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專版——2025屆高考生物學仿真猜題卷(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專版——2025屆高考生物學仿真猜題卷(含解析)

資源簡介

四川專版——2025屆高考生物學仿真猜題卷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生物是一門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理論的提出都離不開科學實驗。
下列有關生物科學史及科學探究方法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克里克之后,盡管相繼發現了逆轉錄和RNA復制過程,但并未推翻傳統的中心法則
B.在“探究酵母茵細胞的呼吸方式”的實驗中,實驗結束時需在酵母菌培養液瓶中加入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檢測是否產生酒精
C.科學家坎農提出內環境維持穩定依賴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D.林德曼將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對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了定量分析
2.經內質網加工的蛋白質進入高爾基體后,S酶會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具有該標志的蛋白質能被高爾基體膜上的M6P受體識別,經高爾基體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漸轉化為溶酶體的過程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轉化為溶酶體酶;不能發生此識別過程的蛋白質經囊泡運往細胞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6P標志的形成過程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
B.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參與溶酶體酶的合成
C.S酶功能喪失的細胞中,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
D.M6P受體基因缺陷的細胞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會聚集在高爾基體內
3.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只有發生在生殖細胞中,突變的基因才能遺傳給下一代
B.基因重組既可以發生在染色單體上,也可以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
C.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并使其表達,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D.貓叫綜合征是人的5號染色體缺失引起的遺傳病
4.植物體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可將果膠降解為半乳糖醛酸,能促進果實的軟化和成熟脫落。為探究該酶的特性,進行以下4組實驗,條件及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條件及產物 組別 果膠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Ca2+ Mn2+ 55℃ 半乳糖醛酸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注:“+”表示存在和量的多少,“-”表示無。①~③組在常溫下實驗
A.分析①②③組可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受不同離子的影響
B.分析①④組可知,其自變量為溫度,因變量為半乳糖醛酸的量
C.55℃可能高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最適溫度
D.該實驗可證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不具有專一性
5.分級調節是生物體內生命活動調節中的一種常見方式,如通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分泌甲狀腺激素;中樞神經系統的不同部位也存在著控制同一生理活動的神經中樞。以下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眨眼反射是非條件反射,受大腦皮層、脊髓等神經中樞的分級調節
B.經過訓練的戰士可以長時間不眨眼,這是下丘腦控制下進行非條件刺激學習的結果
C.緊張、寒冷等條件下腎上腺素分泌的增多,與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方式相同
D.內臟活動也受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下丘腦是調節內臟活動的較高級中樞
6.精原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也可能發生交換。基因型為MmNn的雄性個體(基因位置如圖1)的一個精原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均進入減數分裂.若整個分裂過程中只有一個細胞發生一次如圖2所示的交換,僅考慮圖中的染色體且未發生其他變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交換發生在減數分裂中,該精原細胞才可產生4種精細胞
B.若基因重組型精細胞所占比例為1/4,則交換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
C.若精原細胞分裂產生基因組成為mmNn的細胞,則交換可能發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
D.若精原細胞分裂產生基因組成為mmNN的細胞,則交換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
