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歷史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評估卷(B)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蘇美爾人的文學作品中,常出現“莊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來將它淹沒”這類描述;其數學文獻中則有諸多關于牲群、谷物計量和土地測量的記載。這有助于研究 ( )A.兩河流域成文法的發展 B.兩河流域的農業文明C.古代埃及的社會經濟 D.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2.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蠻族王國的建立讓羅馬教會意識到要尋求新的政治保護。而法蘭克王國從克洛維到查理大帝,為了鞏固統治和進行擴張,也深知需要羅馬教會這樣一個強有力的精神工具。材料體現出歐洲中世紀的政治特點是 ( )A.封建王權至高無上 B.教權和王權相互利用C.教會權力高于一切 D.教權與王權相互爭斗3.12世紀,經濟發展需要數學計算知識和商業經營技能,但以宗教為主的教育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一些商人集中的城鎮逐漸打破宗教壟斷教育的局面。到13世紀,西歐出現了很多新創辦的大學。這說明大學的創辦 ( )A.得到國王和教會勢力的支持B.為后來文藝復興打下了基礎C.推動了西歐文化教育的發展D.滿足了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4.某書的其中一個故事講述了商人辛巴達經歷七次航海的旅行。他大都是從巴格達出發,走海路順流而下到達巴士拉,然后一直向東航行,最終抵達“中國城”(海南島)。該書最有可能是 ( )A.《荷馬史詩》 B.《天方夜譚》C.《神曲》 D.《馬可·波羅行紀》5.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下面文物反映了古代世界不同區域文明 ( )A.逐漸連為一個整體 B.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交織C.大力傳播宗教文化 D.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6.以下是歐洲13世紀的生產關系中出現的新現象,它標志著西歐( )A.海外貿易開始興起 B.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化C.古典文化逐漸興起 D.經濟全球化的開始7.1522年的某一天,西班牙國王舉行褒獎儀式,賜予遠航歸來的船長一枚帶有地球標志的勛章,上面寫著“你們首次環繞我航行一周”。以下屬于這次遠航經歷的是( )A.第一次到達美洲 B.第一次到達非洲最南端C.第一次到達印度 D.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8.九年級(1)班舉行辯論賽,下面是雙方選手的主要觀點,據此可知此次辯論的主題是 ( )正方:它為歐洲積累了巨額財富,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反方:它使非洲喪失了近1億的精壯人口,給非洲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破壞A.新航路開辟的利弊 B.文藝復興的利弊C.“三角貿易”的利弊 D.工業革命的利弊聚焦歐美資本主義革命,勾勒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與演變。回答9、10題。9.1787年美國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該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但它仍然允許奴隸制的存在。這表明1787年美國憲法 ( )A.妥協與傳承并存 B.創新與進步并存C.進步與局限并存 D.妥協與激進并存10.繪制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所繪時間軸上的歷史事件共同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 )A.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抗爭 B.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來臨C.封建制度的風雨飄搖 D.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與擴大11.湯因比提出,在1763—1871年這風云變幻的百余年間,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人類控制自身和征服人類之外的自然界的能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長足發展。這些主要得益于( )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C.人文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D.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誕生12.歷史結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①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連為一個整體②處死國王查理一世—英國進入共和時代③波士頓傾茶事件—美國獨立戰爭開始④《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誕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13. (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時間 法律名稱 內容(部分)1215年 《大憲章》 非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收大宗款項。任何自由人非經法律判決,不得由國王加以懲罰1628年 《權利請愿書》 非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向人民發行公債或征稅。非依據法律判決,不得逮捕任何人或剝奪其財產1689年 《權利法案》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1)材料一圖A中①處是 (地點)。《 》(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條。《 》(法典)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圖B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 》(法典)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每空1分,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英國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特點。(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權利法案》頒布的重要意義。 (2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法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分)14. (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圖A反映了哪一地區的什么制度 (2分)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制度的特點。 (2分)(2)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材料二材料三①圖B反映的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什么 (1分)依據材料二文字和所學知識,概括莊園法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②列舉圖C城市在中世紀時獲得自由與自治權的方式。(1分)依據材料三文字,概括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意義。 (2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歐莊園與城市興起之間的聯系。 (2分)請你為本題設計一個主題。 (2分)15. (15分)人類對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交流互鑒、推陳出新。某校九年級(1)班以“文明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解放思想一傳承精神文明】材料一 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相繼取得了璀璨而輝煌的成就,群星閃爍,燦若霓虹。——摘編自《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場運動 (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運動的核心思想。(1分)并簡述這場運動對歐洲的影響。(2分)【革新工具——見證經濟文明】材料二(2)結合所學知識,對比說明材料二圖片反映的兩種經濟文明類型的不同特點。 (4分)【保障民權——關注政治文明】材料三1789年《人權宣言》 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損害別人的事情的權力中,法律對于所有人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1791年憲法 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平等的1804年《拿破侖法典》 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3)依據材料三,指出法國保障民權的方式是什么。 (1分)并概括人民的哪些權利得到了保障。 (2分)【合作共贏一推動文明互鑒】材料四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4)依據材料四,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提出了什么樣的目標。(2分)并談談你對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認識。 (2分)答案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B D B B B D C C B B D5. B 點撥:題中左圖“意大利龐貝古城壁畫上描繪的亞歷山大東征”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不同區域文明的交流方式是戰爭;題中右圖“中國唐朝的開元通寶和日本的和同開珎”反映的是唐朝的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世界不同區域文明的和平交流。故古代世界不同區域文明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交織,B項符合題意。12. D 點撥:1775年4月19日,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開始,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在1773年,③說法錯誤,排除含有③的A、B、C 三項。故選 D。13.(1)巴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 十二銅表法 羅馬民法大全(每空1分,共4分)(2)特點:有較長的歷史淵源;重視立法和司法;議會與國王的權力分配是焦點;民主政治漸進性發展。 (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意義:使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 (2分)(3)維護社會秩序;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鞏固革命成果;保障人民利益;推動民主法治發展等。 (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14.(1)地區:西歐。 (1分)制度: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 (1分)特點:有嚴格的等級性;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2)①形式:莊園。 (1分)作用: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2分)②方式:金錢贖買;武力斗爭。 (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1分)意義: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孕育了早期資產階級。 (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2分)(①②任答一個即可,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3)聯系:西歐莊園的發展推動了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興起;城市的興起對西歐封建莊園經濟具有瓦解作用。(意思相近即可,2分)主題:封建時代的歐洲(或中世紀的歐洲)。 (2分)15.(1)運動:文藝復興。(1分)核心思想:人文主義。(1分)影響: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分)(2)圖A是農耕文明,以個體勞動為主,動力為人力和畜力,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等;圖B是工業文明,大機器生產,動力為機械力,實行工廠制度等。 (各答出兩點得4分)(3)方式:頒布法律。(1分)權利:自由平等權;私有財產權。(2分)(4)目標: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 (2分)認識: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