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2025八上·漢川期末)生命是大自然最神奇的現象,值得我們大家敬畏!在奇妙的生物世界里,繁殖和發育是延續生命的重要過程。生物的繁殖和發育,就像一場場精心編排的生命之舞,讓這個世界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1.薄荷是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芳香植物。將薄荷的莖剪成15—20厘米長的莖段,下部插入濕潤的泥土中,在適宜溫度下,一段時間后下部能長出新的根,上部發芽,最后長成一個新個體。下列繁殖方法與此不同的是(  )
A.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B.馬鈴薯利用塊莖生根發芽
C.桂花用壓條的方法長出新植株 D.菊花用分根的方法長出新植株
2.在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里,各種動物都能以一定方式繁衍后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家蠶的發育經歷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屬于不完全變態
B.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剛孵出的小蝌蚪
C.鯨生活在水中,體外受精,用鰓呼吸
D.“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鳥筑巢的繁殖行為
3.如圖表示人的生殖發育過程及染色體數目的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與b分別表示父母的體細胞,細胞核的染色體都是46條
B.A表示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c和d中染色體都是23條
C.B過程表示受精,e是受精卵,e中染色體為23條
D.f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為22對+XX
【答案】1.A
2.D
3.C
【知識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綜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人類的生殖和發育基礎知識點,難度不大,需要熟記:
(1)植物的生殖根據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分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靠種子繁殖后代的方式;
無性生殖指的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嫁接和壓條等營養繁殖、植物組織培養等。
(2)昆蟲的生殖方式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①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蚊子、蒼蠅、家蠶、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螻蛄、蝗蟲等。
(3)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是常染色體男女都一樣,第23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彼此分離,男性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含22條+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22條+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則只產一種含22條+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時,如果是含22條+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44條+XX的受精卵并發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條+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44條+XY的受精卵并發育成為男性。
1.營養生殖是由高等植物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這種繁殖方式沒有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如嫁接、扦插和壓條都屬于營養繁殖。
根據題干所述,薄荷的生殖過程中沒有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利用莖來繁殖后代,屬于無性生殖。選項中,B馬鈴薯利用塊莖生根發芽、 C桂花用壓條的方法長出新植株、 D菊花用分根的方法長出新植株三種方式都屬于營養繁殖,A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利用種子繁殖,種子中胚是由受精卵發育來的,受精卵的形成經過了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可見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A.家蠶的發育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A說法錯誤。
B.青蛙屬于兩棲動物,進行有性生殖,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B說法錯誤。
C.鯨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C說法錯誤。
D.“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中的黃鶯屬于鳥類,該詩句描述了鳥為筑巢而忙碌,筑巢屬于繁殖行為,故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3.A.由圖可以看出,a與b分別是父方和母方的體細胞,人類共有23對染色體,所以,除生殖細胞外細胞內都有46條染色體,說法正確,A不符合題意。
B.在人體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要分開,只有一條進入到生殖細胞中去,所以,如果A表示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那么生殖細胞c和d中的染色體都是23條,說法正確,B不符合題意。
C.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是體細胞的一半,在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時染色體數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即為46條,而不是23條,C說法錯誤,C符合題意。
D.人體體細胞中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女性性染色體組成為22對+XX,男孩的為22對+XY,f為女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為22對+XX,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025八上·漢川期末)蝙蝠,哺乳綱翼手目動物的統稱,是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前肢除第一指外均極細長,指間以及前肢與后肢之間有薄而無毛的翼膜,通常后肢之間也有翼膜。蝙蝠主要在夜間活動,大多數蝙蝠依靠特有的回聲定位能力判斷外界物體及自身的位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4.下列動物中,與蝙蝠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
A.蝙蝠蛾 B.鴿子 C.海豚 D.鯊魚
5.蝙蝠食性復雜,每到傍晚時分,蝙蝠都會從巢里紛紛飛向空中,捕食蚊蠅等小型昆蟲,到天亮時才歸巢。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蝙蝠的身體結構與飛行的運動方式相適應
B.蝙蝠的雙重呼吸為其空中飛行提供充足的氧氣
C.從功能上看,蝙蝠晝伏夜出的行為屬于節律行為
D.從獲得途徑上看,蝙蝠的捕食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
【答案】4.C
5.B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類型;鳥的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動物類群特征(綜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動物類群的基本特征、動物的行為等基礎知識,難度一般,需要熟記:(1)哺乳動物體表被毛,有保溫、保護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生殖方式,這種生殖特點,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體溫恒定等特征。
(2)動物的行為根據動物的獲得途徑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3)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根據動物行為的動能有:
①取食行為:動物獲取食物的各種活動,如捕獵、覓食、吸吮等。
②領域行為:動物占據生活空間,并保衛其領域的行為,如鳴叫宣示領地、驅趕入侵者等。
③攻擊行為:動物因爭奪食物、配偶、棲息地或保衛領域而發生的攻擊行為。
④防御行為:動物對敵害采取的各種防護措施,如逃跑、假死、釋放臭味等。
⑤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等一系列過程。
⑥節律行為:動物隨季節、晝夜等自然變化而產生的周期性行為,如遷徙、冬眠、洄游等。
⑦社群行為:生活在群體中的動物個體間相互聯系、協調一致的行為,如合作狩獵、共同育雛等。
這些行為都是動物適應環境、維持生存和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
4.根據題干所述,蝙蝠屬于哺乳綱翼手目,即蝙蝠屬于哺乳動物。
選項中,A蝙蝠蛾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屬于節肢動物;B鴿子屬于鳥類;C海豚胎生哺乳,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屬于哺乳動物,D鯊魚屬于魚類,可見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A.根據題干所述,蝙蝠有翼膜,靠翼手等身體結構進行運動,與飛行的運動方式相適應,A說法正確。
B.蝙蝠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體內沒有氣囊,也不能進行雙重呼吸,雙重呼吸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B說法錯誤。
C.根據題干所述,蝙蝠每到傍晚時分出去捕食,直到天亮才歸巢,這說明蝙蝠具有晝伏夜出的行為,這種行為屬于節律行為,C說法正確。
D.蝙蝠的捕食行為是生來就有,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屬于先天性行為,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6.(2025八上·漢川期末)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人體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如圖是運動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雜技演員完成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關節所起的作用是支點作用
B.關節在運動中既靈活又牢固,與其靈活性有關的結構是②
C.⑧是骨骼肌,由中間的肌腹和兩端的肌腱構成
D.當⑧受到刺激收縮時,會牽動⑦繞⑥運動
【答案】B
【知識點】骨、關節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解答】分析圖示,①是關節頭、②是關節囊、③是關節腔、④是關節窩、⑤是關節軟骨、⑥是關節、⑦是骨、⑧是骨骼肌。