7.最新研究發現,某植物細胞自噬可由細胞自噬關鍵蛋白ATG13a驅動,植物型Ⅰ蛋白磷酸酶TOPP可以通過ATG13a的去磷酸化修飾,調控ATG1—ATG13激酶復合體的磷酸化狀態,促進缺碳誘導的細胞自噬,下列推測合理的是( )
A.激烈的細胞自噬可能會誘導植物細胞壞死
B.細胞自噬會降解自身物質或結構,不利于植物的生長
C.抑制TOPP家族功能可以啟動植物細胞自噬,提高植物對缺碳的耐受性
D.TOPP能夠降低ATGl3a蛋白去磷酸化過程所需的活化能
8.新疆棉以絨長、品質好、產量高著稱于世。某科研小組采用無土栽培的方法研究正常通氣與低氧條件對兩個新疆棉品種(甲、乙)根系細胞呼吸的影響,一周后測得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正常通氣情況下,新疆棉根系細胞的呼吸方式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B.正常通氣情況下,新疆棉根系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
C.低氧條件下,新疆棉根系細胞吸收無機鹽能力下降
D.低氧條件下,催化丙酮酸轉變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種乙
9.人類有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編碼序列部分缺失產生的。從人組織中提取DNA,經酶切、電泳和DNA探針來進行基因檢測,并獲得條帶圖,再根據條帶判斷個體的基因型。對圖甲所示某家族的成員1~6號分別進行基因檢測,得到的條帶圖如圖乙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2號個體在產生精子的過程中極有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
B.7號個體和8號個體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4
C.若自然人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0.01,則3號個體與表現正常的人婚配后,子女患病的概率為1/202
D.基因檢測時會應用酶的專一性、堿基互補配對等生物學基本原理
10.“稻-萍-蟹”立體農業生態系統是指在稻田中種水稻、水面養萍、水中養蟹的立體種養模式(需人工投放飼料)。浮萍覆蓋在稻田水面可以固氮并抑制雜草生長,蟹可以捕食雜草、水生昆蟲并提高土壤肥力。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立體農業生態系統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B.流入該立體農業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水稻和浮萍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
C.該生態系統中稻、蟹只參與碳循環過程,萍既參與碳循環過程,又參與氮循環過程
D.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CO2形式循環,氮主要以N2形式循環
11.胃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為研究E一cadherin基因(與腫瘤轉移相關)啟動子甲基化狀況在胃癌發生、發展中的改變及作用,研究人員對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中,E一cadherin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狀況進行了檢測,甲基化特異性PCR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判斷錯誤的是( )
A.胃癌的發生與包括E一cadherin基因在內的多個基因堿基序列改變有關
B.E一cadherin基因的啟動子發生甲基化后可能影響RNA聚合酶與之結合
C.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中,E一cadherin基因的啟動子均存在甲基化修飾
D.進展期胃癌中E一cadherin基因表達產物的減少可能加速癌細胞的轉移
12.科研人員測定了光照和黑暗條件下,某野生型植物種子萌發率隨ABA濃度變化的情況,結果如圖1所示。光敏色素蛋白有兩種形式,即無活性的Pr形式和有活性的Pfr形式,兩者相互轉化機制如圖2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該植物種子萌發時,ABA與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B.根據實驗結果可以推測光信號能緩解一定濃度的ABA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C.光照條件下光受體缺失突變體種子的光敏色素蛋白為Pfr形式
D.推測Pfr形式光敏色素蛋白介導的生理反應包括降低種子對ABA的敏感性
13.兩種遠緣植物的細胞融合后會導致一方的染色體被排出。若其中一個細胞的染色體在融合前由于某種原因斷裂,形成的染色體片段在細胞融合后可能不會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體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個細胞的染色體上而留存在雜種細胞中。依據該原理,將普通小麥與耐鹽性強的中間偃麥草進行體細胞雜交獲得了耐鹽小麥新品種,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過程①需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細胞
B. 過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間偃麥草的染色體斷裂
C. 過程③中常用滅活的病毒誘導原生質體融合
D. 耐鹽小麥的染色體上整合了中間偃麥草的染色體片段
14.“三有”野生動物名錄是我國為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而制定的。壽帶鳥近年被加入該名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壽帶鳥的食物和天敵都屬于影響該種群數量的非密度制約因素
