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育才教育集團高中2024級2025年春質量檢測(高中)歷史試題本試卷分單選題題、材料題和論述題三部分。共7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1,下列選項中屬于文明誕生的標志的有()①階級的產生②國家的形成③文字的出現④生產分工的發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下圖為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由圖可知,古希臘()歐西班牙科西嘉島那不勒斯亞地小亞細亞敘拉古西西里島巴雅項海中克里特島、塞浦路斯島海■公元一6紀的希朋古希臘人的重要殖民地一一洲界非埃及1▲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A.在地中海沿岸推廣了民主制B.奴隸制工商業發展十分迅速C建立了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D.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3.如圖為古羅馬發行的“行省幣”,正面是皇帝像,反面是各行省的擬人化或其他象征。古羅馬“行省幣”的發行意在()A.適應各行省商品經濟的發展B.建立地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C.促進各地對羅馬帝國的認同D.彰顯創立行省制的偉大功勛4.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地區的腓尼基,由22個字母組成。它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它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字母。材料主要反映了()A世界文字的同源性B.文字傳播缺乏方向性C西亞文明起源最早D,不同區域文明的交流5.在中古西歐,一個封主可以有眾多的附庸,一個附庸也可以有好幾個封主,這就使得封君封臣關系顯得特別錯綜復雜且松散。附庸對封主的服從也往往要看封主力量的大小,附庸反抗封主的戰爭也是經常發生的。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國王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B封君與封臣形成宗族血緣關系C國王附庸的附庸是國王的附庸D.政治上分裂割據成為常態現象6.下圖是從寧夏固原北周墓葬出土的外國金幣,此類金幣及其仿制品在新疆、甘肅等地大量出土。金幣正面為皇帝查士丁一世左側半身像,頭戴王冠,身著鎧2甲:背面為勝利女神立像,右手執一長十字架,銘文意譯為:VICTORIA(勝利),AVGGG(皇帝們),I(發行所記號),CON(君士坦丁堡)。這可用于佐證()A.亞歷山大遠征促進希臘文化傳播B.羅馬帝國與東漢建立了官方聯系C拜占庭帝國與東方貿易聯系密切D.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7.11世紀,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對鑄幣的控制較弱,許多鑄幣廠由教會掌控,其發行的貨幣占主導地位。法國鑄幣業被大領主控制,貨幣的原料、工藝、和設計都頗為粗劣。英國王室則控制了大量鑄幣廠,每三到六年便調整貨幣設計。這表明當時的西歐諸國()A.教會引領貨幣經濟改革B.封建經濟陸續走向瓦解C王室鼓勵工藝創新D.王權集中程度存在差異8.阿拉伯帝國的歷代哈里發和地方總督都重視城市建設,在城市中又特別重視設立市場。另外,改府修建許多重要商道,鼓勵自由貿易,建立了相當可靠的貨幣流通體制。這些舉措()A.便利了商業活動開展B.提升了商人的地位C.完善了商業經營方式D.推動世界市場形成9.奧斯曼人將君士坦丁堡易名為伊斯坦布爾,城內不少東正教教堂也被改建為穆斯林清真寺,這些別具特色的建筑風格被阿拉伯人采用。與此同時,原拜占庭帝國文學藝術作品里的藝術手法,也紛紛被阿拉伯作家與藝術家所借鑒運用。這一現象的出現()A.體現了拜占庭文化的兼收并蓄B.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發展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