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筆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的“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策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策,然后再寫上新的答策;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聚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將答題卡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論語·學而》載,孔子的弟子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西漢劉向的《說苑·談叢》亦有語云:“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兩則引文共同體現出的文化內涵應是A.以人合天B.知常達變C.崇德尚賢D.自強不息2.從唐朝起,中國春節的習俗逐步傳播至東南亞的越南等國。明清時期,春節已發展成為越南的重要節日,盡管具體習俗有所變化,但依舊保留諸多源自中國眷節的元素。這一現象的出現說明A.古代中國政府重視文化輸出B.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C.中華文化在交流中自我革新D.明清時期中越文化相互彩響3.·公元前3000一前1000年,存在多種文字和版本流傳下來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其中吉爾伽美什故事的某些段落與《舊約》中諾亞傳說及希臘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傳奇有相似之處。據此可得出的正確認識是A,不同地區的神話傳說必然有相似性B,古代文明之間存在交流C.《舊約》和希臘神話抄襲蘇美爾文獻D.古代各地文化高度統一4.中世紀以來,除了堅定的信仰和強大的軍事力量,阿拉伯人給歐洲帶來了新的科學技術和新思想,伊斯蘭的文化遺產在現在通行于英語中的許多詞匯里也有充分的反映,比如tariff(關稅)、bazaar(集市)、sugar(糖)等。材料意在說明,阿拉伯人高二歷史第1頁共6頁A,充當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B.引發了物種和商品的區域流動C.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交流和融合D.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5.有學者指出,在西歐中世紀的文化構成中,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蠻族文化分別提供了理性、信仰、習俗三大基本要素。其中,基督教作為舊世界文明的繼承者和保存者,構成了中世紀文化的核心理念.據此中世紀的西歐通常被稱為“信仰的時代”。這一時代A.基督教會控制了各國的行政和外交B,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占有重要的地位C.國家建構中出現了直接民主的政體D,羅馬法成為協調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6.據記載,拜占庭不僅使羅斯畫師們了解到新的繪畫技術,還將圣像畫的繪制規則傳授給他們,起初,羅斯工匠們在來自拜占庭的希臘畫師們的指導下工作,隨著繪畫經驗的不斷豐富,他們逐漸擺脫了拜占庭馬賽克鑲嵌畫的繪畫模式,發展出了水彩壁畫技法。這可以用于說明,當時A,拜占庭繪畫處于世界領先地位B.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發展C.羅斯畫師國際影響力逐步提高D.·文化形態的沖突與融合7.根據史料記載,古代美洲瑪雅人發明了以“太陽歷”為主的4種歷法,它便于農業、宗教等各方面的運用。此外,古代美洲印加人的道路網和水利設施等也都體現了很高的建筑水平和藝術水準。這體現了,美洲印第安文化具有A.本土性和創造性B.多樣性和連續性C.本土性和包容性D,多樣性和包容性8.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最初都是民眾口頭創作,后經世代流傳,增補潤色,最終在笈多時代定型。史詩內容不僅反映了當時印度的社會生活,還有雅利安人擴張的情景。由此可見,這兩部作品A,有助于吹陀時代的到來B,沖擊了傳統的種姓制度C.植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D,表達了民眾的基本訴求9.圖1所示歷史事件22不列領A.加快了造紙術的西傳進程烏拉爾山款B,傳播了阿拉伯數字歐C.推動亞歐區域文化的發展息馬拉雅山款D,滅亡了西羅馬帝國洲和印度半島恒課人建詩人r¥方國印圖1高二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