B.野生動物的經濟、科學研究價值分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
C.對該鳥棲息地、天敵、增長曲線、年齡結構的研究都屬于種群范疇
D.根據壽帶鳥的聲音對種群數量進行監測,可做到非損傷、低干擾
15.在肝癌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M1型巨噬細胞與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相互作用能夠誘導彼此的招募和激活,并通過JAK—STAT信號通路使PD-L1等免疫逃逸標志物高表達,最終促進肝癌細胞免疫逃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肝癌細胞膜糖蛋白減少、易分散轉移,使得肝癌細胞容易發生免疫逃逸
B.腫瘤相關M1型巨噬細胞與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對肝癌細胞免疫逃逸具有協同作用
C.JAK-STAT信號通路的效應降低了機體的免疫自穩功能
D.研究發現,活化的T細胞表面的PD-1與正常細胞表面的PD-L1—且結合,T細胞即可“認清”對方,不觸發免疫反應,故可以使用PD-1有效阻斷JAK-STAT信號通路,從而抑制肝癌細胞發展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16.(11分)圖1是發生在番茄葉綠體內的光反應機制,其中PSⅠ和PSⅡ表示光系統Ⅰ和光系統Ⅱ;圖2表示番茄細胞合成番茄紅素等代謝過程,番茄紅素為脂溶性物質,積累在細胞內的脂滴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能完成水光解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選填“光系統Ⅰ”或“光系統Ⅱ”)。電子(e-)由水釋放出來后,經過一系列的傳遞體形成電子流,電子的最終受體是_____________。光反應階段光系統Ⅰ和光系統Ⅱ吸收的光能儲存在_____________中。
(2)如圖2所示,番茄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時,第一階段產生的物質X為_____________,物質X可跨膜轉運至線粒體基質,在酶的催化下形成乙酰CoA,再參與檸檬酸循環,檸檬酸循環過程_____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氣參與。科研人員利用轉基因技術改造番茄植株,使有關酶過度表達從而提高番茄紅素積累量。據圖2分析,轉基因植株細胞過度表達的酶發揮作用的位置應為_____________(選填“細胞質基質”或“線粒體基質”),功能應是將圖中物質X更多地轉化為_____________。
(3)PSⅡ是一種光合色素和蛋白質的復合體,D1蛋白是PSI的核心蛋白。研究發現亞高溫強光(HH)條件下,過剩的光能會損傷D1蛋白,進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為研究亞高溫強光(HH)對番茄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對番茄進行不同條件處理,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
據圖可知,HH條件下,過剩光能產生的原因不是氣孔因素引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使C3的合成速率下降,導致光反應產物積累,進而使光能轉化效率降低而造成光能過剩,對植物造成危害。
(4)研究發現,D1蛋白周轉(D1蛋白更新合成)和葉黃素循環(幾種葉黃素在不同條件下的轉化,)是植物應對高溫高光強條件的重要保護機制。研究人員利用番茄植株進行了四組處理:A組在適宜溫度和光照強度下培養,B組用H2O處理,C組用葉黃素循環抑制劑(DTT)處理,D組用D1蛋白周轉抑制劑(SM)處理,其中B、C、D三組均置于HH條件下培養,結果如圖4所示。據圖分析,在HH條件下,D1蛋白周轉比葉黃素循環對番茄植株的保護作用_____________(選填“強”或“弱”),理由是_____________。
17.(13分)肥胖不僅會引起胰島素抵抗,而且還會引起認知功能障礙,下圖表示相關機制。已知肥胖導致外周產生過多游離的脂肪酸FFA、脂多糖LPS和炎癥細胞因子TNF-α、IL-6等,透過血腦屏障作用于神經細胞。大量脂質進入細胞氧化會誘導線粒體產生過多自由基和膜脂氧化劑MDA。同時,NF-kB信號通路的激活也抑制了胰島素受體的磷酸化,一系列因素導致腦內神經細胞中胰島素信號傳導功能減弱并發生胰島素抵抗。請回答:
(1)正常情況下,胰島素與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后引起受體____________從而引發信號轉導,進一步促進____________,從而降低血糖。
(2)據圖可知神經細胞膜的功能有____________。
(3)LPS與受體TLR結合后會促進JNK的表達,引發胰島素抵抗。TNF-α、IL-6會促進____________分解,從而激活NF-κB信號通路引發胰島素抵抗。
(4)大量游離的脂肪酸進入神經細胞的線粒體氧化分解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前期的研究發現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島素抵抗狀態,科學家推測高強度間歇訓練可能是通過改變肝臟炎癥來緩解胰島素抵抗,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研究,研究主要步驟見下表,請補全表格:
實驗步驟 簡要的操作流程
適應性培養及初步分組 將30只5周齡雄性小鼠適應性喂養一周。將上述小鼠分為對照組(NC)和高脂飲食模型組(HFD)。NC組飼喂普通飼料12周;HFD組飼喂高脂飼料12周。
胰島素抵抗小鼠模型建立 給HFD組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通過檢測①________等篩選胰島素抵抗模型建立成功的小鼠。
實驗再分組 再將建模成功的小鼠隨機分為安靜組(SED)和高強度間歇訓練組(HIIT)。
運動訓練 HIIT組進行8周高強度間歇性訓練。運動期間②____組用高脂飼料喂養,其他組用普通飼料喂養。
檢測相關指標 用③___技術檢測相關炎癥因子mRNA的含量,并通過一定的技術檢測這些炎癥因子的含量。
如果推測是正確的,則預期實驗結果是④____________。
