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4月25日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聯考1/7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已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發現于甘青地區的齊家文化遺存,其陶器以夾砂紅褐陶居多,紋飾有三角紋、繩紋、籃紋等,部分器表鑣嵌綠松石片。稍晚于齊家文化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其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紋飾有籃紋、方格紋、繩紋等,銅牌飾表面鑲嵌綠松石片。這可用來說明A.北方手工制作技藝高超B.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特征C.地理環境決定文化差異D.中原文化向周邊地區輻射2.陵邑是漢朝為守護帝王陵園所置的邑地。漢初,高祖遷徙齊、楚大族召氏、景氏等至關中守護長陵。漢后期,陵邑制度難以為繼,元帝宣布廢除陵邑制度;成帝想恢復陵邑制度,“徙郡國豪杰貲五百萬以上五千戶于昌陵”,結果失敗。這一變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影響擴大B.外戚勢力日益膨脹C.商人政治地位提高D.地方豪強勢力崛起3.唐朝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指出:“豫章故郡(今南昌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張九齡修通大庾嶺梅關后,九江、南昌、贛州等逐漸發展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一直到清朝前期,江西的經濟都穩居全國前三。江西的繁榮主要得益于A.地理位置優越B.區域交通中心變化C.經濟重心南移D.社會環境較為穩定4.元朝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施政既有因俗、因教的一面,又以強大的政權力量加以控制。在云南、海南、遼陽、廣東等地,或是封王分民,或是派重兵駐守屯田,這一過程中,“北人則徙廣海、南人則徙遼東”。元朝的這一做法高三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A.旨在強化君主專制統治B.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2/7C.有效消除了民族間隔閡D.推動了邊疆經濟的快速發展5.下表為明清時期部分思想家的主張。這些主張人物主張財者人之所同欲也。土之所生,止于此數,不在上則在下。人心好利,丘濬無有紀極。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黃宗羲出于途者,蓋皆本也。趨利避害,人人同心,是謂天成,是謂眾巧。因此,財之與勢,固英雄之李贄所必資,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A.借助傳統思想規范社會秩序B.動搖了儒學的正統地位C.有利于良好商業環境的營造D.推動明清社會階層分化6.1888年,葛士浚所輯《皇朝經世文續編》將機器制造、鐵路、工礦、銀行、郵政等諸多實政歸為“洋務”。1902年刊行的《皇朝道咸同光奏議》把“洋務”范疇限定在交涉、教案和出洋三項,將商務、礦務、鐵路等事項歸為“時務”。這種轉變反映了A.政府對經濟控制加強B.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蓬勃發展C.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D.土人對西方認識的進一步深化7.下圖是1920年某雜志第一號卷封面。該雜志內容主要以筆名或不具名的論說、譯作等,著重宣傳列寧的建黨學說和關于共產黨的基本知識,介紹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建黨經驗,闡明了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的基本政治主張。據此推斷該雜志COMMUNIST:第夏AA.明確提出了“以俄為師”的口號B.成為黨組織早期公開的理論刊物C.首次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D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8.抗戰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的薛暮橋發明了“物資本位制”:北海銀行每發行一萬元北海幣,其中至高三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