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洛陽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生物學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之所以取得成功,與發現“野敗”有很大的關系。“野敗”即野生型的雄性不育水稻植株(雄蕊發育不正常,但雌蕊正常,可以接受外來的花粉而繁殖后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野敗”植株在自然環境中比較常見B.“野敗”能通過自交將雄性不育的特性傳遞給子代C.“野敗”與其他水稻品種進行正反交可以確定控制不育性狀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體上D.在雜交育種時,“野敗”的優點是無需進行去雄,大大減輕了雜交操作的工作量2.玉米中具有黏性(由遺傳因子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變藍,不具有黏性(由遺傳因子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變藍色,W對w完全顯性。若播種WW和ww雜交得到的種子,先后獲取其花粉和籽粒,分別滴加碘液觀察統計,結果應為A.花粉1/2變藍、籽粒3/4變藍 B.花粉、籽粒各3/4變藍C.花粉1/2變藍、籽粒1/4變藍 D.花粉、籽粒全部變藍3.淺淺的小酒窩,笑起來像花兒一樣美。酒窩由人類常染色體上的單基因所決定,屬于顯性遺傳。甲、乙分別代表有、無酒窩的男性,丙、丁分別代表有、無酒窩的女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甲與丁結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窩的概率為50%B.若乙與丁結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無酒窩C.若甲與丙結婚,生出的孩子一定攜帶有酒窩相關的顯性基因D.若乙與丙結婚,生出一個無酒窩的男孩,則丙的基因型可能是純合的4.小鼠皮毛的黃色、灰色和黑色分別由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Y、A和a控制,其中AY對A和a為顯性,A對a為顯性,AYAY個體在胚胎期死亡。現用黃色皮毛雌性小鼠(AYA)與黑色皮毛雄性小鼠(aa)交配得到F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與小鼠皮毛顏色有關的基因型有6種B.F1出現灰色皮毛是自由組合的結果C.F1隨機交配得到的F2小鼠中灰色皮毛個體占3/16D.鑒定一只黃色雄鼠的基因型,可讓其與若干只黑色雌鼠交配并觀察子代表型5.某種植物的花色有白、紅和紫三種,花的顏色由花瓣中色素決定,色素的合成途徑是:白色紅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現有紫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與紅花雜合體植株雜交,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子代表型及比例為紫花:紅花:白花=3:3:2B.子代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aaBbC.子代紫花植株中純合體所占的比例為1/2D.子代紅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紅花所占的比例為5/66.在某哺乳動物的睪丸中有大量精原細胞,它們有些進行有絲分裂,有些進行減數分裂。某同學通過顯微觀察對睪丸中的細胞進行了分類,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細胞類型 甲 乙 丙 丁同源染色體 + - + -姐妹染色單體 + + - -注:“+”表示有,“-”表示沒有。A.甲細胞可能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B.乙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只有體細胞的一半C.丙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對數是精原細胞的2倍D.丁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分裂Ⅱ后期7.果蠅的灰身與黑身、長翅與截翅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顯隱性關系及其位于常染色體或X染色體上未知。純合的黑身長翅雌果蠅與灰身截翅雄果蠅雜交,F1相互交配,F2中體色與翅型的表型及比例為灰身長翅:灰身截翅:黑身長翅:黑身截翅=9:3:3:1。F2表型中可能出現A.灰身全為雌性 B.黑身全為雄性 C.長翅全為雌性 D.截翅全為雄性8.山羊毛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遺傳系譜圖如圖所示。據圖判斷山羊毛色不可能是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C.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D.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9.下列關于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敘述,正確的是A.紅綠色盲在人群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抗維生素D佝僂病則相反B.患紅綠色盲夫婦所生孩子都患該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夫婦所生女兒也都患該病C.紅綠色盲女患者的父親一定患該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女患者的兒子也一定患該病D.紅綠色盲男患者的致病基因來自其母親,抗維生素D佝僂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來自其父親10.果蠅X染色體上存在隱性致死基因e,Y染色體上不存在其等位基因,e與控制長翅的顯性基因B緊密連鎖(不會發生染色體互換)。帶有e的雜合體長翅果蠅(如圖所示)有重要的遺傳學研究價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果蠅的隱性致死基因來源于親代中的父本B.