18.(10分)紅樹林是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生態系統,具有防浪護坡、凈化水污染等作用。該生態系統是多種貝殼類、魚類的棲息繁衍地,也是多種水鳥營巢繁殖的處所,每年有多種候鳥南遷于此歇腳或過冬。由于人類的圍海造地、建筑以及人工養殖之需,其面積日益縮小;同時由于底泥的淤升,紅樹林生境陸化嚴重,紅樹植物長勢變差。請回答下列問題:
(1)硅藻→招潮蟹→夜鷺→黑耳鳶是紅樹林中常見的食物鏈,如果這片濕地長期受到甲基汞(有機汞)的污染,在這條食物鏈中,體內有機汞含量最高的是_____。有機汞的毒性遠高于無機汞,所以紅樹林能降低汞污染的原因是_____。某植物能大量吸收汞,需對其定期收割并實施無害處理,原因是_____。
(2)海水富營養化會導致赤潮發生。紅樹林中的植物(常綠灌木或喬木)能防止赤潮發生,原因是紅樹林中的植物在與藻類競爭______的過程中占優勢,使藻類不能大量繁殖。紅樹林是候鳥重要的棲息地和中轉站,因此說明群落具有明顯的________結構。
(3)通過周期性補水,模擬紅樹林的淹水生境,在研究區域的紅樹林內設置3個補水組樣方和3個對照組樣方,對照組的處理是________。處理相應時間后,用_______取樣,每個樣方內取3個30cm深的沉積柱樣土壤底泥,每個沉積柱以5cm為間隔在不同深度的點采取分樣(表層不取),將3個沉積柱同一水平的分樣混勻,總共獲得_________份沉積物樣品。
(4)為調查某300hm2的紅樹林中的夜鷺種群密度,在非繁殖期,研究人員對25只夜鷺做標志后放回原地,20天后再次捕獲的168只中有7只帶有標志,夜鷺的種群密度約為只________/hm2,后來發現再捕前部分個體的標志物已脫落,則該數據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夜鷺的真實種群密度。
19.(11分)現有栗羽、黃羽和白羽三個純系品種的鵪鶉(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已知三種羽色與Z染色體上的基因B/b和Y/y有關,B/b與色素的合成有關,顯性基因B為有色基因,b為白化基因;顯性基因Y決定栗羽,y決定黃羽。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探究羽色遺傳的特點,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
組別 親本(純系) F1
實驗一 白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排性:白羽雌性=1:1
實驗二 黃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雄性:黃羽雌性=1:1
實驗三 黃羽雄性×白羽雌性 栗羽排性:黃羽雌性=1:1
實驗四 白羽雄性×黃羽雌性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①實驗一和實驗二中,親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為_______,黃羽雄性的基因型為______。
②實驗三和實驗______互為正反交實驗,由實驗結果出現栗羽雄性推測親本中白羽雄性的基因型為______。
(2)科研人員從栗羽純系中得到一種黑羽純系突變體,并對其基因遺傳進行研究。將純系的栗羽和黑羽進行雜交,F1均為不完全黑羽。隨機選取若干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統計F2羽色類型及比例,得到如表所示結果(表中結果均為雛鳥的統計結果)。
F2羽色類型及個體數目
栗羽 不完全黑羽 黑羽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573 547 1090 1104 554 566
①依據________,推測黑羽性狀的遺傳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依據________推測黑羽性狀的遺傳與性別不相關聯。雜交結果說明, F2羽色類型符合________(填“完全顯性”“不完全顯性”或“隱性”)遺傳的特點。
②若控制黑羽性狀的等位基因為H/h,純系的栗羽個體基因型為HHZBYZBY或HHZBYW,推測黑羽個體的基因型為______。
③根據F2的實驗結果推測,H/h與Z染色體上的B/b和Y/y基因存在相互作用,黑羽與不完全黑羽出現是在_______基因存在的條件下h基因影響________基因功能的結果。
(3)根據上述實驗,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雜交,可直接選擇后代羽色為_______的雛鳥進行培養,作為蛋用鵪鶉。
20.(10分)研究發現,TRIM59基因在肝癌細胞中存在異常表達,可用于原發性肝癌的早期診斷。TRIM59蛋白含有R、B、G和TM四個功能區,如圖甲所示;科研人員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獲得了TRIM59基因的cDNA,分別構建TRIM59基因過表達及TRIM59基因敲除載體,分別轉染肝癌細胞株后,測得的過表達TRM59基因及敲除TRIM59基因的細胞株的增殖能力如圖2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2的實驗結果表明_______。
(2)科研人員通過PCR擴增了圖甲中4種不同長度的蛋白質功能區組合片段所對應的TRIM59基因片段,并插入如圖丙所示的帶FLAG標簽序列(27bp)的載體中,與FLAG標簽序列形成融合基因。FLAG是一種短肽,使融合蛋白能與含有FLAG抗體的介質結合,但不影響TRM59蛋白功能區的功能。
PCR擴增4種不同長度TRIM59基因片段需要的引物有_____種;為了使目的基因正確插入,除△R對應的TRIM59基因片段以外,在目的基因上游引物的5'端應插入_______(填“BamH I”或“EcoR I”)的識別序列,理由是_________;可利用PCR技術驗證融合基因是否構建成功,其實驗思路是_________。
(3)體外實驗發現TRIM59蛋白和PPM1B蛋白有結合現象。為了研究兩蛋白在細胞內是否結合,科研人員分別將FLAG-TRIM59(FL)質粒、FLAG-TRIM59(R+B)質粒、 FLAG-TRIM59(R)質粒、FLAG-TRIM59(△R)質粒與帶有GFP標簽的GFP-PPM1B質粒共同轉染受體細胞,以單獨轉染GFP-PPM1B質粒的受體細胞作為對照。分別利用FLAG抗體和GFP抗體對①至⑤實驗細胞裂解液中的蛋白質進行檢測,結果如圖4中膠片一、二所示。再利用GFP抗體對上述FLAG抗體免疫沉淀中的蛋白質進行檢測,結果如膠片三所示。
