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4月聯考·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知識定位】早期中華文明。【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都存在神面和風鳥托神的玉器,且兩種文化的產生時間有一定的交叉,這可用于說明早期中華文明存在跨區域的交流,并且這種交流促進了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故B項正確。雖然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都位于長江流域,但僅從材料無法判定該區域部族活動的中心是祭祀,故排除A項;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C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體現“公權力”的強化,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B2.【知識定位】漢朝經濟。【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朝政府出于“扶貧”的目的,向農民提供一些幫扶性質的借貸,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有利于農村生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同時也對政府鞏周稅基穩定統治起到積極作用,故C項正確。材料中并未反映出豪強地主勢力的增強,故排除A項:“官商合流”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故排除B項: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漢朝時期政府借貸糧食給農民,并未涉及民間資本的情況,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C3.【知識定位】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發展。【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索養。【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戰爭頻繁,王朝的快速更迭造成了世人信仰的改變和無望,悲觀和避世的心理在社會中普遍存在,佛教的遁世思想適應了當時的社會心理需求,于是佛教得到廣泛的傳播與發展。而戰爭、習式是當時社會現實,騎射是南北方都較為注重的社會活動,又能影響戰爭格局,導致佛教與騎射文化、軍事文化相融合,這是外來佛教融入和適應當時社會現實和文化的體現,說明此時期外來的佛教文化積極融入中國文化,促進了佛教的木土化,故D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明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并未涉及儒家、道家等其他思想,體現不出“思想混亂”,故排除A項:儒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仍占據重要地位,且材料未提及儒學無法適應封建統治需要,故排除B項:材料并未反映出“三教合流”的相關情況,故排除C項。【參考答案】D4.【知識定位】宋朝經濟。【能力素養日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時期,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江浙地區農業獲得快速發展。而兩淮地區經北宋末年以來戰亂的破壞,造成勞動力劇減,使該地區從原來的精耕細作倒退到廣種薄收,從集約經營倒退到粗放經營,農業生產遠遠落后于江浙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突出,故A項正確。“多種經營”材料并未體現,故排除B項:材料并未反映市鎮經濟職能的增強,故排除C項:材料主要側重于農業生產的情況,并未涉及城市經濟的發展,體現不出城鄉差距的擴大,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A5.【知識定位】清朝的邊疆治理。【能力素養日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高三4月聯考·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6頁)】25-X-552C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4月聯考歷史吹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策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的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如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發現,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300年)的玉琮上多刻有完整或簡化的“神人神面紋”,還描繪了飛龍托舉神人飛升,再加上與之組合的鳳鳥紋,這些元素傳達出一種“通天”的場景。在兩湖地區的石家河文化(距今約4600~4000年)中,發現了獠牙神面、雙鳳托神人等玉雕。這些考古發現可用于說明中國A,長江流域部族活動以祭祀為中心B.早期文明存在跨區域交流與延續性C.早期國家形成呈現濃厚神權色彩D.新石器時代“公權力”意識漸趨強化2.下表所示為漢和帝永元年間(公元89~105年)部分稟貸(官家以糧食借給百姓)的相關記錄。這反映出該時期時間內容永元六年二月乙未“遣謁者分行稟貸三河、充、冀、青州貪民”永元入年四月甲子“詔販貸并州四郡貧民”永元十二年聞四月“賑貸敦煌、張掖、五原民下貧者谷”永元十四年五月“賑貸張掖、居延、敦煌、五原、漢陽、會稽流民下貧谷各有差”永元十六年正月“詔貧民有田業而以匱乏不能自農者,貸種糧”A.土地兼并增強了豪強地主勢力B.官商合流侵蝕國家統治基礎C,政府通過幫扶性借貸鞏固統治D.民間資本對中央政權的滲透3.魏晉南北朝時期,體育題材的陶瓷、畫像石和畫像磚大都與佛教相關,并經常出現于佛教場所或舉辦佛事之處。尤其是一些有關射箭狩獵、軍事作戰和射禮等題材的作品頻繁出現,如莫高窟壁畫中的《狩獵圖》就描繪了獵人追捕鹿群的場景。這一現象體現出該時期A.戰爭頻繁導致思想混亂B.儒學已經不再適應封建統治的需要C.“三教合流”局面已成型D.時局動蕩客觀上推動佛教的本土化【高三4月聯考·歷史第1頁(共6頁)】25-X-552C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貓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安徽縣域高中合作共享聯盟高三下學期4月聯考歷史試卷 25-X-552C-歷史DA.pdf 2025屆安徽縣域高中合作共享聯盟高三下學期4月聯考歷史試卷 掃描全能王 2025-04-25 07.48.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