該果蠅與殘翅果蠅雜交后代中長翅性狀占1/3C.基因e、B、b會同時出現在該果蠅的初級卵母細胞的某一極D.含有e基因的該類果蠅在雜交實驗中可以作為母本或父本11.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經短時間保溫后,攪拌、離心獲得上清液并進行檢測,發現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也沒有檢測到35S。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用15N代替35S標記噬菌體,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均較高B.該實驗使用的噬菌體是用35S標記的大腸桿菌培養出來的C.該實驗保溫時間過長或過短均不會影響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強度D.該實驗可證明親代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大腸桿菌12.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構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這項研究被認為是20世紀生物學的一大成就,其重要性可以與19世紀達爾文和孟德爾的成就相媲美,其重要意義在于①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②確定DNA是染色體的組成成分③發現DNA如何存儲遺傳信息④為闡明DNA的復制奠定基礎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大腸桿菌在含有3H-脫氧核苷培養液中培養,3H-脫氧核苷摻入到新合成的DNA鏈中,經特殊方法顯色,可觀察到雙鏈都摻入3H-脫氧核苷的DNA區段顯深色,僅單鏈摻入的顯淺色,未摻入的不顯色。摻入培養中,大腸桿菌擬核DNA第2次復制時,局部過程如圖所示。DNA雙鏈區段①、②、③對應的顯色情況可能是A.深色、淺色、淺色 B.深色、淺色、深色C.淺色、深色、深色 D.淺色、淺色、深色14.下列關于遺傳學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通過觀察果蠅特定性狀的遺傳現象,結合染色體行為分析,揭示了遺傳物質的結構本質B.利用酶解法逐一去除細菌提取物中的不同成分,最終確定DNA是導致細菌轉化的關鍵物質C.通過提出“半保留復制”假說并設計實驗對比不同代次DNA的密度差異,直接證明了DNA的復制方式D.某些病毒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現象表明,基因可以是具有遺傳效應的RNA片段15.關于人類X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男性體內X染色體上的基因通常是通過女兒遺傳給子代的B.X染色體上的基因在減數分裂時都能與Y染色體上的對應基因發生互換C.在減數分裂I的過程中,與X染色體聯會的是Y染色體D.X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的形成都有一定的關系16.玉米條紋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環狀DNA分子。該病毒DNA在玉米細胞內的復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病毒的遺傳物質中,每個脫氧核糖均連接兩個磷酸基團B.該病毒DNA復制時,需要宿主細胞提供模板、原料、酶、能量等C.互補鏈合成時,親代DNA分子邊解旋邊復制可提高復制效率D.復制后新合成的互補鏈可直接作為子代病毒的遺傳物質17.棉花為一年生植物,控制棉花纖維長度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C/c對長度的作用相同,且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基因型為aabbcc的棉花纖維長度為6cm,每個顯性基因可使纖維長度增加2cm。現利用纖維長度均為10cm的三個純種棉花(AAbbcc、aaBBcc、aabbCC)為原材料,培育纖維長度最長的棉花新品種。在育種過程中需要先獲得纖維長度為12cm的中間品種,再讓中間品種自交以獲得目標品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獲得12cm的中間品種至少要經過2代雜交B.中間品種自交,后代最多有6種不同的纖維長度C.選擇中間品種自交后代中纖維長度為18cm的植株留種D.中間品種自交后代中纖維長度為12cm的相關基因型有7種18.長期以來,關于DNA復制過程中是DNA聚合酶在移動還是DNA鏈在移動一直存在爭論:第一種觀點認為是DNA聚合酶沿著DNA鏈移動;第二種觀點則認為是DNA鏈在移動,而DNA聚合酶相對穩定不動。科學家給枯草芽孢桿菌的DNA聚合酶標上發綠色熒光的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培養,觀察綠色熒光在細胞中的分布,發現綠色熒光只分布在細胞中固定的位點,位點個數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組別 營養物質 含有下列熒光點個數的細胞所占比例/%0 1 2 3 4① 琥珀鹽酸 24 56 19 0.08 <0.08② 葡萄糖 3 43 41 9 3.6③ 葡萄糖+琥珀鹽酸 2 33 32 22 10A.DNA復制保持了親子代細胞遺傳信息的穩定性B.DNA聚合酶以解開的每一條母鏈為模板合成子鏈C.上述實驗結果中綠色熒光的分布情況支持第二種觀點D.根據結果可推測枯草芽孢桿菌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裂速度:③<②<①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46分。19.(10分)現有某作物的兩個純合品種:抗病高稈(易倒伏)和感病矮稈(抗倒伏),抗病對感病為顯性,高稈對矮稈為顯性。如果要利用這兩個品種進行雜交育種,獲得具有抗病矮稈優良性狀的新品種,在雜交育種前,需要正確地預測雜交結果。按照孟德爾遺傳規律來預測雜交結果,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其中一個條件是抗病與感病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回答下列問題。(1)除了上述條件,其他兩個條件分別是:①______;②______。