圖中實驗結果說明___________。
(4)研究發現TRIM59蛋白的R功能區具有泛素化連接酶的活性,可介導泛素化途徑降解PPM1B蛋白,PPM1B能夠使某種蛋白去磷酸化進而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據此可推測肝癌患者中TRIM59蛋白和PPM1B蛋白的量呈_______相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在克里克之后,相繼發現的逆轉錄和RNA復制過程只是對中心法則作出了補充,但并未推翻傳統的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A正確;鑒定酒精時,將酵母菌培養液過濾后,需要取濾液進行酒精鑒定,原因是酵母菌培養液本身具有顏色且不透明,可能會對顏色反應產生遮蓋和干擾,B錯誤;科學家坎農提出內環境維持穩定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C正確;林德曼將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對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了定量分析,D正確。
2.答案:D
解析:A、酶具有專一性的特點,S酶在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A正確;B、由分析可知,部分經內質網加工的蛋白質,在S酶的作用下會轉變為溶酶體酶,該蛋白質是由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B正確;C、由分析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體酶,而S酶功能喪失的細胞中,溶酶體的合成會受阻,則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C正確;D、M6P受體基因缺陷的細胞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不能被識別,最終會被分泌到細胞外,D錯誤。故選D。
3.答案:B
解析:若基因突變發生在體細胞中,一般不能遺傳但有些植物的體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可以通過無性生殖遺傳,A錯誤。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告訴我們,在生物體通過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產生不同的配子;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四分體時期,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而發生交換,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B正確。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并使其表達,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C錯誤。貓叫綜合征是人的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引起的遺傳病,D錯誤。
4.答案:D
解析:A、由①②③條件為離子不同,因變量為半乳糖醛酸的量,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受離子影響,A正確;
B、由①④組條件只有溫度不同,自變量為溫度,檢測指標為半乳糖醛酸的量,反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B正確;
C、55℃溫度下,半乳糖醛酸的含量低于組③,說明55℃可能高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最適溫度,C正確;
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只能催化果膠的分解,具有專一性,D錯誤。
故選D。
5.答案:D
解析:A、眨眼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是非條件反射,但也受大腦皮層的控制,體現了低級中樞受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的調控,A錯誤;B、戰士練成長時間不眨眼,說明低級中樞受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的調控,B錯誤;C、腎上腺素分泌受神經調節,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分泌甲狀腺激素,屬于激素的分級調節,C錯誤;D、內臟活動受自主神經系統的調控,也受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下丘腦是調節內臟活動的較高級中樞,D正確。故選D。
6.答案:B
解析:由題意可知,精原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也可能發生交換,因此,無論交換發生在有絲分裂還是減數分裂中,該精原細胞均可產生4種精細胞,A錯誤;若交換發生在減數分裂中,則重組型精細胞有2個(Mn、mN),整個分裂過程共產生了8個精細胞,故重組型精細胞占1/4,若交換發生在有絲分裂中,則重組型精細胞有4個(Mn,mN各2個),共產生了8個精細胞,故重組型精細胞占1/2,B正確;若精原細胞分裂產生基因組成為mmNn的細胞,因為mmNn的細胞中有等位基因,則交換只能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C錯誤;若精原細胞分裂產生基因組成為mmNN的細胞,因為mmNN的細胞中沒有等位基因,則交換只能發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D錯誤。
7.答案:D
解析:A、激烈的細胞自噬可能會誘導植物細胞凋亡,細胞自噬是對機體有利的行為,A錯誤;
B、細胞自噬會降解自身物質或結構,降解后再利用,處于營養缺乏條件下的細胞,通過細胞自噬可以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長,B錯誤;
