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4張PPT)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題型講解題型三 實驗探究題實驗1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1.(2023·宜賓)頻閃拍攝是研究物體運動的方式之一。某科創小組用頻閃拍攝的方法來“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他們用相機每隔0.5 s曝光一次,拍攝了小車在斜面上下滑的頻閃照片。請根據照片信息回答下列問題。測量類實驗(1)本實驗中刻度尺是測量________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cm。(2)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________cm,從A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tAC=____s,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cm/s。(3)根據照片信息可判斷小車做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4)小組同學經過進一步分析得出結論:小車在C點的動能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D點的動能。長度140.0140.0變速小于實驗2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2.小華同學在“測量鹽水的密度”實驗中,操作步驟如下:(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放在 _____________,發現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直到橫梁平衡。(2)已知空燒杯的質量為17 g,現將適量鹽水裝入燒杯,并放在天平的左盤,測量其質量,待天平平衡時,右盤放置的砝碼和游碼移動的位置如圖乙所示。那么測出鹽水的質量為 ______g。(3)將燒杯中的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圖丙所示。由此計算出鹽水的密度為 ___________ kg/m3。小華同學此次測出的鹽水密度值偏 ____(選填“大”或“小”)。零刻度線處左451.125×103大3.(2024·揚州)小華測量手鏈上花生形狀小飾品的密度。(1)拆下穿過“花生”的細繩,用天平測“花生”質量,操作正確,如圖所示,“花生”的質量為______g。(2)因“花生”體積較小,選擇分度值更小的注射器來測“花生”體積。其步驟如上圖,步驟②中搖動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測得“花生”的密度為______ g/cm3。若在步驟③中,不慎擠出少許水,則密度測量值偏____。2.6除去注射器內水中的氣泡2.6大4. (2023·資陽)小明同學想測出妹妹的玩具——彈力球的密度,但是發現該小球放在水中時會漂浮在水面上,無法測出它的體積。于是他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8.2100.82小0.08實驗3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5.(2023·棗莊)提高機械效率可以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作用,對節能減排、提高經濟效益有重要的意義。某科技創新小組根據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對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作出如下猜想:猜想Ⅰ: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有關猜想Ⅱ: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重力有關猜想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提物體的重力有關根據猜想,運用如圖甲、乙、丙所示的裝置進行了實驗探究,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1)實驗時應沿豎直方向_______緩慢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3次實驗是利用了圖____的裝置完成的,它的機械效率η=________。(3)比較2、4兩次實驗數據,可驗證猜想I是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4)通過比較________(填實驗序號)兩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5)通過比較2、3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__。勻速丙80%錯誤1、2越低實驗4 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6.用“伏安法”測量已壞收音機里一個電阻的阻值,請完成下列實驗探究。(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的實物電路圖連接完整。(2)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應滑到 ____(選填“ A”或“B”)端。(3)用滑動變阻器調節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記錄每次對應電流值和電壓值,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____(選填字母代號)。A.尋找普遍規律 B.求平均值減小誤差(4)某一次測量時,電流表的指針如圖乙所示,其示數為 ______ A,電壓表的指針如圖丙所示,其示數為 ______ V,根據上述數據計算出電阻的阻值為 _____ Ω。(5)要測量額定電壓為U0的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設計了圖丁四種方案,電源電壓不變,R為已知電阻,在不改變電路連接的情況下可行的是 ____(選填字母代號)。AB0.262.610D7.(2024·南充)小紅想測量標有“1.5 V”字樣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從實驗室找來了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和導線若干,進行了如下實驗:(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電路連接完整。