(2)獲得的F2中抗病矮稈品種占_________,為了獲得純合抗病矮稈品種,應對F2中抗病矮稈品種進行的處理是________。(3)為縮短育種年限,也可采用分子標記的方法對相關基因型進行輔助選擇,對F2中抗病矮稈品種中含有________(填“感病”或“高稈”)基因的植株進行淘汰。20.(12分)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含有10對同源染色體,下圖是玉米的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幾個特定時期的顯微照片,①~⑤代表不同的細胞。觀察各圖像中的染色體行為特點,回答下列問題。(1)①細胞處于_______期,判斷依據是______。(2)④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_______條。經過減數分裂產生的花粉粒具有多樣性的原因包括_______。(3)如果①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有一對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移向了同一極,減數分裂Ⅱ正常進行,那么形成的4個花粉粒正常的有________個。(4)與有絲分裂相比,該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顯著特點是A.分裂前的間期進行染色體復制 B.中期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C.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 D.著絲粒分裂,一條染色體變成兩條染色體21.(13分)雞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某地方品種矮腳雞與正常體型雞(正常雞)是一對相對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D/d控制。研究者利用這兩種雞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實驗一:矮腳雞×正常雞→子代中矮腳雞:正常雞=1:1實驗二:矮腳雞×矮腳雞→子代中矮腳雞:正常雞=2:1回答下列問題。(1)母雞體內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的細胞中含有______條W染色體。(2)實驗二的子代中出現該性狀分離比的原因是______。(3)已知另一對相對性狀中“非蘆花”由基因Z控制。現有矮腳的非蘆花雄雞與正常的蘆花雌雞交配,F1中矮腳的非蘆花雄雞所占比例為_______。若F1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則F2中矮腳的非蘆花雌雞所占比例為______。(4)矮腳雞因節糧且產蛋率高而被養殖者大量飼養,但矮腳雞產肉性能低。已知常染色體上的A基因能提高雞的胸肌率(產肉性能指標)。為獲得高胸肌率矮腳雞,研究人員擬通過低胸肌率矮腳雞與純合高胸肌率正常雞雜交,選F1中矮腳雞相互雜交,在F2中可獲得AA型的矮腳雞(不考慮互換)。這兩對性狀的遺傳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F2中AA型矮腳雞所占比例為______。22.(11分)我國科研團隊利用現代人的DNA序列設計并合成了一種類似磁鐵的“引子”,這種“引子”能像磁鐵吸鐵屑一樣,特異性地捕獲古人類DNA。研究人員成功從土壤沉積物的混合DNA樣本中分離出極少量的古人類DNA,排除其他生物DNA的干擾。這一技術為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回答下列問題。(1)若“引子”為單鏈,則其含有______個游離的磷酸基團,該磷酸基團為“引子”的______(填“3'”或“5'”)端。(2)設計“引子”時,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知道古人類的DNA序列。(3)土壤沉淀物中的古人類雙鏈DNA需在高溫或化學處理下變性為單鏈,才能與單鏈“引子”通過_______原則結合。高溫或化學處理相當于人體內______酶的作用,該酶作用于______鍵。(4)現代人與古人類在進化上親緣關系近,設計“引子”選擇現代人的DNA序列,而非其他生物的DNA序列依據的是DNA分子的______性。(5)結合所學知識,分析DNA作為遺傳物質所具備的特點有______(寫出2點即可)。洛陽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生物學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54分)1-5DCBDC 6-10DDCBB 11-15ACDAA 16-18ABD二、非選擇題(共46分)19.(每空2分,共10分)(1)高稈與矮稈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控制 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2)3/16 連續自交并選擇抗病矮桿植株,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現性狀分離(3)感病20.(每空2分,共12分)(1)減數分裂I后 移向兩極的染色體含有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正在移向細胞兩極(2)20 減數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減數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3)0(4)C21.(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3分)(1)0或2(2)顯性純合(DD)致死(3)0 1/10(4)遵循(1分) 親本是純合高胸肌率正常雞,在F2中可獲得AA型的矮腳雞,說明A基因與正常雞基因不連鎖,即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1/622.(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1 5'(2)不需要(3)堿基互補配對 解旋 氫(4)特異(5)能夠準確地自我復制;具有儲存遺傳信息的能力;結構比較穩定;能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性狀和新陳代謝過程等(每點2分,共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