A.人體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需要骨骼肌的牽拉,以及骨和關節的協調配合,在運動過程中,骨起杠桿作用,骨骼肌提供動力,關節起支點作用,所以,雜技演員完成各種復雜的表演動作 的過程中,關節所起的作用是支點作用,A說法正確。
B.圖中,②是關節囊,⑤是關節軟骨,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⑤關節軟骨,②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可見B說法錯誤。
C.⑧是骨骼肌由中間的肌腹和兩端的肌腱構成,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C說法正確。
D.當⑧骨骼肌受到神經系統傳來的刺激時,它會收縮產生拉力,從而牽引⑦骨能夠繞⑥關節進行運動,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此題考查運動系統的組成、骨、肌肉和關節的協調配合,為基礎題,難度一般,需要熟記:
(1)運動系統有骨骼和骨骼肌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連接,骨和骨之間的連接叫骨連接,骨連接包括能活動的,半活動的和活動的連接,能活動的連接又叫關節,關節是骨連接的主要形式。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關節既靈活又牢固,①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韌帶將兩骨牢固地連在一起。②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收縮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
(3)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當骨骼肌收縮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在運動中,骨起杠桿作用,骨骼肌提供動力,關節起支點的作用。
(2025八上·漢川期末)自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展并取得重大突破后,人類已然進入了“基因時代”。利用基因技術造福人類。如基因檢測技術為精準醫療提供依據:在農業上,用轉基因的方法培育出高產、優質、抗病的新品種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7.袁隆平院士用了50多年時間,把一粒野生稻種變成了世界受益的“超級稻”。袁隆平院士培育出“超級稻”的過程,從根本上改變了水稻的(  )
A.生活習性 B.種植方式 C.生物性狀 D.遺傳物質
8.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病(E表示顯性基因,e表示隱性基因),若一對性狀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病的孩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家庭成員及性狀表現可以判斷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顯性遺傳病
B.這對夫婦的基因組成都是Ee,患病孩子的基因組成是ee
C.若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表現正常的可能性是50%
D.父母性狀表現正常而孩子患病,這種變異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
【答案】7.D
8.B
【知識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基因的顯隱性及其性狀遺傳;生物變異的應用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雜交育種的應用、性狀遺傳、變異的類型等基礎知識,難度一般,需要理的基礎上熟記:(1)雜交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雜交育種是將父母本雜交,形成不同的遺傳多樣性。再通過對雜交后代的篩選,獲得具有父母本的優良性狀。
(2)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發育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3)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親代個體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
(4)變異根據能不能遺傳給后代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個不可遺傳的變異。①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能遺傳給后代的變異;②僅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沒有遺傳物質的發生改變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
7.雜交育種是指不同種群、不同基因型個體間進行雜交,并在其雜種后代中通過選擇而育成純合品種的方法。袁隆平院士則是通過雜交育種等技術手段,改良水稻的遺傳物質,使其具備優良的生物性狀,形成高產、優質、抗病的“超級稻”。可以看出,袁隆平院士培育出“超級稻”的過程,從根本上改變了水稻的遺傳物質可見,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8.A.根據題干所述,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病,并且題干中,這對夫婦表現正常,卻生了一個患病的孩子,所以可以推測,患病性狀為隱性性狀,A說法錯誤。
B.根據題干所述,這對夫婦的表現型為正常,而孩子患病,所以可以推測,這對夫婦的基因組成都是Ee,患病孩子的基因組成是ee,B說法正確。
C.若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表現正常的可能性是75%,遺傳圖解如圖:
,故C錯誤。
D.父母性狀表現正常而孩子患病,這種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能遺傳給后代,屬于可遺傳的變異,D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八上·漢川期末)神農架國家公園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被譽為北緯31°的綠色奇跡。神農架國家公園有珙桐、紅豆杉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36種,金絲猴、金雕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5種,野生鳥類470種,魚類約75種,昆蟲約5400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9.以上資料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
A.物種多樣性 B.基因多樣性
C.生態系統多樣性 D.環境多樣性
10.愛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為了發展經濟,可隨意開發利用生物資源
B.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
C.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可豐富我國的生物多樣性
D.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答案】9.A
10.D
【知識點】生物多樣性的內涵;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生物多樣性內涵、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為基礎題,比較簡單,熟記即可。(1)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生物鐘類(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豐富性;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之間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統。
(2)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制定了保護戰略和不同的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①就地保護:即建立自然保護區,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②遷地保護:把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
③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
④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9.【解答】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主要的內涵,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生物鐘類(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豐富性,即物種水平的生物多樣性及其變化。根據題干中描述,神農架國家公園中有“有珙桐、紅豆杉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36種,金絲猴、金雕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5種,野生鳥類470種,魚類約75種,昆蟲約5400種。”這體現了生物種類的豐富性,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可見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0.A.為了發展經濟,需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生物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A說法錯誤。
B.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層次,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B說法錯誤。
C.引進外來物種必須是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才能為生態系統增加相應的食物鏈,從而豐富物種的多樣性,如果引入不當,如引入了一個沒有天敵的物種,則會侵占、壓縮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可見C說法錯誤。
D.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11.(2025八上·漢川期末)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續,生生不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往往會結合生物生殖發育的特征來為人類造福,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甲的繁殖方式是無性生殖,其成功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   緊密結合。如果接穗是蜜桃的枝條,砧木是山桃的樹干,用該方式繁殖的桃樹,所結出的果實為   (填“蜜桃”或“山桃”)。
(2)乙表示已受精的鳥卵結構,其進行胚胎發育的部位是[5]   ,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為   (填名稱)。
(3)丙圖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特點是   。