C、TOPP可促進缺碳誘導的細胞自噬,抑制其功能會降低缺碳植物細胞自噬,降低植物對缺碳的耐受性,C錯誤;
D、TOPP是一種植物型Ⅰ蛋白磷酸酶,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D正確。
故選D。
8.答案:D
解析:正常通氣情況下,新疆棉根系細胞會存在有氧呼吸,圖中顯示正常通氣情況下,甲品種和乙品種都有乙醇產生,所以新疆棉根系細胞還存在無氧呼吸,A正確;正常通氣情況下,新疆棉根系細胞的呼吸方式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無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即新疆棉根系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B正確;低氧條件下,圖中數據表明,兩個品種的新疆棉根系細胞產生乙醇的量明顯增加,即新疆棉根系細胞無氧呼吸增加,產生的能量少,導致主動運輸受阻,所以吸收無機鹽的能力下降,C正確;低氧條件下,甲品種根細胞中的丙酮酸含量低于乙品種,而產生的乙醇含量卻高于乙品種,即催化丙酮酸轉變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種甲,D錯誤。
9.答案:B
解析:A、條帶圖中1號個體只含有A基因,2號個體只含有a基因,4號個體只含有A基因,同時已知曉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此2號個體在產生精子的過程中極有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A正確;B、5號個體基因型為,6號個體基因型為,則7、8個體基因型均為的可能性為,均為的可能性也為,則它們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B錯誤;C、3號個體基因型為,人群中正常個體的基因型有可能是或,其中的概率為,3號個體與表現正常的人婚配后,子女患病的概率為,C正確。D、基因檢測主要利用酶,因此應用酶的專一性,此外,根據堿基的互補配對進行檢測,因此也應用了堿基互補配對等生物學基本原理,D正確。故選B。
10.答案:A
解析:從生態系統的功能角度分析,該立體農業生態系統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正確;該立體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有水稻、浮萍雜草等,因此,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水稻、浮萍和雜草等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投入的飼料中的化學能,B錯誤;稻、萍、蟹都既參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又參與氮循環過程,C錯誤;氮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銨鹽、硝酸鹽形式循環,D錯誤。
11.答案:A
解析:根據題意,只能判斷胃癌的發生可能與E一cadherin基因啟動子的甲基化修飾有關,無E一cadherin基因的堿基序列改變能導致胃癌發生的相關信息,A錯誤。
12.答案:C
解析:脫落酸(ABA)可以維持種子的休眠,而赤霉素(GA)可以促進種子的萌發,A正確;分析圖1,與光照條件相比,野生型植株在黑暗條件下種子萌發率受ABA濃度變化的影響更大,故推測光信號能緩解一定濃度的ABA對種子萌發的影響,B正確;分析圖1,在光照條件下,野生型種子萌發率高于光受體缺失突變體,由于在光照條件下,光敏色素蛋白感受光信號轉變成有活性的Pfr形式,故可推測Pfr形式光敏色素蛋白介導的生理反應包括降低種子對ABA的敏感性,進而使得種子萌發率高于光受體缺失突變體,而光受體缺失突變體中缺乏有活性的光敏色素蛋白,對ABA更為敏感,即光照條件下光受體缺失突變體種子的光敏色素蛋白為Pr形式,C錯誤、D正確。
13.答案:C
解析:①為去除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的過程,該過程需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細胞,A正確;由題干可知,兩種遠緣植物的細胞融合后會導致一方的染色體被排出,若其中一個細胞的染色體在融合前發生斷裂,則形成的染色體片段在細胞融合后有的可能會存留在雜種細胞中,故為了使普通小麥獲得中間偃麥草的耐鹽性狀,需要將中間偃麥草細胞中的染色體斷裂,過程②用不同劑量的紫外線照射的目的是斷裂中間偃麥草的染色體,B正確;圖中過程③為兩種原生質體的融合,常用的融合手段為物理法和化學法,滅活的病毒通常用來融合動物細胞,C錯誤;普通小麥不具有耐鹽性狀,因此篩選出的耐鹽小麥的染色體上整合了中間偃麥草的染色體片段,D正確。
14.答案:D
解析:A.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因素如捕食、競爭、寄生等,因此壽帶鳥的食物和天敵都屬于影響該種群數量的密度制約因素,A錯誤;
B.直接價值是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因此野生動物的經濟、科學研究價值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B錯誤;
C.對該鳥的種群增長曲線、年齡結構的研究都屬于種群范疇,而棲息地和天敵屬于群落范疇的研究,C錯誤;
C.根據壽帶鳥的聲音對種群數量進行監測,不會對鳥類的生活產生影響,是一種非損傷、低干擾的方法,D正確。
故選D。
15.答案:B
解析:肝癌細胞膜糖蛋白減少,細胞間的黏著性下降,因而易分散轉移,但這不是肝癌細胞容易發生免疫逃逸的原因,A錯誤;題意顯示,腫瘤相關M1型巨噬細胞與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相互作用能夠誘導彼此的招募和激活,并通過JAK-STAT信號通路使PD-L1等免疫逃逸標志物高表達,最終促進肝癌細胞免疫逃逸,據此可推測腫瘤相關M1型巨噬細胞與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對肝癌細胞免疫逃逸具有協同作用,B正確;JAK-STAT信號通路的效應促進了免疫逃逸,進而降低了機體的免疫監視功能,C錯誤;肝癌細胞表面PD-L1等免疫逃逸標志物高表達,若使用PD-1,則PD-1與PD-L1結合,會使T細胞“認清”對方,不觸發免疫反應,不利于抑制肝癌,D錯誤。