(2)檢查無誤后,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無示數,小燈泡不亮,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造成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小燈泡_______(選填“斷路”或“短路”)。(3)排除電路故障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為____Ω;接下來她又測量了幾組對應的電壓值和電流值,并繪制了小燈泡的I U圖像,如圖丙所示。(4)小紅認為不能利用圖甲的裝置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斷路5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保持一定實驗5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8.在“測量小燈泡的功率”實驗中,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 V,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約為9 Ω,按如圖甲所示連接好電路。(1)連接電路時應斷開開關,閉合開關之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移到____(選填“A”或“B”)端。(2)小明試觸時,發現電流表指針偏轉如圖乙所示,電路連接出現的問題為電流表____(選填答案序號)。A.量程選擇過大 B.量程選擇過小 C.正、負接線柱接反(3)排除故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時電壓表示數為2.1 V,為了讓燈泡正常發光,滑片應向____(選填“A”或“B”)端移動。(4)移動滑片使燈泡正常發光,電流表示數如圖丙所示,燈泡的額定功率為_______ W。(5)小明同學通過計算發現在不同功率下燈泡的電阻不同,主要原因是燈泡的電阻受_______的影響。ACB0.75溫度9.洛洛同學想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如圖甲所示,她選用了以下器材:標有“2.5 V”字樣的小燈泡(正常工作電流約0.3 A)。電源(電壓為6 V且不變),量程為“0~0.6 A”與“0~3 A”的電流表、量程為“0~3 V”與“0~15 V”的電壓表、開關、導線若干,以及兩種規格的滑動變阻器(分別標有“10 Ω 1 A” “20 Ω 0.5 A”字樣)。(1)通過估算,洛洛應選擇標有“ _____________”字樣的滑動變阻器。(2)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實物電路圖連接完整(滑片向左滑動時燈泡變亮)。(3)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洛洛同學發現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小燈泡都不發光,電流表、電壓表示數始終為零,若電路只有一處故障,則故障可能為____。A.燈泡短路 B.燈泡斷路C.滑動變阻器斷路 D.滑動變阻器短路(4)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某時刻電壓表示數為2.0 V,此時應向 ____(選填“左”或“右”)端移動滑片,直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時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則此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_______W。20 Ω 0.5 AC左電壓表示數為2.5 V0.65(5)同組的陽陽同學打算只利用一只電表和增加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R0,來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不同方案的電路圖,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有_______(多選)。AB角度 1 光學探究實驗題實驗1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10.(2024·福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貼著光屏射向平面鏡的O點,改變入射光線多次實驗,數據記錄于下表。探究類實驗(課標要求必做15個)序號 入射光線相對法線的位置 反射光線相對法線的位置 入射角i 反射角r1 左 右 30° 30°2 左 右 45° 45°3 左 右 60° 60°4 右 左 60° 60°(1)能從不同方向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生____反射。(2)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結論: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_______;②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3)光熱電站利用追日鏡將太陽光反射到吸熱塔用于發電。圖乙為上午某時刻的光路圖,根據上述實驗結論推斷,隨著太陽的運動,追日鏡應沿____時針方向旋轉,使反射光線射向吸熱塔。漫兩側等于逆實驗2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1.為完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小芳選擇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實驗中用到了等效替代法,具體體現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用未點燃的蠟燭替代平面鏡前蠟燭,與平面鏡前的蠟燭的像進行比較(2)小芳把點燃的蠟燭 A放在玻璃板前,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沒有點燃的蠟燭B,小芳應在 _____(選填“ A”或“B”)蠟燭一側觀察玻璃板中的像。(3)當把蠟燭靠近玻璃板時,蠟燭所成像的大小將 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4)僅將玻璃板由圖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時,蠟燭 A的成像情況是 _____(選填字母代號)。A.蠟燭成像仍在B處B.蠟燭成像在B處右側C.蠟燭無法通過玻璃板成像A不變A實驗3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2.小明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如圖甲所示,小明讓凸透鏡正對平行光,調整凸透鏡到光屏的距離,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_______ cm。