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七年級歷史(開卷)注意事頂:1、本試卷分第1卷(選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第1卷(選擇題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學習歷史應豈握歷史發展的分期及其階段特征。下面所示時間軸中①處對應的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是()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0年581年907年136B—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蘋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同與發展2.古人評論騎朝大運河說:“天下轉遒,仰此一渠。”指是附朝大運河的主要功能(A.灌溉B.泄洪C.運輸D.飲水3.某班歷史小組對隋朝的歷史進行研究后,針對情朝滅亡的原因進行總結。,下列結論中恰當的一項是()A.大運河的開鑿B,農民起義的爆發G.隋揚帝的暴政D.災荒連年4.唐太宗說:人更限見自已,一定要有明倪:皇帝想要知逾自已的吐紺,一宛要俗助忠臣。因此他()A.重視效育B信凈節位G.輕福海畎D.提心納5.“憶普開元全熊日,小邑猶覆萬家室。稻米甌脂粟米白,公私倉座俱豐實。”詩中憤景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文帝和景帝重視“以德化民”B,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C.唐玄宗實行一系列改革D.王安石變法、6.唐代出現了一種新式衣業生產工具。它輕便靈巧,操作時可自如地控剃入土深淺,回轉省力,適于揞耕細作。下列工具與此敘述相符的是()D7.海外的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被稱為“唐人街”。海外華人自稱為“唐人”的原因是()A,喜歡唐朝的服裝B.唐朝在世界歷史上享有較高的盧望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8.唐代有一位詩人,他的詩反映了動荔時代人民的苦難,表現了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被稱為“詩史”,這位詩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建9.在我國古代,德才兼備的人通常被成為“圣人”。“詩圣”指的是()A.李白B.白居易C.杜收D.杜甫10.菜同學進行研究性業習,搜巢了“視之湘”“開元格仕”“玄樊西行”“遐齊使”神:料.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A.統一多民族煙家的建立與鞏周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山.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11.觀察下圖唐朝落郭出上的文物,這些出土文物說明(A.唐代沒有統一的貨幣B.唐代中外貿易十分繁強C.中國唐代蘊葬出士的文物多.D.唐代與日本、新羅交往密切12.某同學編了一個反映瘤朝社會現象的小測本,下列不符合史實的是()A.外國人在朝經商、做宮B.人們欣賞異域風情的舞超C.婦女們騎馬出游,打馬球D.人們在“坊”購買外來的沉香13.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潮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闊、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這位“偉大僧人”是()A釋迦牟尼B.玄類C鑒真D.酈道元14.唐朝從“小邑猶救萬家完”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是()A,開鑿運河B.安史之亂C.黃巢起義D.靖康之變15.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權更迭,這種局面說明“五代十國”的實質是()朝代后梁后唐建立者朱溫李存蹈稱帝前身份唐朝節度使唐朝晉王A.藩鎮割據的延續B.宦官專權的結果C.民族政權并立D.階級矛盾尖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