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房山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學業水平調研(一)高一歷史本試卷共10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長9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務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的必合題目要求的一項。將1.恰塔爾·休于遺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內,由上千座規格相近、結構相似的房屋群落構成。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箭鏃、矛頭、鐮刀等工具及小麥、大麥、豌豆等作物種子,還發現答了大量女性雕像。這說明當時案A.男性占據社會主導地位B.出現了明顯的階級分化C.已經出現農業定屏生活D.形成了早期的城邦國家答2.下列圖片是不同地區古文字的考古資料,對這些資料理解準確的是在答題卡西亞地區出土的墨西哥刻有瑪雅埃及神廟刻有中國出土刻有楔形文字泥板象形文字的門楣象形文字的壁畫甲骨文的牛骨①它們都沒有演變成現代文字②體現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③文字出現有利于文明的傳承④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實物佐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依據下面知識卡片中的內容,可以判斷該國是●地中海曾經變成了它的內海●在其擴張過程中,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和漢朝通過絲綢之路,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A.古代希臘B.亞歷山大帝國C.羅馬帝國D.法蘭克王國高一歷史第1頁(共10頁)4.右圖是制造于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陶壺。其造型別致,壺上繪有身著絲綢的婦女形象圖案。這表明A.古代東西方存在著文化交流B.中國與希臘開始了直接交往C.中國的制陶技術傳播到希臘D.東周時期中外貿易交往頻繁5.下列文明成就,屬于古印度文明的是A.創作史詩《吉爾伽美什》B.制造莎草紙C.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D.發明治鐵技術6.9世紀,某誓詞中提到:“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協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體現了西歐封建社會的A.農奴制度B.封君封臣制C.莊園經濟D.神權至上7.12世紀中葉,歐洲的學生和教師組織了學術行會,并說服政府當局頒發特許狀,以保護學校的權利。這些行會促進了教會學校向大學的轉變。到13世紀末,大學已經在羅馬、牛津、劍橋以及歐洲的其他城市中紛紛出現了。這表明①行會是維護莊園秩序的機構②歐洲城市發展推動了大學的興辦③中古歐洲文化教育逐步發展④文藝復興沖擊了教會的神學權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中古時期出現了多個帝國,其建立和擴張促進了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對下圖中帝國解讀正確的是歐威尼斯中巴格達洲長安亞歷大.洲一8世紀中期啊位竹啼國界一一主委商路洋一一洲界A.是波斯帝國,城邦形成若干商業貿易中心B.是拜占庭帝國,編纂形成《羅馬民法大全》C.是阿拉伯帝國,商人從事亞非歐三洲中介貿易D.是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高一歷史第2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