(2)小明在組裝器材時,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 _______(選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調節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某次實驗如圖乙所示,此時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這與 ________的成像原理相同。(3)用一偏折能力相同但表面積更大的凸透鏡替換掉原來的凸透鏡,保持凸透鏡的主光軸高度不變,且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變,光屏上現在的像與原來的像相比,變化是 _______________。10.0點燃照相機像比原來亮13.(2024·貴州)如圖所示,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高度為6 cm的F形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的變化規律,通過測量像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1)若要測量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_。(2)將光源逐漸靠近凸透鏡,移動光屏,三次成倒立實像的相關數據記錄如表。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_____,像變 _____。刻度尺大大(3)繼續移動光源至物距為6 cm時,發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應從_______(選填“光源”或“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光源的像,此時能否用(1)問中的測量工具直接測出觀察到的像高?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4)若保持光源到光屏的距離為45 cm不變,僅移動凸透鏡改變物距,則表中第____次實驗的成像情況不能探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光屏不能2u+v<45 cm角度 2 熱學探究實驗題實驗4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14.(2024·棗莊)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所用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安裝如圖甲所示裝置時,應該先確鐵圏A的位置,確定其高度時,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酒精燈。(2)小明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水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_____。此時當地的大氣壓_______(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標準大氣壓。需要升高保持不變低于(3)小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中的a所示。如果同組的小紅減少燒杯中水的質量,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____(選填“b”“c”或“d”)。(4)星期天小明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有點少,于是小華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說明其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____(填字母)。cD實驗5 探究晶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特點15.(2023·武漢)某實驗小組用兩套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研究海波和石蠟的熔化過程。(1)如圖乙所示,溫度計顯示的是石蠟在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是______℃。(2)海波熔化過程中不斷_______(選填“放出”或“吸收”)熱量,溫度______(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3)兩支試管中分別盛有海波和石蠟,當兩者全部熔化后,該實驗小組繼續研究海波和石蠟的凝固過程。將兩支試管從燒杯中取出,靜置于空氣中自然冷卻,每隔2 min同時記錄一次溫度,根據記錄數據在同一個圖像中畫出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標號)。A.石蠟的凝固點為48 ℃B.實驗室內環境溫度為20 ℃C.0~15 min內的任一時刻,石蠟和海波的溫度都不可能相同36吸收不變B實驗6 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16.(2024·齊齊哈爾)小姜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1)器材: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燒杯、溫度計各兩個,以及_______(填測量工具)、托盤天平(含砝碼)、水和煤油。(2)選取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進行實驗,目的是通過比較___________來比較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3)實驗中選取初溫不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別倒入燒杯中,用電加熱器加熱,當它們吸收相同的熱量時,通過比較____________來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強弱。(4)如圖乙所示,小姜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按照圖中____(選填“A”“B”或“C”)方法讀數是正確的;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丙所示為_____℃。秒表加熱時間質量升高的溫度B66(5)部分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分析數據可得出結論:____(選填“水”或“煤油”)的吸熱能力更強。水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 10水的溫度/℃ 30 34 38 42 46 …… 70煤油溫度/℃ 10 18 26 34 42 …… 90角度 3 力學探究實驗題實驗7 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7.