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揚州中學樹人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第一次模擬考試九年級歷史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總分50分)2025.04一、選擇題1.圖1為西周時期師寰簋的銘文(局部)。該銘文記載了周天子命令師寰率領王室軍隊和齊、萊等國軍隊,成功平定淮夷叛亂的史事。該銘文可直接用于研究()A,武王伐紂B.分封制C.諸侯爭霸D,郡縣制2.宋仁宗時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駐扎禁軍195營,在北方8777的河北、河東、陜西三地駐扎禁軍743營。這種部署意在()出于多中自能令AA.應對邊防壓力B.削弱武將兵權C.節約軍費開支D.強化中央集權圖13.參與《南京條約》談判的清朝人員均不懂英文,英國人一手包辦了條約的起草、定稿、翻譯、復核事宜。清朝官員花費了大量心思在條約的文本格式和措辭上。這反映了()A.兩國實力對比存在差距B.英國官員談判經驗豐富C.清朝外交談判嚴謹重視D.清朝外交理念亟待轉型4.從19世紀70年代初起李鴻章強調,僅有槍炮和炮艦,不能使一個國家強大;要使用它們和使它們運行,還得靠制造業、礦業和近代運輸業的支持。為此,洋務派()A.開始引進西方機器生產技術B.重視誘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C.嘗試創辦民用企業以“求富”D.積極主動應對國際市場挑戰5.旅順艦艇博物館大門處樹立著一個戰艦船錨,這一船錨“訴說著百年前那場‘心不忍思,目不忍視,口不忍言’的血腥劫難”。這場劫難是()A.鴉片戰爭B.中法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6.有學者指出:維新志士們大多是青年士人以天下為己任,但卻未能走入民間獲得民眾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作者認為,維新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B.袁世凱的直接告密C.寄希望于外國的同情D,變法措施過于激進7.新文化運動期間,有一位代表性人物在文章中提出“文學改良”的口號,主張以白話文為“中國文學之正宗”。這位“代表性人物”最有可能是()A.陳獨秀B.胡適C.李大釗D.魯迅8.魏巍在《地球上的紅飄帶》中說: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條紅飄帶。一頭連著黃土高原,一頭連著瑞金城外。他所描寫的歷史事件是()A.紅軍長征B,南昌起義C.北伐戰爭D.解放戰爭9.1939年1月,毛澤東指出:“沒有正面主力軍的英勇抗戰,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人后九年級歷史試卷共6頁第1頁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