常引用古人的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國思想是A.虛心納諫,從善如流B.廣納賢才,知人善任C.以民為本,仁政愛民D.開放包容,兼收并蓄5.右圖工具“水擊輪轉,眾筒兜水…以灌稻田,日夜不息”,它是就A.耬車B.水排e.筒車D.曲轅犁6.某同學在探究“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以下見解,其中正確的是①出現在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時②重視發展生產③在思想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④重用賢才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第1頁(共8頁)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一年級期中測驗(歷史學科)7.據統計:武則天時期,有67人為宰相,其中科舉出身者20人,占比30%;唐玄宗時期有26人為相,其中科舉出身者12人,比例近50%;安史之亂后,有185人為相,其中科舉出身者116人,比例近70%,進士為相者107人,約占宰相總人數的60%。這說明①武則天時期,開始實行科舉選官制度②唐朝統治者比較重視科舉制③武則天以后,科舉出身的宰相比例增多④唐朝科舉制逐步走向衰落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8.關于《步輦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步輦圖》描繪了吐蕃使者朝見唐玄宗,請求和親的情景②《步輦圖》是唐朝時期著名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③《步輦圖》體現了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④《步輦圖》是漢藏兩族友好的歷史見證《步輦圖》(局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體現了唐朝A.先進的生產技術B.繁榮的中外交流C.和睦的民族關系D.多彩的文學藝術10.以下表格列出了部分外國人在唐朝任官的情況,這一材料可以用來研究唐朝國家日本新羅印度波斯姓名晁衡崔致遠瞿曇羅駱元光官職秋書監翰林學士太史令節度使A.發達的商業貿易B.兼容并包的風氣C.緊張的對外關系D.等級森嚴的社會11.下列入物中,對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的是①鑒真②僧一行③玄奘⑨孫思邈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下列圖片中反映隋唐時期科技與文化成就的是①顏真卿④敦煌發現的雕版印刷品《顏氏家廟碑》②千元通寶③敦煌莫高窟外景《金剛經》(局部)(局部)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