小明在做“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時,利用一套器材依次完成如圖所示的實驗,其中甲、乙圖中長木板正面朝上,丙圖中長木板反面朝上,長木板的反面比正面粗糙。(1)小明提出如下猜想: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如果小明要驗證猜想①,他應該選擇 _________兩圖所示的實驗來操作;如果小明要驗證猜想②,他應該選擇 ________兩圖所示的實驗來操作。甲、乙乙、丙(2)實驗中,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水平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這是利用了 __________的知識。(3)小明分別對大猜想①②進行了實驗驗證。在圖甲、丙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0.8 N、1.2 N,在圖乙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丁所示,示數為 ________N。(4)小明多次實驗后得出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所受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_____;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____。二力平衡1.0大大(5)許多情況下摩擦是有用的,人們常常設法增大它。請寫出一個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實驗后,小明和同學們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交流,改進了實驗方案,設計了如圖戊所示的實驗裝置:將彈簧測力計固定不動、木塊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不拉木塊,改為拉動長木板,使長木板與木塊相對運動。再次驗證了猜想①②得出相同結論。針對實驗改進,同學們提出了以下觀點,其中不正確的是 ____(選填序號)。A.改進后,拉動長木板時不必保持勻速運動,更易于操作B.改進后,測力計示數較穩定,容易讀出正確的數值C.改進后,木塊穩定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小于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鞋底的花紋(合理即可)C實驗8 壓力和受力面積對海綿形變的影響18.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中,甲圖中小桌放在海綿上,乙圖中在桌面上放一個砝碼,丙圖中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個同樣的砝碼。(1)比較乙、丙兩圖,可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 ___________的關系,下列應用可以用該探究實驗結論解釋的是 _________。A.載重汽車有很多個寬大的車輪B.冰刀鞋的刀刃做得很薄C.破窗錘的敲擊端做成錐狀D.切蛋器上的不銹鋼絲做得很細受力面積ABCD(2)圖丙中,砝碼和小桌的質量分別為500 g和100 g,砝碼的底面積和小桌桌面的面積分別為20 cm2和200 cm2,砝碼對小桌的壓強和小桌對海綿的壓強之比為 _________。(3)在圖乙中畫出砝碼對小桌作用力的示意圖。25∶3實驗9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19.(2024·河南)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根據生活經驗,提出如下猜想:①可能與深度有關;②可能與方向有關;③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1)請寫出能支持猜想①的一個生活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為了驗證猜想,他們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應觀察U形管兩側液面是否_______。(3)比較圖中________兩次實驗可得出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可得出:同種液體內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方向的壓強_______。(4)為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他們將探頭放入另一杯濃鹽水中,使探頭在鹽水中的朝向及_______與圖乙相同,觀察比較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5)為使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更明顯,可將U形管中的液體換成密度_______(選填“更大”或“更小”)的液體。攔河大壩上窄下寬(合理即可)相平甲、乙相等深度更小實驗10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20.(2024·重慶B)小渝和同學們利用一長方體物塊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1)將物塊豎放后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測出物塊的重力為2.7 N,然后將物塊部分浸入水中,發現測力計示數減小的同時水面升高了,說明物塊受到了豎直向____的浮力,并且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放入物塊前相比_______。當測力計示數如圖甲所示時,浮力為______N。(2)接下來小渝繼續按圖乙、丙、丁所示進行實驗,由甲、乙、丙的數據可知:在同種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_______,浮力越大;由丙、丁的數據可知:物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時所受浮力大小跟深度_______。(3)然后將物塊浸沒在鹽水中如圖戊所示,分析數據可知: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并通過計算得出所用鹽水密度為_____g/cm3;若在實驗前,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在零刻度線以下,并未調零,則算出的鹽水密度_______。(g取10 N/kg)上增大0.3越大無關1.1不變(4)同組的小王同學還想進一步探究:物體在浸沒前,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是否有關?