(4)蝗蟲的發育過程可以用丁圖中的字母表示為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其在   (用字母表示)時期對農作物危害最大。若用丁圖中的字母表示家蠶的發育過程為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為了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   (用字母表示)時期。
【答案】(1)形成層;蜜桃
(2)胚盤;卵黃
(3)變態發育
(4)D→A→C;C;D→A→B→C;A
【知識點】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綜合)
【解析】【解答】(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用枝條作接穗的叫枝接,用芽作接穗叫芽接,嫁接時,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時應當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無性生殖沒有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所以,如果接穗是蜜桃的枝條,砧木是山桃的樹干,用該方式繁殖的桃樹,所結出的果實為蜜桃。
(2)圖乙中,1是卵殼、2是系帶、3是卵白、4是卵黃膜、5是胚盤、6是氣室、7是卵殼膜,其中,5胚盤中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卵黃是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
(3)蝗蟲發育過程為“卵→若蟲→成蟲”;家蠶的發育過程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青蛙的發育要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這三種動物的幼體和成體不僅在外部形態上有許多差異,而且其內部結構和生活習性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因此,丙圖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特點是變態發育。
(4)蝗蟲的發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其發育過程包括D卵→A若蟲→C成蟲三個階段,C成蟲階段活動能力較強且取食農作物,因此對農作物危害最大。若丁圖表示家蠶的發育過程,其發育過程包括D卵→A幼蟲→B蛹→C成蟲階段。幼蟲時期是主要取食桑葉并產絲的階段,因此為提高蠶絲產量,需延長A幼蟲期。
故答案為:(1)形成層、蜜桃;(2)胚盤、卵黃;(3)變態發育;(4)D→A→C、C、D→A→B→C、A。
【分析】此題考查植物的無性生殖、鳥卵的結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等內容,為基礎題,此部分內容為重點內容,需要熟記:
(1)有性生殖是指由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方式;無性生殖是指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和、嫁接、壓條等,無性生殖有利于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2)鳥卵的結構如下:
卵殼起保護作用;
內層卵殼膜和外層卵殼膜起保護作用;
氣室可以為胚胎發育提供氧氣;
卵白既有保護卵細胞又有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和水分;
卵黃系帶起到固定卵細胞的作用;
卵黃膜是緊包在卵黃外面的膜,起保護作用;
卵黃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
卵黃上的小白點叫做胚盤,含有細胞核,內有遺傳物質,將來發育成胚胎。
(3)昆蟲的發育方式為變態發育,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①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蝶、蚊、蠅、菜粉蝶、蜜蜂,蠶等;
②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蜻蜓、蟑螂、螻蛄、蟋蟀、蝗蟲等。
(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甲圖的繁殖方式為嫁接,成功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密結合;接穗決定嫁接后植株果實的種類,因此蜜桃的枝條作為接穗,其果實為蜜桃。
(2)乙圖中鳥卵結構中,5所示為胚盤,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卵黃是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
(3)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家蠶的生殖和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青蛙的生殖和發育要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其幼體和成體不僅在外部形態上有許多差異,而且其內部結構和生活習性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因此,丙圖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特點是變態發育。
(4)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其發育過程包括D卵→A若蟲→C成蟲,四個階段。C成蟲階段活動能力較強且取食農作物,因此對農作物危害最大。
家蠶屬于完全變態昆蟲,其發育過程包括D卵→A幼蟲→B蛹→C成蟲階段。幼蟲時期是主要取食桑葉并產絲的階段,因此為提高蠶絲產量,需延長A幼蟲期。
12.(2025八上·漢川期末)分類作為一種思維,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經常用到。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如圖是渦蟲、河蚌、青蛙、蝗蟲、鴿子、金絲猴等6種動物的分類圖解,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   。根據動物體內有無   ,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2)圖中②代表的動物是   ,其生殖發育方式特點是胎生哺乳,其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是具有   行為的動物。
(3)動物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圖中①代表的動物可用   輔助肺呼吸;圖中③代表的動物有   輔助肺呼吸;圖中⑤的體表有   ,可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
【答案】(1)生理功能;脊柱
(2)金絲猴;社會
(3)皮膚;氣囊;外骨骼
【知識點】動物類群特征(綜合);對動物進行分類
【解析】【解答】(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生理功能。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是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是體內沒有脊椎骨構成脊柱。
(2)根據圖所示,②的發育方式為胎生,所以,可以判斷該動物為哺乳動物,即為金絲猴,金絲猴體溫恒定,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其生殖發育方式特點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其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是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
(3)動物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圖中可以看出,①為變溫的脊椎動物,所以,①代表的動物是青蛙,青蛙屬于兩棲動物,體溫不恒定,成體用肺呼吸,可用皮膚裸露,輔助呼吸;圖中③生殖方式為卵生,所以,③代表的動物是鴿子,屬于鳥類,有用肺呼吸,氣囊輔助,這種特有的呼吸方式叫雙重呼吸,這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這種呼吸方式大大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圖中⑤身體分節,所以為蝗蟲,屬于節肢動物,身體分節,為無脊椎動物,體表有外骨骼,可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
故答案為:(1)生理功能、脊柱;(2)金絲猴、社會;(3)皮膚、氣囊、外骨骼。
【分析】此題考查生物的分類依據,此題難度不大,解答此題需要熟記動物的分類依據、動物類群的基本特征、社會行為的含義特點。
(1)動物分類的依據是除了要比較外部的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如: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包括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根據體溫是否恒定分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等。
(2)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節肢動物身體有許多體節構成,身體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鳥類有喙無齒,身體被覆羽毛,前肢特化為翼,長骨中空,短骨愈合,既輕便又牢固;心臟有四腔,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進行雙重呼吸,體溫恒定,卵生;哺乳動物體表被毛覆蓋,有保護和保溫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大腦發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
(3)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社群生活對動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獵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擊,使動物群體能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對維持個體與種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義。
(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生理功能。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是體內有脊椎骨構成脊柱,無脊椎動物是體內沒有脊椎骨構成脊柱。
(2)圖中②代表的動物是金絲猴屬于哺乳動物,體溫恒定,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其生殖發育方式特點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其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是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
(3)動物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圖中①代表的動物是青蛙,體溫不恒定,成體用肺呼吸,可用皮膚裸露,輔助呼吸;圖中③代表的動物鴿子,屬于鳥類,有用肺呼吸,氣囊輔助,這種特有的呼吸方式叫雙重呼吸,提高攜氧的效率;圖中⑤蝗蟲,屬于節肢動物,身體分節,無脊椎,體表有外骨骼,可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外骨骼不隨身體的生長而生長,有蛻皮的現象。
13.(2025八上·漢川期末)太空番茄是通過將番茄種子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環境中的特殊條件使種子發生變異,然后再帶回地球進行種植培育而成的。番茄的果皮顏色由一對基因控制(用字母A、a表示),研究人員進行了番茄的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組別 親本表現型 子一代的表現型和株數
