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素養測評卷歷史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最符合題意,請把正確答案的選項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用“曇花”來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隋朝基本特征是()A.百家爭鳴B.節儉盛行C兼容并包D短暫而繁榮2.古人評價大運河時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這里評價的是隋朝大運河的()A.灌溉功能B.泄洪功能C運輸功能D.飲用功能3.近期,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辦了主題展覽,與以下展覽內容有關的治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沙場戰神·少秦王B.光武中興不世雄才·唐太宗C.貞觀之治萬民之王·天可汗D.開元盛世4.《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有人說:“對國家和人民來說,武則天不是壞皇帝。”其主要依據是武則天()A.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B重視發展生產,推動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C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在位期間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5.史詩互證是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與唐朝盛世局面相對應的是()A.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B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C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D.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6.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五個政權,每個政權平均統治約10年,最短的不到4年。由此可知,這一時期()A.政權并立形成B政權更迭頻繁C政局相對穩定D疆土日益擴大7.《舊唐書》記載,安史之亂后“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于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這段史料主要說明安史之亂導致()A.社會經濟遭到破壞B.唐朝由盛轉衰C藩鎮割據局面形成D.唐王朝的覆滅8唐代前期,各地負責監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要向尚書省匯報,但到了唐代中后期則變成刺史(巡按)要向當道節度使請示匯報。這一變化反映了()A.皇權強化導致尚書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權力膨脹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鎮勢力的發展削弱了中央集權D.中央利用分權策略加強地方控制9.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內,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五代十國的局面,實質上是()A.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延續B.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對立C,十國鼎立的局面D.地主豪強勢力發展的結果10“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與軀。”"材料中西北各部首領獻號唐皇“天可汗"主要是因為唐太宗()A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B.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C重用賢臣,實行“虛懷納諫D,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