16.(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光系統Ⅱ;NADP+(氧化型輔酶Ⅱ);NADPH和ATP
(2)丙酮酸;不需要;細胞質基質;番茄紅素
(3)氣孔開度降低,但胞間CO2濃度卻升高(“胞間CO2濃度升高”);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
(4)強;與對照組相比,C組和D組番茄光合效率下降,且D組下降得更多
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光系統Ⅱ可以將水光解,光合作用過程中,接受電子的是NADP+,該物質接受電子和H+后,生成了NADPH;光反應過程中接受的能力儲存在ATP和NADPH中。
(2)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的產物X是丙酮酸,丙酮酸可進入線粒體基質參與有氧呼吸第二階段;檸檬酸循環是將丙酮酸分解為乙酰輔酶A,而氧氣參與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和[H]生成水,所以檸檬酸循環不需要氧氣參與;若想使番茄紅素積累,需要提高合成番茄紅素酶的量,該酶在細胞質基質發揮作用,將物質X更多的轉化成番茄紅素和甘油三酯。
(3)為研究亞高溫高光對番茄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和光照強度,表中數據顯示亞高溫高光組與對照組相比,氣孔導度下降,但胞間CO2濃度卻上升,說明過剩光能產生的原因不是氣孔因素引起的。
從圖3中可以看出,Rubp羧化酶的活性降低,該酶可以催化CO2固定,所以C3的合成速率下降。
(4)據圖可知,與對照比,SM和DTT處理下番茄光合效率下降,且SM處理組下降得更多,因此在HH條件下,D1蛋白周轉比葉黃素循環對番茄植株的保護作用更強。
17.(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3分)答案:(1)磷酸化;葡萄糖的吸收和氧化分解
(2)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3分)
(3)IκB
(4)導致線粒體中自由基氧化和DNA損傷加劇、膜脂氧化劑MDA增多,使得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受到損傷從而誘發認知障礙(2分)
(5)血糖含量和胰島素含量;SED和HIIT;熒光RT-PCR;HIIT組的相關炎癥因子mRNA和炎癥因子含量顯著低于SED組,高于(等于)NC組(2分)
解析:(1)激素需要與受體結合后起作用,胰島素屬于激素,結合題圖可知,正常情況下,胰島素與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后引起受體磷酸化,進一步促進葡萄糖的吸收和氧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
(2)據圖可知神經細胞膜的功能有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作為細胞的邊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控制圖示脂肪等物質的進出);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胰島素作為信息分子與受體結合后引發細胞生理狀態改變)。
(3)結合圖示可知,LPS與受體TLR結合后會促進JNK的表達,從而抑制胰島素受體磷酸化(與磷酸基團結合),導致胰島素不能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引發胰島素抵抗,TNF-α、IL-6會促進IκB分解,產生NF-κB,而NF-κB信號通路會引發胰島素抵抗。
(4)大量游離的脂肪酸進入神經細胞的線粒體氧化分解導致線粒體中自由基氧化和DNA損傷加劇、膜脂氧化劑MDA增多,使得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受到損傷從而誘發認知障礙。
(5)分析題意,本實驗目的是驗證或探究高強度間歇訓練可能是通過改變肝臟炎癥來緩解胰島素抵抗,胰島素通過與受體結合來降低血糖,因此胰島素抵抗模型的小鼠需要檢測血糖含量和胰島素含量,其血糖含量和胰島素含量均較高;安靜組(SED)和高強度間歇訓練組(HIIT)均用高脂飼料喂養,對照組用普通飼料喂養,以此來反映高強度間歇訓練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RT-PCR(RT-qPCR),就是結合了熒光定量技術的反轉錄PCR:先從RNA反轉錄得到cDNA(RT),然后再用Real-timePCR進行定量分析(qPCR),可以檢測mRNA的含量;若高強度間歇訓練可能是通過改變肝臟炎癥來緩解胰島素抵抗,則HIIT組的相關炎癥因子mRNA和炎癥因子含量顯著低于SED組,高于(等于)NC組。
18.(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黑耳鳶;A類細菌能分解有機汞為無機汞;避免植物死亡后被分解,汞再度返回水體,造成二次污染
(2)營養物質和陽光;時間
(3)不補水;取樣器;36
(4)2;大于
解析:(1)汞是重金屬,可以被植物吸收但很難被分解,會通過食物鏈富集,故體內含汞量最高的是黑耳鳶。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機物,A類細菌能將有機汞分解為無機汞,紅樹林能直接利用無機汞,因此紅樹林能降低汞污染。對能大量吸收汞的植物進行定期收割并無害處理,主要是防止植物枯枝死亡腐爛后,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汞再度回到水體,造成二次污染。
(2)紅樹林中的植物在與藻類競爭N、P等營養物質和陽光的過程中占優勢,使藻類不能大量繁殖,因此紅樹林中的植物能防止赤潮發生。群落的組成和外貌可隨時間改變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這就是群落的時間結構(季節性),紅樹林是候鳥重要的棲息地和中轉站,可說明群落具有明顯的時間結構。
(3)本實驗自變量是探究周期性補水對紅樹林的影響,所以實驗組的處理是進行周期性補水,而對照組的處理是不補水。處理相同的時間后,用取樣器取樣,由于每個樣方內取3個30cm深的沉積柱樣土壤底泥,每個沉積柱以5cm間隔進行分樣(表層不取),將3個沉積柱同一水平的分樣混勻,則6個樣方總共獲得的沉積物樣品數為30÷5×3×2=36個。