紅果 黃果
1 紅果×黃果 489 0
2 紅果×紅果 374 123
(1)番茄的紅果和黃果是一對   。控制番茄果皮顏色的遺傳物質在生殖過程中隨   傳遞給子代。
(2)根據上表可以推斷出   (填“紅色”或“黃色”)果皮為顯性性狀。
(3)第1組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   。第2組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   。
(4)從太空帶回的番茄種子,經過誘變獲得的新性狀屬于   (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變異。
(5)自然成熟的番茄乙烯含量高,極易腐爛、變質。科研人員通過轉基因技術能夠將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轉入到番茄中,從而培育出耐儲存的番茄。這說明了   控制生物的性狀,但有些性狀是否表現還受到   的影響。
【答案】(1)相對性狀;生殖細胞
(2)紅色
(3)Aa;AA或Aa
(4)可遺傳
(5)基因;環境
【知識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性狀和相對性狀;基因的顯隱性及其性狀遺傳;變異的類型、原因和意義
【解析】【解答】(1)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所以,題干中,番茄的紅果和黃果是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是一對相對性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染色體上的基因也隨之分開,分別進入兩個生殖細胞中。精卵細胞結合后,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因此控制番茄果皮顏色的遺傳物質在生殖過程中隨生殖細胞傳遞給子代。
(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根據第2組可以看出,紅果和紅果雜交,后代中既有紅果又有黃果,可以推斷,紅果是顯性性狀,黃果是隱性性狀。
(3)由第一組可以看出,紅果和黃果雜交,后代都為紅果,黃果性狀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可以推斷黃果為隱性性狀,紅果為顯性性狀,且第一組中親代的紅果基因組成為AA,黃果的基因組成為aa,所以,子代的基因組成為Aa,遺傳圖解如下:
根據題干所述,第二組中,紅果是顯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或Aa),黃果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第2組中,黃果子一代的基因組成是aa,一個a基因來自父方,一個a基因來自母方,因此紅果親代的基因組成為Aa和Aa,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
(4)由于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變異叫做可遺傳的變異。太空育種主要是通過強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綜合環境因素誘發植物種子的遺傳物質發生變異。可見,從太空帶回的番茄種子,經過誘變獲得的新性狀屬于可遺傳變異。
(5)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方法分離出生物的遺傳物質,通常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在體外對其進行切割,拼接和重組,然后把改造后的目的基因導入某種宿主細胞或個體,從而改變生物的性狀;有時也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或個體中大量表達,以獲得基因產物。說明了基因控制性狀,但是性狀也受到環境的影響。
故答案為:(1)相對性狀、生殖細胞;(2)紅色;(3)Aa、AA或Aa;(4)可遺傳;(5)基因、環境。
【分析】此題考查相對性狀、基因的顯隱性和性狀遺傳、變異的類型等基礎知識,此部分內容為重點內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
(1) 生物體的形態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
(2)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
(3)變異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有差異的現象,根據變異是否可以遺傳,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僅由環境因素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的變異,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
(1)生物體的形態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控制番茄果皮顏色的是基因,基因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染色體上的基因也隨之分開,分別進入兩個生殖細胞中。精卵細胞結合后,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因此控制番茄果皮顏色的遺傳物質在生殖過程中隨生殖細胞傳遞給子代。
(2) 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所以,根據第2組的遺傳規律(親代:紅果×紅果→子一代出現:黃果),可推知紅果是顯性性狀,黃果是隱性性狀。
(3)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親代有二種性狀,而子代只有一種性狀,子代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在子代中沒有出現的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純合體。可見,根據“第1組雜交實驗的后代全部為紅果”,則說明親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中不含a基因,為AA,黃果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則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Aa。
紅果是顯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或Aa),黃果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第2組中,黃果子一代的基因組成是aa,一個a基因來自父方,一個a基因來自母方,因此紅果親代的基因組成為Aa和Aa,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
(4)太空育種主要是通過強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綜合環境因素誘發植物種子的遺傳物質發生變異。可見,從太空帶回的番茄種子,經過誘變獲得的新性狀屬于可遺傳變異。
(5)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方法分離出生物的遺傳物質,通常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在體外對其進行切割,拼接和重組,然后把改造后的目的基因導入某種宿主細胞或個體,從而改變生物的性狀;有時也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或個體中大量表達,以獲得基因產物。說明了基因控制性狀,但是性狀也受到環境的影響。
14.(2025八上·漢川期末)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微生物進行食品發酵,嘗試著用酵母菌制作饅頭。制作過程如下:
①發面:用溫水化開干酵母粉后,與面粉混合,揉成面團,放在溫暖處至面團膨大為原來的2倍。
②蒸制饅頭。
通過實踐探究,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菌屬于   (選填“細菌”或“真菌”)。酵母菌在水分、溫度和有機物等條件適宜時進行如圖所示的   的方式繁殖新個體,迅速增加數量。
(2)制作過程中,“用溫開水化開干酵母粉后,與面粉混合”相當于培養細菌和真菌的   環節。
(3)發面過程中,只能用溫開水,而不能用開水,原因是   (合理即可)。
(4)酸奶是我們常喝的飲料,它是以牛奶為原料,經   發酵而制成的。此種微生物與酵母菌最明顯的區別是   。
【答案】(1)真菌;出芽生殖
(2)接種
(3)溫水的溫度適宜,有利于酵母菌的發酵
(4)乳酸菌;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知識點】真菌的生殖;真菌與人類的關系;細菌和真菌的區別
【解析】【解答】(1)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在適宜的條件下,如在水分適量、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豐富的條件下,進行出芽生殖,所以,圖中顯示的是出芽生殖的過程,即從母體產生芽體,芽體發育成新個體。
(2)把已有的菌種,用某種方式取少量的菌種,接到培養基上的過程叫做接種;“用溫開水化開干酵母粉后,與面粉混合”相當于將酵母菌引入到新的培養基中,這個過程相當于微生物培養中的接種環節。
(3)酵母菌需要在適當的溫度范圍內才能保持活性并發揮作用。題干中共提到的溫開水的溫度適宜,可以激活酵母菌,使其進行發酵作用。而開水溫度過高,會導致酵母菌的死亡,從而無法進行發酵。
(4)酸奶是通過乳酸菌將牛奶進行乳酸發酵制成的。乳酸菌與酵母菌最明顯的區別在于乳酸菌屬于細菌,而酵母菌屬于真菌。細菌和真菌在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
故答案為:(1)真菌、出芽生殖;(2)接種;(3) 溫水的溫度適宜,有利于酵母菌的發酵 :4)乳酸菌、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分析】此題考查發酵技術的應用,解答此題還需要熟記細菌的基本結構特征、酵母菌發酵及生殖方式。
(1)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或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制醬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狀桿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等,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通過細胞呼吸過程中的發酵途徑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的條件下,分解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產生大量的能量。
(3)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屬于原核生物。
(4)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而細菌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出芽生殖,圖中顯示的是出芽生殖的過程,即從母體產生芽體,芽體發育成新個體。
(2)把已有的菌種,用某種方式取少量的菌種,接到培養基上的過程叫做接種;“用溫開水化開干酵母粉后,與面粉混合”相當于將酵母菌引入到新的培養基中,這個過程相當于微生物培養中的接種環節。
(3)酵母菌是生物,需要在適當的溫度范圍內才能保持活性,發揮作用。溫開水的溫度適宜,可以激活酵母菌,使其進行發酵作用。而開水溫度過高,會導致酵母菌的死亡,從而無法進行發酵。
(4)酸奶是通過乳酸菌將牛奶進行乳酸發酵制成的。乳酸菌與酵母菌最明顯的區別在于乳酸菌屬于細菌,而酵母菌屬于真菌。細菌和真菌在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