于是他將物塊橫放后掛在彈簧測力計下,使其露出水面高度與圖乙相同,測力計示數為2.3 N,與圖乙數據對比,小王得出結論:物體在浸沒前,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你認為該方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合理,沒有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實驗11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21.(2024·河北)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小明使用可繞O點自由轉動、刻度均勻的杠桿。以及多個重為0.5 N的鉤碼進行了以下操作:(1)不掛鉤碼時,杠桿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小明將杠桿左邊的螺母調至最左端,發現杠桿右側還略向下傾斜,此時小明應向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杠桿右邊的螺母,使杠桿水平并靜止,達到平衡狀態。(2)給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設右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動力F1,左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阻力F2;測出杠桿水平平衡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多次實驗并把數據填入下表。左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0.5 0.2 1.0 0.12 1.0 0.15 1.5 0.13 0.1 3.0 2.0 0.154 2.0 0.15 1.5 0.2… (3)第4次實驗結束后,小明撤去右側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繼續實驗。如圖乙所示,他在左側A點懸掛三個鉤碼,再用彈簧測力計(未畫出)在B點拉杠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能為_________(選填序號)①2.0 N ②2.5 N ③3.0 N ④3.5 N(4)筷子是中國傳統餐具,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用筷子夾東西時,所屬的杠桿類型與第____次實驗時的杠桿類型相同。(5)小明選用質量分布均勻但兩端粗細不同的筷子玩“托筷子”游戲時,用一根筷子把另一根筷子MN水平托起來,圖丙為筷子穩定時的俯視圖,筷子MN的重心在O′點,此時______(選填“MO′”或“O′N”)段更重一些。②③④4O′N【拓展】如圖丁所示,小明在一根均勻硬質細桿上挖出等間距的5道細凹槽,將細桿分成6等份,并分別在細桿兩端和凹槽處標記出“0、1、2、3、4、5、6”,然后在兩端對稱安裝合適的螺母。支架(未畫出)支撐在任一標記處時,都要重新調節螺母,使細桿不掛物體時在水平位置平衡。現把重為2 N的物體懸掛在標記“6”處,僅在其他標記處放置支架和懸掛最大容積為800 mL、重為1 N的小桶,通過改變支架支撐的位置和小桶懸掛的位置,并調整小桶內的水量,可以有____種方案使細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g取10 N/kg)11角度 4 電(磁)學探究實驗題實驗12 探究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22.(2024·長春)在“探究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與各支路電流的關系”的實驗中:(1)請根據圖甲中的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中的電路連接完整,使電流表測量流過小燈泡L1的電流。連接電路時應_______開關。(2)用電流表分別測量A、B、C三點的電流,更換燈泡多次測量,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其中第4次實驗中B點的電流如圖丙所示,則IB=_______A;分析數據可知: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在第2次實驗中測得A、B兩點的電流相等,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斷開0.28IC=IA+IB選用規格相同的燈泡23.小明和小紅用如圖甲所示電路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用新干電池作為電源。(1)接線時,開關應處于 ________(選填“斷開”或“閉合”)狀態。(2)正確安裝后,閉合開關,兩燈均不發光,小明用電壓表試接 A、B接線柱,發現指針偏轉情況如圖乙所示,則可判斷 ________發生了斷(開)路。(3)排除故障后,小明選用兩只小燈泡,只通過增加電池進行多次實驗;小紅僅更換小燈泡進行多次實驗。他們將電壓表接在不同位置進行測量,實驗記錄如表所示。小明認為:誤差允許范圍內,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兩端電壓相等且電壓之和等于電源電壓;小紅認為: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等于電源電壓。請判斷誰的觀點更具有普遍性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斷開燈L1小紅的結論更具普遍性,因為小紅選用規格不相同的燈泡進行了多次實驗(4)對比兩表,從小明的第 ____次實驗記錄發現,兩人使用的電池數量相同,測得的電源電壓卻不相等。請你分析:兩人所測電源電壓的差值對應電路中哪些部分的電壓?_______________(用圖中字母表示)。2AE、BC、DF實驗13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24.(2024·濱州)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電路進行“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變大。(2)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_______狀態。把某定值電阻接入電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至最____(選填“左”或“右”)端。閉合開關,發現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其原因可能是定值電阻_______。(3)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調節滑片P,當電壓表示數為1.2 V時,電流表示數如圖丙所示,則此時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為_______A。