(4)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標記重捕法。若將該地段種群個體總數記作N,其中標記數為M,重捕個體數為n,重捕中標記個體數為m,假定總數中標記個體的比例與重捕取樣中標記個體的比例相同,則N=Mn÷m=(25×168)÷7=600只,進而推知種群密度為600÷300=2只/hm2。因部分個體的標志物脫落,導致m減少,則該數據大于夜鷺的真實種群密度。
19.(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①ZBYW;ZByZBy
②四;ZbYW
(2)①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每一種類型均有雌雄且比例均約為1:1;不完全顯性
②hhZBYZBY、hhZBYW;B;Y
(3)白羽
解析:(1)①根據題意可知,基因B/b、Y/y位于Z染色體上,只有B基因存在時,Y/y控制的羽色才能顯現,且Y基因控制栗羽,y基因控制黃羽,親本都為純系,則實驗和實驗二中的栗羽雌性基因型為ZBYW,實驗上中的父本基因型應為ZByZBy。②正反交實驗是同一相對性狀, 性別不同的雜交,實驗三的親本為黃羽雄性×白羽雌性實驗四的親本為黃羽雌性×白羽雄性,二者互為正反交實驗。實驗三親本中黃羽雄性基因型應為ZByZBy,F1栗羽雄性(含有B基因和Y基因)個體會得到父本的一條ZBy染色體,故栗羽雄性的Y基因只能由母本提供,而其母本為白色,含b基因,因此可以推測實驗三親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為ZbYW。
(2)①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純系黑羽和栗羽雜交,得到F1全為不完全黑羽,為雜合子,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獲得F2,F2中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可推知黑羽性狀的遺傳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又因為F2中每一種類型的雌雄比例均約為1:1,可知黑羽性狀的遺傳與性別不相關聯。不完全顯性是指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后,F1顯現中間類型的現象,雜交結果說明,F2羽色類型符合不完全顯性遺傳的特點。
②根據題意,黑羽與栗羽為不完全顯性遺傳,且雜合子表現為不完全黑羽,若純系的栗羽個體基因型為HHZBYZBY剛或HHZBYW,則黑羽個體的基因型應為hhZBYZBY或hhZBYW。
③由題意可知,栗羽個體基因型為HHZBYZBY或HHZBYW,不完全黑羽個體基因型為HhZBYZBY或HhZBYW,完全黑羽個體基因型為hhZBYZBY或hhZBYW。
基因B為有色基因,基因Y決定栗羽,且黑羽突變體是從栗羽純系個體中得到的,當H基因純合時個體表現為Y基因控制的栗色,當h基因純合時個體表現為黑羽,故黑羽與不完全黑羽出現是在B基因存在的條件下,且h基因影響Y基因功能的結果。
(3)根據上述實驗,以黑羽雌性(hhZBYW)和白羽雄性(HHZb-Z b-)雜交,后代雄性個體基因型為HhZBYZb-,表現為不完全黑羽,雌性個體基因型為HZ b-W,表現為白羽,因此可直接選擇后代羽色為白羽的雛鳥進行培養,作為蛋用鵪鶉。
20.(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在肝癌細胞系中,敲除TRIM59可以有效抑制細胞的增殖能力,過表達TRIM59細胞的增殖能力顯著增加(2分)
(2)5;BamH I;使用EcoR I會導致載體移碼突變,翻譯出的氨基酸序列改變;以插入FLAG-目的基因的載體為模板,使用載體引物F和目的基因下游引物進行PCR擴增,電泳檢測是否擴增出DNA條帶及對應的大小(2分)
(3)兩蛋白在細胞內相互結合,TRIM59蛋白通過R結構與PPM1B結合(2分)
(4)負
解析:(1)根據圖乙可知,在肝癌細胞系中,敲除TRIM59可以抑制細胞的增殖能力,過表達TRIM59細胞的增殖能力顯著增加。
(2)科研人員通過PCR擴增了圖甲中4種不同長度的蛋白質功能片段所對應的TRIM59基因片段,即圖甲中的FL、R+B、R和△R四個片段,由于R+B、R、FL左端可用相同引物,FL、△R右端可用相同引物,故需要5種引物來擴增這4種片段;雖然兩種限制酶識別序列都是6對堿基,是3的倍數,但是在BamH I識別序列和EcoR I識別序列之間多了一對堿基,如果最后目的基因加在EcoR I識別序列之間,那么編碼區之前的堿基數不是3的倍數,會導致載體移碼突變,翻譯出的氨基酸序列改變,故為了使目的基因正確插入,除△R對應的TRIM59基因片段以外,在目的基因上游引物的5'端應插入BamH I的識別序列;若融合基因融合成功,那么目的基因已經連接到FLAG上了,利用PCR技術驗證的思路為以插入FLAG-目的基因的載體為模板,使用載體引物F和目的基因下游的引物進行PCR擴增,觀察電泳檢測是否擴增出DNA條帶及對應的大小,若沒有連接上,則用這一對引物擴增不出條帶。
(3)GFP-PPM1B質粒可產生GFP蛋白,FLAG-TRM59(FL)質粒可產生含R、B、C和TM功能區的蛋白、FLAG-TRIM59(R+B)質粒可產生含R,B功能區的蛋白、FLAG-TRIM59(R)質粒可產生含R功能區的蛋白、FLAG-TRIM59(△R)質粒可產生含B、C和TM功能區的蛋白,分別利用FLAG抗體和GFP抗體對①至⑤實驗細胞裂解液中的蛋白質進行檢測,再利用GFP抗體對上述FLAG抗體免疫沉淀中的蛋白質進行檢測,結構如圖4中膠片三所示,若TRIM59蛋白與PPM1B能結合,則結果呈陽性,圖4中膠片三②③④為陽性結果,說明兩蛋白能結合,而第⑤組因缺少R功能區,結果呈陰性,說明TRIM59蛋白通過R結構與PPM1B結合。
(4)根據題干可知,TRIM59蛋白能介導泛素化途徑降解PPM1B蛋白,而PPM1B蛋白能夠使某種蛋白去磷酸化進而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說明兩者的量此消彼長,呈負相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怀远县| 宜阳县| 鸡泽县| 托里县| 宁化县| 邢台县| 东明县| 长海县| 鄂温| 菏泽市| 赤壁市| 剑河县| 武穴市| 呼和浩特市| 五莲县| 大田县| 衡东县| 彭水| 建德市| 上蔡县| 万源市| 瑞安市| 专栏| 合水县| 根河市| 包头市| 扎鲁特旗| 甘泉县| 灯塔市| 攀枝花市| 关岭| 仁怀市| 福鼎市| 瓦房店市| 民勤县| 鸡东县| 托克托县| 河南省| 德江县|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