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考古學家夏鼐認為,石斧和銅斧的砍伐力不足,只有它出現后,才有可能變森林為農田;且水稻田的耕作,也需它。所以長江流域只有在春秋戰國后,才開始其燦爛的文明。這里的“它”應該是A.石器B.陶器C.青銅器D.鐵器2.某校歷史興趣小組要舉行圖片展,請根據他們收集到的下列圖片的共性,幫他們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洛陽白馬寺日本和同開環泉州清凈寺印尼爪生島三寶廟A.對外交流B.佛教傳播C.民族交融D.國家統一3.《全球通史》談到:“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文中“商業革命”指A.出現了手工業工場B.流通領域出現了紙幣C.引進玉米、甘薯等D.造船技術有較大發展4.1898年,康有為在《請開學校折》中提出將西方的政治學說、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納人教學內容,比之洋務運動,加人了政治、思想等學習內容,在教育內容方面進行了擴充與升華。這說明戊戌變法A.學習西方更加深人全面B.是一場思想大解放運動C.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四:D.培養了大批的革命人才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5頁(共8頁)5.下圖分別為1955一1966年拍攝的動畫片《大鬧天宮》《金色的海螺》的刷照,兩部影片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元素,在世界影壇上獨樹一幟。這體現出新中國藝術創作A.服務于當時的政治政策宣傳B.擺脫了外來藝術形式的影響C.探索文藝民族化道路的趨勢D.以進入世界市場為主要目標6.拉丁語原為意大利中部方言,到公元2世紀,拉丁語作為行政語言傳播到西地中海的島嶼、伊比利亞半島和高盧(今法國),直至多瑙河流域的達齊亞(今羅馬尼亞)。拉丁語的傳播是因為A.雅典城邦的興起B.羅馬的擴張C.亞歷山大東征D.阿拉伯人的傳播7.恩格斯指出:“在英國,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間的繼承關系、地主和資本家之間的妥協…被虔誠地保存下來。在法國,革命同過去的傳統決裂,它掃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后遺跡。”這一論斷:11A.否定英國但肯定法國B.強調第一國際的影響】“到C.肯定工人運動的作用D.指出革命有不同特性8.《不平衡發展現代化》稱:“西方現代化經幾百年的發展,其優與弊都已經十分清楚。二戰后企圖修補這個社會,修補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一是修補資本主義,二是修正民族國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補資本主義”的是A.成立世界貿易組織B.建立社會保障制度C.英國脫歐D.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9.發展中國家在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政治獨立和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少數國家的發展、多數國家的政治動亂之后,實現經濟起飛,目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年均和人均增長速度超過了發達國家。該局面A.暴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B.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C.推動了政治多極化趨勢D.激化了世界各國之間的矛盾10.在北京發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指出,2020年以來,氣候變化并未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而止步,頻繁發生的極端氣候事件威脅到糧食安全、加劇貧困與不平等,并助長疫病蔓延。如果不采取行動,人類將難以承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峻后果,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已經到來。報告認為A.全球治理需要深化國際合作B.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首要任務C.自然環境的惡化已不可逆轉D.中國新型發展理念的影響提升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6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