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二單元 空氣和氧氣課題3 制取氧氣2.3 .1實驗室制氧氣核心素養目標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了解工業分離空氣法制取氧氣的原料優勢,感悟化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在實驗室操作中強化安全意識與環保責任,如規范處理實驗廢棄物。化學觀念:建立 “物質變化” 觀念,理解高錳酸鉀受熱分解、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的化學本質;形成 “物質性質決定用途” 認知,如氧氣的性質決定其制取與收集方法。科學思維:過分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發展邏輯推理與創新思維;借助工業制氧原理的探究,培養從宏觀現象(空氣分離)到微觀本質(物質沸點差異)的推理能力重點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實驗裝置及操作步驟;工業分離空氣法制取氧氣的原理。難點實驗室制取氧氣裝置的選擇依據(如棉花團的作用、排水法收集的原理);工業制氧中 “利用物質沸點差異分離液態空氣” 的微觀理解課前導入課前導入同學們,在醫療急救中,氧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挽救了無數生命。大家是否好奇,這些用于急救的氧氣從何而來?其實,工業上通過分離空氣大規模制取氧氣,而在實驗室里,我們也能通過化學方法制取氧氣。比如,高錳酸鉀、過氧化氫這些物質,如何在實驗室中轉化為氧氣?它們的反應有什么特點?今天,就讓我們化身 “實驗探究員”,走進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世界,探索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分解制氧的原理與奧秘,揭開氧氣制取的科學面紗!01加熱分解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的試劑——高錳酸鉀反應原理高錳酸鉀是一種暗紫色小顆粒固體,易溶于水,其溶液為紫紅色,有殺菌作用高錳酸鉀分解制氧氣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實驗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酒精燈試管棉花鐵架臺導管集氣瓶水槽高錳酸鉀分制取氧氣—實驗步驟(1).查(2).裝(3).定(4).點(5).收(7).熄(6).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把藥品平鋪或斜鋪在試管的底部, 塞緊帶導管的塞子。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點燃酒精燈收集氣體導管移離水面熄滅酒精燈高錳酸鉀分制取氧氣—操作方法① 將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稍用力將玻璃管插入膠皮管。② 將玻璃管口用水潤濕,對準膠塞的孔稍用力轉動插入。③ 手拿容器 ( 切勿抵桌面 ),將膠塞慢慢轉動旋進容器口。儀器連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把導氣管的一段浸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或熱毛巾捂住試管,一段時間后把手或熱毛巾移開。現象:開始時看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或熱毛巾移開一段時間后,導管中會形成一段水柱。2.裝試劑:將高錳酸鉀平鋪【增大受熱面積,便于均勻受熱】在試管底部,并在試管口放入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3.固定裝置:鐵夾在距離試管口1/4—1/3處,并使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試管炸裂】4.加熱試管,收集氣體:點燃酒精燈,先使酒精燈火焰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再用外焰集中加熱盛試劑的部位。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當氣泡連續并比較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伸入集氣瓶中集氣。集滿后,在水中蓋好玻璃片,取出集氣瓶,正放在桌上。5.撤離導管,停止加熱:先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試管炸裂】收集裝置的選擇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和空氣中的成分反應,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較干燥)氧氣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應,可選擇排水法。(收集的氣體較純凈)檢驗裝置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說明集氣瓶內的氣體為氧氣工業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氣空氣中含有大量氧氣,是制取氧氣廉價、易得的原料。怎樣才能把氧氣從空氣中分離出來呢?我們知道,液態純凈物有一定的沸點。科學家正是利用了物質的這一性質,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后升溫。由于液態氮的沸點比液態氧的沸點低,所以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為了便于儲存、運輸和使用,通常把氧氣加壓后儲存在藍色的鋼瓶中儲存氧氣的鋼瓶03課堂小結04課堂練習D1.下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和操作不正確的是(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裝入試劑C.制氧氣 D.收集氧氣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有如下操作步驟:①加熱 ②檢查裝置氣密性 ③裝藥品 ④用排水集氣法收集⑤從水槽中取出導氣管 ⑥熄滅酒精燈 ⑦連接儀器其中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②③①④⑥⑤B3.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中,有關幾個“口”的位置錯誤的是( )A.給試管中藥品加熱時,試管口不應朝向人B.用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口應向下C.試管內的導管口稍露出膠塞即可,不能伸入太長D.需要加熱時,裝固體藥品的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BThanks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