1 / 1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2025八上·漢川期末)生命是大自然最神奇的現象,值得我們大家敬畏!在奇妙的生物世界里,繁殖和發育是延續生命的重要過程。生物的繁殖和發育,就像一場場精心編排的生命之舞,讓這個世界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1.薄荷是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芳香植物。將薄荷的莖剪成15—20厘米長的莖段,下部插入濕潤的泥土中,在適宜溫度下,一段時間后下部能長出新的根,上部發芽,最后長成一個新個體。下列繁殖方法與此不同的是(  )
A.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B.馬鈴薯利用塊莖生根發芽
C.桂花用壓條的方法長出新植株 D.菊花用分根的方法長出新植株
2.在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里,各種動物都能以一定方式繁衍后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家蠶的發育經歷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屬于不完全變態
B.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剛孵出的小蝌蚪
C.鯨生活在水中,體外受精,用鰓呼吸
D.“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鳥筑巢的繁殖行為
3.如圖表示人的生殖發育過程及染色體數目的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與b分別表示父母的體細胞,細胞核的染色體都是46條
B.A表示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c和d中染色體都是23條
C.B過程表示受精,e是受精卵,e中染色體為23條
D.f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為22對+XX
(2025八上·漢川期末)蝙蝠,哺乳綱翼手目動物的統稱,是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前肢除第一指外均極細長,指間以及前肢與后肢之間有薄而無毛的翼膜,通常后肢之間也有翼膜。蝙蝠主要在夜間活動,大多數蝙蝠依靠特有的回聲定位能力判斷外界物體及自身的位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4.下列動物中,與蝙蝠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
A.蝙蝠蛾 B.鴿子 C.海豚 D.鯊魚
5.蝙蝠食性復雜,每到傍晚時分,蝙蝠都會從巢里紛紛飛向空中,捕食蚊蠅等小型昆蟲,到天亮時才歸巢。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蝙蝠的身體結構與飛行的運動方式相適應
B.蝙蝠的雙重呼吸為其空中飛行提供充足的氧氣
C.從功能上看,蝙蝠晝伏夜出的行為屬于節律行為
D.從獲得途徑上看,蝙蝠的捕食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
6.(2025八上·漢川期末)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人體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如圖是運動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雜技演員完成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關節所起的作用是支點作用
B.關節在運動中既靈活又牢固,與其靈活性有關的結構是②
C.⑧是骨骼肌,由中間的肌腹和兩端的肌腱構成
D.當⑧受到刺激收縮時,會牽動⑦繞⑥運動
(2025八上·漢川期末)自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展并取得重大突破后,人類已然進入了“基因時代”。利用基因技術造福人類。如基因檢測技術為精準醫療提供依據:在農業上,用轉基因的方法培育出高產、優質、抗病的新品種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7.袁隆平院士用了50多年時間,把一粒野生稻種變成了世界受益的“超級稻”。袁隆平院士培育出“超級稻”的過程,從根本上改變了水稻的(  )
A.生活習性 B.種植方式 C.生物性狀 D.遺傳物質
8.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病(E表示顯性基因,e表示隱性基因),若一對性狀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病的孩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家庭成員及性狀表現可以判斷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顯性遺傳病
B.這對夫婦的基因組成都是Ee,患病孩子的基因組成是ee
C.若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表現正常的可能性是50%
D.父母性狀表現正常而孩子患病,這種變異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
(2025八上·漢川期末)神農架國家公園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被譽為北緯31°的綠色奇跡。神農架國家公園有珙桐、紅豆杉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36種,金絲猴、金雕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5種,野生鳥類470種,魚類約75種,昆蟲約5400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9.以上資料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
A.物種多樣性 B.基因多樣性
C.生態系統多樣性 D.環境多樣性
10.愛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為了發展經濟,可隨意開發利用生物資源
B.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
C.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可豐富我國的生物多樣性
D.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11.(2025八上·漢川期末)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續,生生不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往往會結合生物生殖發育的特征來為人類造福,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甲的繁殖方式是無性生殖,其成功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   緊密結合。如果接穗是蜜桃的枝條,砧木是山桃的樹干,用該方式繁殖的桃樹,所結出的果實為   (填“蜜桃”或“山桃”)。
(2)乙表示已受精的鳥卵結構,其進行胚胎發育的部位是[5]   ,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為   (填名稱)。
(3)丙圖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特點是   。
(4)蝗蟲的發育過程可以用丁圖中的字母表示為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其在   (用字母表示)時期對農作物危害最大。若用丁圖中的字母表示家蠶的發育過程為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為了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   (用字母表示)時期。
12.(2025八上·漢川期末)分類作為一種思維,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經常用到。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如圖是渦蟲、河蚌、青蛙、蝗蟲、鴿子、金絲猴等6種動物的分類圖解,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   。根據動物體內有無   ,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2)圖中②代表的動物是   ,其生殖發育方式特點是胎生哺乳,其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是具有   行為的動物。
(3)動物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圖中①代表的動物可用   輔助肺呼吸;圖中③代表的動物有   輔助肺呼吸;圖中⑤的體表有   ,可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
13.(2025八上·漢川期末)太空番茄是通過將番茄種子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環境中的特殊條件使種子發生變異,然后再帶回地球進行種植培育而成的。番茄的果皮顏色由一對基因控制(用字母A、a表示),研究人員進行了番茄的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組別 親本表現型 子一代的表現型和株數
紅果 黃果
1 紅果×黃果 489 0
2 紅果×紅果 374 123
(1)番茄的紅果和黃果是一對   。控制番茄果皮顏色的遺傳物質在生殖過程中隨   傳遞給子代。
(2)根據上表可以推斷出   (填“紅色”或“黃色”)果皮為顯性性狀。
(3)第1組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   。第2組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   。
(4)從太空帶回的番茄種子,經過誘變獲得的新性狀屬于   (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變異。
(5)自然成熟的番茄乙烯含量高,極易腐爛、變質。科研人員通過轉基因技術能夠將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轉入到番茄中,從而培育出耐儲存的番茄。這說明了   控制生物的性狀,但有些性狀是否表現還受到   的影響。
14.(2025八上·漢川期末)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微生物進行食品發酵,嘗試著用酵母菌制作饅頭。制作過程如下:
①發面:用溫水化開干酵母粉后,與面粉混合,揉成面團,放在溫暖處至面團膨大為原來的2倍。
②蒸制饅頭。
通過實踐探究,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菌屬于   (選填“細菌”或“真菌”)。酵母菌在水分、溫度和有機物等條件適宜時進行如圖所示的   的方式繁殖新個體,迅速增加數量。
(2)制作過程中,“用溫開水化開干酵母粉后,與面粉混合”相當于培養細菌和真菌的   環節。
(3)發面過程中,只能用溫開水,而不能用開水,原因是   (合理即可)。
(4)酸奶是我們常喝的飲料,它是以牛奶為原料,經   發酵而制成的。此種微生物與酵母菌最明顯的區別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3.C
【知識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綜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人類的生殖和發育基礎知識點,難度不大,需要熟記:
(1)植物的生殖根據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分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靠種子繁殖后代的方式;
無性生殖指的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嫁接和壓條等營養繁殖、植物組織培養等。
(2)昆蟲的生殖方式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①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蚊子、蒼蠅、家蠶、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螻蛄、蝗蟲等。
