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GS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質量監測(一)11.小華學了生物學后,給家里的花施了一次肥,結果沒過幾天花卻“枯萎”了。下列措施中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七年級生物學、地理綜合試卷A.增加光照B.適量澆水C,降低溫度D.誠少光照12.若玉米收獲時出現了果秒缺粒現象,可有效避免該現象的措施是生物學部分(50分)A,人工輔助授粉B.拔除田間雜草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20道題目,每題1.5分,共30分)C.施加過多肥料D.澆灌充足水分1.“強農必先強種”,優質的種子對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下列不屬于種子萌發自身條件的是13.我們食用的大米是稻谷加工處理后的精白米,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胚完整B.充足的空氣C.胚有活力D.度過休眠期壓芽來精白朱(大來)2.儲存在糧倉里的小麥種子一般不會萌發,主要原因是去除果皮A.缺乏有機營養B.溫度偏高C.缺少陽光D.缺少水分3.小隴在種子萌發的觀察日記中寫道:“在第三天的時候,玉米種子終于有了動靜。”小隴記錄的這個“動靜”應該是A,胚根突破種皮B.胚軸伸長C.子葉展開D.胚芽發育成芽A.稻谷由胚珠發育而來B.大米的營養成分主要儲存在胚乳中4.農業生產上,播種前應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下列關于測定種子發芽率的敘述正確的是C.大米由子房壁發育而成D.環境適宜時大米有可能正常萌發A.測發芽率時,種子應當始終浸沒在水中B.實驗過程中應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14.綠豆植株的每個豆莢中有多粒種子,推測發育成該豆英的子房內有多個C.為避兔浪費,用1粒種子即可D.發芽串的高低不會影響糧食產量A.柱頭B.胚珠C.花尊D.花絲5.“根深才葉茂”,下列選項中,使根不斷生長的主要原因是15.番茄是一種廣泛種植和食用的蔬菜,番茄要結出美味的果實,需要經歷的過程是①根冠細胞增多②成熟區細胞長大③分生區細胞的分裂④伸長區細胞的伸長A.開花→傳粉→受精→結果B.傳粉+受精+開花→結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開花→結果→受精→傳粉D.受精+開花+傳粉+結果6.春天是吃香椿炒蛋的季節。這道菜用的香椿是香椿樹幼墩的枝條,能發育成香椿樹幼橄的枝條16.異花傳粉需要一定的媒介,下列植物在自然情況下需要昆蟲作為媒介進行傳粉的是的結構是A.向日葵B.玉米C.豌豆D.水稻A.葉芽B.花芽C.幼葉D.芽原基17.將一片新鮮的綠葉置于陽光下,其內制造糖類等有機物最多的結構是7.唐詩有云“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結合下圖葉芽結構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表皮B.葉肉C.葉脈D.氣孔A.①是幼葉,能發育成“細葉18.小潘同學將新鮮女貞葉片放在燒杯中,加人70℃左右的熱水,發現葉片上會產生很多氣泡,與B.②是芽軸,將來發育成莖之相關的結構主要是C.③是芽原基,將來發育成新的芽A.氣孔B.葉脈C.葉肉D.表皮D.一枝柳樹枝上只能有一個側芽8。冬日的“蘆蕩迷官”別有韻味。蘆葦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植物,蘆葦的莖不能像水岸邊的柳樹一樣19.株高83.2米的云南黃果冷杉創造了中國最高樹木紀錄。水從冷杉根部運輸到樹冠的主要動逐年加粗是因為它沒有力是A.導管B.篩管C.形成層D.芽軸A.輸導作用B.光合作用C.蒸騰作用D.吸收作用9.我國南極科考站科技人員為改善飲食結構,在南極進行蔬菜的無土栽培。其營養液的主要成20.2月27日,蘭州市林業和草原局召開2025年度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綠滿哉原”生態建設行動,分是全年計劃完成營造林560萬畝,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注人新動能。下列有關樹木A.糖類和維生素B.水和無機鹽C.脂肪和淀粉D.蛋白質和葡萄糖移栽過程中的說法錯誤的是10.阿南發現某地油菜開花后幾乎沒結什么籽,推測可能是當地土壤缺乏含()的無機鹽A.盡量選在陰天或傍晚移栽B.移栽時帶土坨能減少對根毛的損傷A.氮B.鉀C.鋅D.碳C.水分通過導管輸送到植物體各部位D.剪去部分枝葉主要是為了方便運輸七年級生物學、地理綜合試卷(一)第1頁(共8頁)七年級生物學、地理綜合試卷(一)第2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城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