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鄧州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評估七年級歷史試卷的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學校等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相應的位置。3、考生作答時,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考試結束,將答題卡和試題卷一并交回。密第一部分選擇題從下面各題所給出的選項中,選出你認為最準確的一項,將其相應的字母代號涂在答題卡上。(每小題1分,共20分)封1.《歷代詩·陳》中云:“六朝至此滅,天下歸楊堅。”與這句詩直接相關的史實是A.秦滅東方六國B.隋朝統一全國C.北周政權瓦解D.隋朝定都大興2.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勞動人民沖破自然限制,最終解決了開辟水源、保持水量、改造地形、克服洪水泥沙之害等難題。由此可見,大運河的開通A.凝結了勞動人民智慧B.加重了勞動人民負擔線C.加強了南北地區交流D.帶動了沿河經濟發展3.從魏晉時期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勢)族”,到隋朝以后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一變化得益于A.分封制的實施B,郡縣制的形成·C.世襲制的延續D科舉制的推行電)54.唐太宗出巡時發現一些村落逼仄,農民占田不足,立即采取措施切實推行均田令;他還推行常平倉制度,以便幫助農民度過災荒之年。這體現出唐太宗A.關注民生B.重視水利C.善于納諫D.厲行節儉5.唐代陸贄這樣評價武則天:“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該評價意在贊揚武則天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器巴掃桶全能王簽a用-HFA.多謀善斷B.銳意改革C.知人善任D.德才兼備6.他曾向唐玄宗建言十事,為開元初年的施政提供了依據,被譽為“救時宰相”“他”是A.管仲B.李斯C.房玄齡D.姚崇7.曲轅犁由11個部件構成,設計精妙,輕便靈巧,操作時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這樣的構造A.方便除草B.利于灌溉C.節約用料D.省力提效8.下面兩幅圖片共同印證了唐代圖1唐朝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圖2彩繪仕女棄棋圖A.開放的社會風氣B.高超的雕塑藝術C.精湛的繪畫技巧D.豪邁的尚武風氣9.僧一行從測量中算出地球上南北相差351里80步(合今129.22千米),北極高度相差度,這是人類第一次對地球子午線的科學測量,比外國早了約90年。這反映出唐朝科技成就A.注重理論B.繼承前人C.領先世界D.著眼實用10.認為人們迷信鬼神是力量虛弱的表現,如果人們掌握了道(客觀規律),使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會相信鬼神了。此觀點的提出者是A.僧一行B.孫思邈C.韓愈D.柳宗元11.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各個政權為了維持生存,不被兼并,競相發展經濟,使南方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反映了當時南方經濟發展的A.表現B.特點C,影響D.背景12.孫思邈在《千金方·序》中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他認為行醫不能圖利,無論貧富貴賤應一視同仁。這體現出孫思邈A.注重實踐B.醫德高尚C.醫術高超D.博學多才13:蘇軾認為:“至唐顏、柳,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而鍾、王之法益微。”這里評價的是唐朝的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毅③掃描全能王2凌gmmH*f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期中參考答案1——5 BADAC 6——10 DDACD 11——15 DBBCB 16——20BADBD21.(6分)(1)(4分)(2)隋煬帝不恤民力、急功近利、奢侈無度,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最后被叛軍殺死在江都。隋煬帝的殘暴統治。(2分)22.(7分)(1)經濟上糧食豐收,畜牧業、商業發展; 政治上王公貴族和官員行事謹慎,不敢為非作歹、欺辱百姓; 社會治安良好,惡性治安案件發生率很低,整個社會呈現出和諧發展的態勢。(3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2)描寫了長安城規模宏偉、功能分置、井然有序的特點。材料三反映出唐朝沿海、沿江商品貿易發展的盛況。(2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3)統治者關注民生,減輕百姓負擔,鼓勵發展生產; 統治者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特別是對地方官的考核;統治者制定了較為寬松的法律,減省了過重過繁的刑罰。(2分,答出任意二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23.(5分)(1)方式:設置機構管轄、和親等,主流:各民族和平交往。(3分)(2)寬松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唐詩的興盛; 唐詩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情況。(2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24.(6分)(1)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對地方的統洽、收回節度使的軍權、財權;加強君權,削弱相權;崇文抑武,發展文教,改革科舉。(2分,任答兩點即可)(2)國家財政入不敷出,虧空嚴重;財政危機不斷加劇。(2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3)加強中央集權過程中機構重疊、官員冗余,增加了財政支出,最終導致財政危機;為解決財政危機,富國強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2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6分)(1)交往范圍廣; 以大都為中心; 交通線路多; 開辟近海海運; 水陸并舉。(3分,任答三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2)開創了行省制度;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2分,任答二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3)民族政權并立、民族交融,最終走向全國統一。(1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亦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南省鄧州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評估七年級歷史答案.doc 河南省鄧州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評估七年級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