(3)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是常染色體男女都一樣,第23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彼此分離,男性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含22條+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22條+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則只產一種含22條+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時,如果是含22條+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44條+XX的受精卵并發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條+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44條+XY的受精卵并發育成為男性。
1.營養生殖是由高等植物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這種繁殖方式沒有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如嫁接、扦插和壓條都屬于營養繁殖。
根據題干所述,薄荷的生殖過程中沒有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利用莖來繁殖后代,屬于無性生殖。選項中,B馬鈴薯利用塊莖生根發芽、 C桂花用壓條的方法長出新植株、 D菊花用分根的方法長出新植株三種方式都屬于營養繁殖,A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利用種子繁殖,種子中胚是由受精卵發育來的,受精卵的形成經過了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可見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A.家蠶的發育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A說法錯誤。
B.青蛙屬于兩棲動物,進行有性生殖,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B說法錯誤。
C.鯨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C說法錯誤。
D.“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中的黃鶯屬于鳥類,該詩句描述了鳥為筑巢而忙碌,筑巢屬于繁殖行為,故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3.A.由圖可以看出,a與b分別是父方和母方的體細胞,人類共有23對染色體,所以,除生殖細胞外細胞內都有46條染色體,說法正確,A不符合題意。
B.在人體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要分開,只有一條進入到生殖細胞中去,所以,如果A表示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那么生殖細胞c和d中的染色體都是23條,說法正確,B不符合題意。
C.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是體細胞的一半,在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時染色體數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即為46條,而不是23條,C說法錯誤,C符合題意。
D.人體體細胞中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女性性染色體組成為22對+XX,男孩的為22對+XY,f為女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為22對+XX,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答案】4.C
5.B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類型;鳥的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動物類群特征(綜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動物類群的基本特征、動物的行為等基礎知識,難度一般,需要熟記:(1)哺乳動物體表被毛,有保溫、保護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生殖方式,這種生殖特點,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體溫恒定等特征。
(2)動物的行為根據動物的獲得途徑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3)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根據動物行為的動能有:
①取食行為:動物獲取食物的各種活動,如捕獵、覓食、吸吮等。
②領域行為:動物占據生活空間,并保衛其領域的行為,如鳴叫宣示領地、驅趕入侵者等。
③攻擊行為:動物因爭奪食物、配偶、棲息地或保衛領域而發生的攻擊行為。
④防御行為:動物對敵害采取的各種防護措施,如逃跑、假死、釋放臭味等。
⑤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等一系列過程。
⑥節律行為:動物隨季節、晝夜等自然變化而產生的周期性行為,如遷徙、冬眠、洄游等。
⑦社群行為:生活在群體中的動物個體間相互聯系、協調一致的行為,如合作狩獵、共同育雛等。
這些行為都是動物適應環境、維持生存和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
4.根據題干所述,蝙蝠屬于哺乳綱翼手目,即蝙蝠屬于哺乳動物。
選項中,A蝙蝠蛾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屬于節肢動物;B鴿子屬于鳥類;C海豚胎生哺乳,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屬于哺乳動物,D鯊魚屬于魚類,可見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A.根據題干所述,蝙蝠有翼膜,靠翼手等身體結構進行運動,與飛行的運動方式相適應,A說法正確。
B.蝙蝠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體內沒有氣囊,也不能進行雙重呼吸,雙重呼吸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B說法錯誤。
C.根據題干所述,蝙蝠每到傍晚時分出去捕食,直到天亮才歸巢,這說明蝙蝠具有晝伏夜出的行為,這種行為屬于節律行為,C說法正確。
D.蝙蝠的捕食行為是生來就有,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屬于先天性行為,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6.【答案】B
【知識點】骨、關節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解答】分析圖示,①是關節頭、②是關節囊、③是關節腔、④是關節窩、⑤是關節軟骨、⑥是關節、⑦是骨、⑧是骨骼肌。
A.人體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需要骨骼肌的牽拉,以及骨和關節的協調配合,在運動過程中,骨起杠桿作用,骨骼肌提供動力,關節起支點作用,所以,雜技演員完成各種復雜的表演動作 的過程中,關節所起的作用是支點作用,A說法正確。
B.圖中,②是關節囊,⑤是關節軟骨,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⑤關節軟骨,②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可見B說法錯誤。
C.⑧是骨骼肌由中間的肌腹和兩端的肌腱構成,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C說法正確。
D.當⑧骨骼肌受到神經系統傳來的刺激時,它會收縮產生拉力,從而牽引⑦骨能夠繞⑥關節進行運動,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此題考查運動系統的組成、骨、肌肉和關節的協調配合,為基礎題,難度一般,需要熟記:
(1)運動系統有骨骼和骨骼肌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連接,骨和骨之間的連接叫骨連接,骨連接包括能活動的,半活動的和活動的連接,能活動的連接又叫關節,關節是骨連接的主要形式。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關節既靈活又牢固,①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韌帶將兩骨牢固地連在一起。②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收縮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
(3)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當骨骼肌收縮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在運動中,骨起杠桿作用,骨骼肌提供動力,關節起支點的作用。
【答案】7.D
8.B
【知識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基因的顯隱性及其性狀遺傳;生物變異的應用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雜交育種的應用、性狀遺傳、變異的類型等基礎知識,難度一般,需要理的基礎上熟記:(1)雜交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雜交育種是將父母本雜交,形成不同的遺傳多樣性。再通過對雜交后代的篩選,獲得具有父母本的優良性狀。
(2)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發育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3)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親代個體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
(4)變異根據能不能遺傳給后代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個不可遺傳的變異。①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能遺傳給后代的變異;②僅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沒有遺傳物質的發生改變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
7.雜交育種是指不同種群、不同基因型個體間進行雜交,并在其雜種后代中通過選擇而育成純合品種的方法。袁隆平院士則是通過雜交育種等技術手段,改良水稻的遺傳物質,使其具備優良的生物性狀,形成高產、優質、抗病的“超級稻”。可以看出,袁隆平院士培育出“超級稻”的過程,從根本上改變了水稻的遺傳物質可見,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8.A.根據題干所述,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病,并且題干中,這對夫婦表現正常,卻生了一個患病的孩子,所以可以推測,患病性狀為隱性性狀,A說法錯誤。
B.根據題干所述,這對夫婦的表現型為正常,而孩子患病,所以可以推測,這對夫婦的基因組成都是Ee,患病孩子的基因組成是ee,B說法正確。
C.若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表現正常的可能性是75%,遺傳圖解如圖:
,故C錯誤。
D.父母性狀表現正常而孩子患病,這種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能遺傳給后代,屬于可遺傳的變異,D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9.A
10.D
