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閬中中學校2025年春初2024級期中學習質量檢測歷 史 試 題(滿分:75分 時間:35分鐘 命題教師:李倩 審題教師:黃梅 唐敏華)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 唐朝詩人皮日休的著名詩句“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是評價哪一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大運河 C.鄭國渠 D.靈渠2. 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他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史稱“貞觀之治”。他是( )A.唐高祖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唐高宗3. 唐朝詩人杜甫的詩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展示了哪一時期農業的豐收( )A.開皇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周武之治4. 武則天的“建言十二事”,第一條就指出要“勸農桑,薄賦徭”。她掌權后頒行《臣軌》,指出“建國之本,必在于農,忠臣之思利人者,務在勸導”。這表明武則天( )A.愛惜人才 B.重視生產 C.創立殿試 D.多謀善斷5. 杜甫《無家別》中“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亂世各東西。”該詩句描述的是歷史上哪一事件之后的社會景象( )A.八王之亂 B.黃巢起義 C.安史之亂 D.黃巾起義6. 唐末黃巢起義后,藩鎮割據才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將領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己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十國。材料反映了( )A.黃巢起義推翻了唐朝的統治B.藩鎮割據是唐朝滅亡的根源C.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D.唐朝被朱溫所滅,五代十國開始7. 據《日本書紀》記載,公元623年自唐回國的留學僧上奏朝廷云:“大唐國者,法式備定之珍國也,常須達。”據此推斷日本派出遣唐使的原因是( )A.唐朝典章制度先進 B.唐朝民族政策開明C.唐朝對外貿易興盛 D.唐朝社會風氣開放8. 下列組合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A.孫思邈—《千金方》 B.張仲景—《本草綱目》B.扁鵲—《傷寒雜病論》 D.李時珍—《黃帝內經》9. 歷史典故往往來源于真實的歷史故事,下列歷史典故與趙匡胤有關的是( )A.投筆從戎 B.破金沉舟 C.三顧茅廬 D.黃袍加身10.五代時期武人得勢,士卒可以擁立帝王,視文人“初等職官”。宋朝初年,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這一變化反映了宋朝( )A.民族關系發展 B.擺脫統治危機C.實現富國強兵 D.重文輕武政策11.宋代統治者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科舉制,學校教育和科舉制的聯系也日益緊密。這種做法( )A.避免了統治危機的出現 B.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C.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D.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12.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改革家。為增加國家的賦稅收入,減少官僚和大地主隱瞞土地、逃避賦稅現象的發生,他采取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稅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13.在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的首領是( )A.耶律阿保機 B.趙匡胤 C.元昊 D.阿骨打14.下列兩宋與遼、西夏、金政權并立的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反映的時代背景是( )A.開元盛世 B.宋遼對抗 C.宋夏和議 D.南宋偏安16.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主要的歷史貢獻包括( )①統一蒙古草原 ②定都大都 ③建立蒙古政權 ④統一全國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17.據《宋史·孝宗本紀》記載,孝宗為岳飛平反,追謚號為岳武穆、岳太師等,并按照最高開國將帥的規格進行改葬,還建立了岳廟。世人將此舉稱為“平反昭雪”,以表達對岳飛的追思。下列表述與此相關的是( )A.組織抗元,寧死不屈 B.率軍抗金,精忠報國C.收復臺灣,維護主權 D.斥逐沙俄,捍衛統一18.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A.堯舜時禪讓制 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縣制 D.元朝的行省制19.元朝設立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同時兼管地方,設置三路宣慰司,管理軍務、民事或兼管軍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臺灣20.元朝時,來自中亞、西亞的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雜居相處、互相通婚,逐漸交融而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A.藏族 B.黨項族 C.回回 D.女真族二、材料題(共35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后》“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唐·袁皓《及第后作》(1)材料一中的兩首詩形容的是我國古代哪一制度?說出該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么?武則天對該制度進行了怎樣的創新?(6分)材料二 科舉選官制……從隋唐時期開始就成為歷代統治者選官的主要途徑。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是以宗法倫理為核心的儒家經義……科舉考試的形式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從初級到高級的層級考試選拔,統治者的意識形態已深深地灌輸到應試士子的心里,從而形成了一個有利于統治者的社會基礎。——摘自逯慧娟《同文館與中國文官制的近代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國家治理的積極作用。(4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 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僅保證了唐蕃間在政治上的長久友好關系,還將大唐的音樂、茶文化和醫藥典籍等傳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馬球運動、裝束方式等也傳入了大唐,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張繼文《從現存若干文物文獻看文成公主入蕃對唐蕃經濟文化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積極意義。再舉一例唐蕃交往的史實。(4分)材料二 唐朝時期,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雜居、通婚,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展。在朝廷中,有很多官職由少數民族人士擔任。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關系密切,如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唐朝還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摘自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唐太宗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概括唐朝促進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6分)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民族意識。(3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輕舟浮渡,六次成功臨彼土。愿力無邊,招手馮夷看海天。高壇講律,盞盞禪燈明暗室。杖錫千家,環海都開友誼花”。——夏承燾(1)材料一的詩句贊頌的是唐朝的哪一歷史人物?“開友誼花”是指他為中國和哪一國家的友好交流作出了貢獻?(4分)材料二:“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錢文忠(2)材料二中的“偉大僧人”指的是唐朝哪一歷史人物?他主要在那個國家學習佛法?記載他游歷經驗的珍貴文獻是什么?(6分)(3)兩則材料中的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2分)閬中中學校2025年春初2024級期中學習質量檢測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C C B C C A A D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B A C D D B D B C二、材料題(共35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1)科舉制度(2分);隋煬帝設置進士科(2分);創立殿試(或武舉)(2分);(2)科舉制度市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起到積極作用,顯著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4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發展,增進了唐蕃的友好關系(2分);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2分);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和親、冊封、設置管理機構(4分,任意答出兩點即可);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3分,言之有理即可)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1)鑒真(2分);日本(2分);(2)玄奘(2分);天竺(2分);《大唐西域記》(2分)(3)不畏艱險、執著追求、潛心鉆研。(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