調節滑動變阻器,繼續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斷開右短路數據序號 1 2 3 4 5 6電壓U/V 0.6 0.9 1.2 1.8 2.4 3電流I/A 0.12 0.19 1.8 0.48 0.60.24小州同學發現這些數據中有一組是明顯錯誤的,跟其他數據的規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讀取這組數據時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時需要把它剔除掉。這組數據是第____(填序號)組。(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_______。4正比25.小婷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時:(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處于 _______狀態。(2)連接完圖甲的實物圖后,仔細檢查發現有一根導線連接錯誤,請在連錯的那根導線上打“×”,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正確。斷開(3)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電壓表、電流表示數均為零,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____。A.電阻R短路 B.電阻R斷路C.滑動變阻器短路 D.滑動變阻器斷路(4)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滑片移至最 ____(選填“右”或“左”)端,再開始實驗。小婷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繪制出電流I隨電阻R的變化圖像,其中陰影面積的物理意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數值為________。(5)某次實驗中,如果將10 Ω電阻更換成15 Ω,閉合開關,需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____(選填“左”或“右”)端移動才能再次記錄實驗數據。D左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3 V左實驗14 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26.(2024·棗莊)某實驗小組用鐵屑和小磁針來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1)在閉合開關前,小磁針靜止時,N極指向地理的_______(選填“南極”或“北極”),說明地球周圍存在磁場。(2)在玻璃板上均勻地撒滿鐵屑,將螺線管連入電路,閉合開關,輕敲玻璃板面,觀察到鐵屑分布情況如圖甲所示,鐵屑的分布情況與_______磁體周圍鐵屑的分布情況相似。(3)把小磁針放在通電螺線管四周不同的位置,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方向如圖乙所示;對調電源正、負極,閉合開關,小磁針靜止時N極指方向與圖乙中小磁針N極指向相反,說明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_______的方向有關。(4)實驗時發現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較弱,鐵屑規則排列的效果不明顯,為增強螺線管的磁場,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方法即可)。北極條形電流調節滑片,增大螺線管中的電流或提高電源電壓(5)為了研究通電螺線管的磁極性質,同學們一起對螺線管的電流方向和繞線方式進行了實驗,得到了如圖丙A、B、C、D所示的四種情況。實驗說明通電螺線管的磁極極性只與___________有關,且這個關系可以用____________來判斷。電流方向安培定則實驗15 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27. (2024·長沙)為了探究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小明按圖示將AB棒放在蹄形磁體的磁場中,用導線將AB棒的兩端跟靈敏電流計連接。(1) 實驗室備有銅棒、橡膠棒和玻璃棒,小明應選用_________作為本實驗中的AB棒。(2) 實驗中記錄了AB棒運動情況與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情況如下表所示。序號 AB棒運動情況 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情況1 不動 不偏轉2 向上運動 不偏轉3 向下運動 不偏轉4 向左運動 向右偏轉5 向右運動 向左偏轉銅棒①分析可得: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____________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感應電流;② 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的方向可以反映電路中的電流方向。根據序號為_______的兩次實驗現象可以提出問題:感應電流的方向是否與導體運動的方向有關?切割磁感線4、5拓展類實驗(一材多用28.如圖甲所示是小華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把質量分布均勻的杠桿中點O作為支點,其目的是消除 ____________對實驗的影響。實驗中應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測量 _______。杠桿自重力臂(2)圖甲中,在C處用彈簧測力計沿位置1轉至位置2的過程中,杠桿始終處于水平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如圖乙所示,有一左粗右細的直木棒,懸掛使其水平平衡,仍利用鉤碼和刻度尺,使用該直木棒 _____(選填“能”或“不能”)探究“杠桿平衡條件”。(4)如圖丙所示,桿秤是我國古老的衡量工具,現今人們仍然在使用。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桿秤的刻度應是 _______(選填“均勻”或“不均勻”)的。減小能均勻29.(2024·煙臺)橡皮泥可以被捏成各種形狀,深受同學們喜歡。學習了力學知識后,小紅利用家中的量杯、茶壺和墊塊,測出了橡皮泥的密度。已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橡皮泥的吸水忽略不計),操作過程如下:①如圖所示,把茶壺的一側墊起并裝滿水,將橡皮泥輕輕放入茶壺中,用量杯接住溢出的水;②倒掉量杯中的水,從茶壺中取出橡皮泥,將量杯和橡皮泥擦干;③把茶壺重新加滿水,將橡皮泥捏成空心碗放入壺中,讓其浮在水面上,用量杯接住溢出的水。體積質量不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