【知識點】生物多樣性的內涵;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生物多樣性內涵、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為基礎題,比較簡單,熟記即可。(1)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生物鐘類(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豐富性;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之間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統。
(2)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制定了保護戰略和不同的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①就地保護:即建立自然保護區,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②遷地保護:把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
③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
④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9.【解答】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主要的內涵,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生物鐘類(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豐富性,即物種水平的生物多樣性及其變化。根據題干中描述,神農架國家公園中有“有珙桐、紅豆杉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36種,金絲猴、金雕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5種,野生鳥類470種,魚類約75種,昆蟲約5400種。”這體現了生物種類的豐富性,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可見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0.A.為了發展經濟,需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生物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A說法錯誤。
B.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層次,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B說法錯誤。
C.引進外來物種必須是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才能為生態系統增加相應的食物鏈,從而豐富物種的多樣性,如果引入不當,如引入了一個沒有天敵的物種,則會侵占、壓縮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可見C說法錯誤。
D.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11.【答案】(1)形成層;蜜桃
(2)胚盤;卵黃
(3)變態發育
(4)D→A→C;C;D→A→B→C;A
【知識點】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綜合)
【解析】【解答】(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用枝條作接穗的叫枝接,用芽作接穗叫芽接,嫁接時,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時應當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無性生殖沒有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所以,如果接穗是蜜桃的枝條,砧木是山桃的樹干,用該方式繁殖的桃樹,所結出的果實為蜜桃。
(2)圖乙中,1是卵殼、2是系帶、3是卵白、4是卵黃膜、5是胚盤、6是氣室、7是卵殼膜,其中,5胚盤中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卵黃是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
(3)蝗蟲發育過程為“卵→若蟲→成蟲”;家蠶的發育過程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青蛙的發育要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這三種動物的幼體和成體不僅在外部形態上有許多差異,而且其內部結構和生活習性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因此,丙圖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特點是變態發育。
(4)蝗蟲的發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其發育過程包括D卵→A若蟲→C成蟲三個階段,C成蟲階段活動能力較強且取食農作物,因此對農作物危害最大。若丁圖表示家蠶的發育過程,其發育過程包括D卵→A幼蟲→B蛹→C成蟲階段。幼蟲時期是主要取食桑葉并產絲的階段,因此為提高蠶絲產量,需延長A幼蟲期。
故答案為:(1)形成層、蜜桃;(2)胚盤、卵黃;(3)變態發育;(4)D→A→C、C、D→A→B→C、A。
【分析】此題考查植物的無性生殖、鳥卵的結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等內容,為基礎題,此部分內容為重點內容,需要熟記:
(1)有性生殖是指由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方式;無性生殖是指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和、嫁接、壓條等,無性生殖有利于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2)鳥卵的結構如下:
卵殼起保護作用;
內層卵殼膜和外層卵殼膜起保護作用;
氣室可以為胚胎發育提供氧氣;
卵白既有保護卵細胞又有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和水分;
卵黃系帶起到固定卵細胞的作用;
卵黃膜是緊包在卵黃外面的膜,起保護作用;
卵黃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
卵黃上的小白點叫做胚盤,含有細胞核,內有遺傳物質,將來發育成胚胎。
(3)昆蟲的發育方式為變態發育,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①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蝶、蚊、蠅、菜粉蝶、蜜蜂,蠶等;
②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蜻蜓、蟑螂、螻蛄、蟋蟀、蝗蟲等。
(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甲圖的繁殖方式為嫁接,成功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密結合;接穗決定嫁接后植株果實的種類,因此蜜桃的枝條作為接穗,其果實為蜜桃。
(2)乙圖中鳥卵結構中,5所示為胚盤,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卵黃是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
(3)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家蠶的生殖和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青蛙的生殖和發育要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其幼體和成體不僅在外部形態上有許多差異,而且其內部結構和生活習性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因此,丙圖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特點是變態發育。
(4)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其發育過程包括D卵→A若蟲→C成蟲,四個階段。C成蟲階段活動能力較強且取食農作物,因此對農作物危害最大。
家蠶屬于完全變態昆蟲,其發育過程包括D卵→A幼蟲→B蛹→C成蟲階段。幼蟲時期是主要取食桑葉并產絲的階段,因此為提高蠶絲產量,需延長A幼蟲期。
12.【答案】(1)生理功能;脊柱
(2)金絲猴;社會
(3)皮膚;氣囊;外骨骼
【知識點】動物類群特征(綜合);對動物進行分類
【解析】【解答】(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生理功能。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是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是體內沒有脊椎骨構成脊柱。
(2)根據圖所示,②的發育方式為胎生,所以,可以判斷該動物為哺乳動物,即為金絲猴,金絲猴體溫恒定,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其生殖發育方式特點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其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是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
(3)動物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圖中可以看出,①為變溫的脊椎動物,所以,①代表的動物是青蛙,青蛙屬于兩棲動物,體溫不恒定,成體用肺呼吸,可用皮膚裸露,輔助呼吸;圖中③生殖方式為卵生,所以,③代表的動物是鴿子,屬于鳥類,有用肺呼吸,氣囊輔助,這種特有的呼吸方式叫雙重呼吸,這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這種呼吸方式大大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圖中⑤身體分節,所以為蝗蟲,屬于節肢動物,身體分節,為無脊椎動物,體表有外骨骼,可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
故答案為:(1)生理功能、脊柱;(2)金絲猴、社會;(3)皮膚、氣囊、外骨骼。
【分析】此題考查生物的分類依據,此題難度不大,解答此題需要熟記動物的分類依據、動物類群的基本特征、社會行為的含義特點。
(1)動物分類的依據是除了要比較外部的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如: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包括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根據體溫是否恒定分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等。
(2)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節肢動物身體有許多體節構成,身體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鳥類有喙無齒,身體被覆羽毛,前肢特化為翼,長骨中空,短骨愈合,既輕便又牢固;心臟有四腔,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進行雙重呼吸,體溫恒定,卵生;哺乳動物體表被毛覆蓋,有保護和保溫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大腦發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
(3)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社群生活對動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獵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擊,使動物群體能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對維持個體與種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義。
(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生理功能。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是體內有脊椎骨構成脊柱,無脊椎動物是體內沒有脊椎骨構成脊柱。
(2)圖中②代表的動物是金絲猴屬于哺乳動物,體溫恒定,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其生殖發育方式特點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其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是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
(3)動物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圖中①代表的動物是青蛙,體溫不恒定,成體用肺呼吸,可用皮膚裸露,輔助呼吸;圖中③代表的動物鴿子,屬于鳥類,有用肺呼吸,氣囊輔助,這種特有的呼吸方式叫雙重呼吸,提高攜氧的效率;圖中⑤蝗蟲,屬于節肢動物,身體分節,無脊椎,體表有外骨骼,可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外骨骼不隨身體的生長而生長,有蛻皮的現象。
13.【答案】(1)相對性狀;生殖細胞
(2)紅色
(3)Aa;AA或Aa
(4)可遺傳
(5)基因;環境
【知識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性狀和相對性狀;基因的顯隱性及其性狀遺傳;變異的類型、原因和意義
【解析】【解答】(1)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所以,題干中,番茄的紅果和黃果是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是一對相對性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染色體上的基因也隨之分開,分別進入兩個生殖細胞中。精卵細胞結合后,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因此控制番茄果皮顏色的遺傳物質在生殖過程中隨生殖細胞傳遞給子代。
(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根據第2組可以看出,紅果和紅果雜交,后代中既有紅果又有黃果,可以推斷,紅果是顯性性狀,黃果是隱性性狀。
(3)由第一組可以看出,紅果和黃果雜交,后代都為紅果,黃果性狀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可以推斷黃果為隱性性狀,紅果為顯性性狀,且第一組中親代的紅果基因組成為AA,黃果的基因組成為aa,所以,子代的基因組成為Aa,遺傳圖解如下:
根據題干所述,第二組中,紅果是顯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或Aa),黃果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第2組中,黃果子一代的基因組成是aa,一個a基因來自父方,一個a基因來自母方,因此紅果親代的基因組成為Aa和Aa,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
(4)由于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變異叫做可遺傳的變異。太空育種主要是通過強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綜合環境因素誘發植物種子的遺傳物質發生變異。可見,從太空帶回的番茄種子,經過誘變獲得的新性狀屬于可遺傳變異。
(5)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方法分離出生物的遺傳物質,通常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在體外對其進行切割,拼接和重組,然后把改造后的目的基因導入某種宿主細胞或個體,從而改變生物的性狀;有時也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或個體中大量表達,以獲得基因產物。說明了基因控制性狀,但是性狀也受到環境的影響。
故答案為:(1)相對性狀、生殖細胞;(2)紅色;(3)Aa、AA或Aa;(4)可遺傳;(5)基因、環境。
【分析】此題考查相對性狀、基因的顯隱性和性狀遺傳、變異的類型等基礎知識,此部分內容為重點內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
(1) 生物體的形態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
(2)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
(3)變異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有差異的現象,根據變異是否可以遺傳,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僅由環境因素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的變異,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
(1)生物體的形態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控制番茄果皮顏色的是基因,基因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染色體上的基因也隨之分開,分別進入兩個生殖細胞中。精卵細胞結合后,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因此控制番茄果皮顏色的遺傳物質在生殖過程中隨生殖細胞傳遞給子代。
(2) 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所以,根據第2組的遺傳規律(親代:紅果×紅果→子一代出現:黃果),可推知紅果是顯性性狀,黃果是隱性性狀。
(3)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親代有二種性狀,而子代只有一種性狀,子代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在子代中沒有出現的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純合體。可見,根據“第1組雜交實驗的后代全部為紅果”,則說明親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中不含a基因,為AA,黃果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則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Aa。
紅果是顯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或Aa),黃果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第2組中,黃果子一代的基因組成是aa,一個a基因來自父方,一個a基因來自母方,因此紅果親代的基因組成為Aa和Aa,子一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
(4)太空育種主要是通過強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綜合環境因素誘發植物種子的遺傳物質發生變異。可見,從太空帶回的番茄種子,經過誘變獲得的新性狀屬于可遺傳變異。
(5)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方法分離出生物的遺傳物質,通常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在體外對其進行切割,拼接和重組,然后把改造后的目的基因導入某種宿主細胞或個體,從而改變生物的性狀;有時也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或個體中大量表達,以獲得基因產物。說明了基因控制性狀,但是性狀也受到環境的影響。
14.【答案】(1)真菌;出芽生殖
(2)接種
(3)溫水的溫度適宜,有利于酵母菌的發酵
(4)乳酸菌;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知識點】真菌的生殖;真菌與人類的關系;細菌和真菌的區別
【解析】【解答】(1)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在適宜的條件下,如在水分適量、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豐富的條件下,進行出芽生殖,所以,圖中顯示的是出芽生殖的過程,即從母體產生芽體,芽體發育成新個體。
(2)把已有的菌種,用某種方式取少量的菌種,接到培養基上的過程叫做接種;“用溫開水化開干酵母粉后,與面粉混合”相當于將酵母菌引入到新的培養基中,這個過程相當于微生物培養中的接種環節。
(3)酵母菌需要在適當的溫度范圍內才能保持活性并發揮作用。題干中共提到的溫開水的溫度適宜,可以激活酵母菌,使其進行發酵作用。而開水溫度過高,會導致酵母菌的死亡,從而無法進行發酵。
(4)酸奶是通過乳酸菌將牛奶進行乳酸發酵制成的。乳酸菌與酵母菌最明顯的區別在于乳酸菌屬于細菌,而酵母菌屬于真菌。細菌和真菌在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
故答案為:(1)真菌、出芽生殖;(2)接種;(3) 溫水的溫度適宜,有利于酵母菌的發酵 :4)乳酸菌、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分析】此題考查發酵技術的應用,解答此題還需要熟記細菌的基本結構特征、酵母菌發酵及生殖方式。
(1)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或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制醬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狀桿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等,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通過細胞呼吸過程中的發酵途徑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的條件下,分解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產生大量的能量。
(3)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屬于原核生物。
(4)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而細菌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出芽生殖,圖中顯示的是出芽生殖的過程,即從母體產生芽體,芽體發育成新個體。
(2)把已有的菌種,用某種方式取少量的菌種,接到培養基上的過程叫做接種;“用溫開水化開干酵母粉后,與面粉混合”相當于將酵母菌引入到新的培養基中,這個過程相當于微生物培養中的接種環節。
(3)酵母菌是生物,需要在適當的溫度范圍內才能保持活性,發揮作用。溫開水的溫度適宜,可以激活酵母菌,使其進行發酵作用。而開水溫度過高,會導致酵母菌的死亡,從而無法進行發酵。
(4)酸奶是通過乳酸菌將牛奶進行乳酸發酵制成的。乳酸菌與酵母菌最明顯的區別在于乳酸菌屬于細菌,而酵母菌屬于真菌。細菌和真菌在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山县| 蕉岭县| 延长县| 康保县| 手机| 庄河市| 武冈市| 翁源县| 武城县| 鄢陵县| 临沂市| 台安县| 叶城县| 上林县| 汉沽区| 渑池县| 盐池县| 侯马市| 西平县| 佛山市| 比如县| 五台县| 双鸭山市| 普兰店市| 砚山县| 南阳市| 惠水县| 沙湾县| 合水县| 尼玛县| 宁明县| 金川县| 海林市| 葵青区| 东明县| 都匀市| 疏勒县| 石河子市| 呼伦贝尔市| 博客|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