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翼少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細胞》練習題一、選擇題1.獼猴桃風味獨特,酸甜適口。《本草綱目》中記載:“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獼猴與獼猴桃共有的細胞結構不包括( )A.細胞膜 B.細胞壁 C.細胞核 D.細胞質2.如圖是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物像,可能的原因是( )A.涂抹不均 B.蓋蓋玻片操作不當C.染色不均 D.放大倍數過大3.新鮮桑葚中會出現一些小蟲子,大部分小蟲子其實是果蠅的幼蟲。與桑葚成熟的果肉細胞相比,果蠅幼蟲不具備的細胞結構是( )A.葉綠體和細胞壁 B.細胞壁和液泡C.細胞核和液泡 D.細胞核和細胞壁4.一個草履蟲每天大約能夠吞食43000個細菌,故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能力。這與它體內的某種結構有關,該結構是( )A.體表 B.食物泡 C.伸縮泡 D.收集管5.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的材料,必須( )A.薄而透明 B.完整的 C.新鮮的 D.干燥的6.下列物質中屬于有機物的是( )A.核酸 B.水 C.氧 D.無機鹽7.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與能量B.細胞壁可以控制物質進出細胞C.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D.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8.用顯微鏡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如果選擇10×目鏡和40×,則細胞放大倍數是( )A.10× B.40× C.400× D.50×9.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在玻片中央分別滴加( )A.都是生理鹽水 B.生理鹽水、清水 C.清水、生理鹽水 D.都是清水10.下圖是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觀察到視野④后,該同學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可觀察到視野②B.要使視野①的亮度增加,把顯微鏡移到明亮處即可C.由②到⑤的過程中先后經歷了移動載玻片、轉動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對光等D.按照正確的操作順序,該同學觀察到的視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二、判斷題11.一個草履蟲每分鐘大約能吃掉30個細菌,每天能吃掉43000個細菌,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12.判斷下列有關單細胞生物的說法是否正確。(1)單細胞生物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也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草履蟲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這是細胞分裂和分化的結果。( )13.用鋼筆畫細胞結構簡圖時,要注意用粗線表示圖中較暗的地方。 ( )1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要想探索生命的奧妙,必須從了解細胞開始。(1)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其中細胞膜可以控制物質的進出。( )(2)鮮榨橙汁主要來源于橙子細胞的細胞質。( )(3)杜鵑(植物)葉肉細胞與杜鵑鳥的細胞相比,前者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4)動、植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15.判斷下列關于使用顯微鏡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對光完成的標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 )(2)用顯微鏡觀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3)觀察時,用一只眼看著目鏡,另一只眼睜開的目的是便于畫圖。( )(4)當光線較暗時,用反光鏡的凹面來對光。( )三、綜合題16.下圖是成熟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對細胞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 ] 。(2)水稻吸收含硅的無機鹽多,而吸收含鈣的無機鹽少,主要是因為[ ] 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3)控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象的物質存在于[ ] 中。(4)此圖是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做出判斷的依據是該細胞具有以下三種細胞結構,分別是:細胞最外層的[ ] ;具有貯藏功能的結構是[⑤] 。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⑦] ,該細胞器能進行光合作用。17.據圖填空。(1)用來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有 (填兩個結構名稱)。(2)調焦過程中,下降鏡筒時,眼睛應注視[ ](填圖中數字)。能快速升降鏡筒的結構是[ ] 。(3)顯微鏡視野中由圖乙A變為B的情況,需要向 方移動裝片。(4)顯微鏡視野中由圖乙C變為D的情況,是調節了[ ] ,使用了高倍物鏡的結果,此時視野較之前變 (填“亮”或“暗”)。18.下圖為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及相關操作,據圖回答問題:(“[ ]”中填序號,“_____”上填文字)(1)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鏡筒下降時眼睛應該注視 (填“目鏡”或“物鏡”),以免壓破玻片。(2)載玻片上的字母是“q”,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3)圖甲中可以用來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是遮光器和[ ] ,⑤的結構名稱是 。(4)用圖乙的物鏡和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 和 。(填序號)(5)圖丙為顯微鏡觀察到的兩個視野,要使所觀察到的細胞 A 由視野①變為視野②,操作方法是:將玻片標本往 移動。四、資料分析題19.科學家眼中的“寵兒”草履蟲屬于動物界中最低等的原生動物。它以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據估計,一只草履蟲每天大約能吞食43 000個細菌,它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隨著科學的發展,還發現了它在醫學方面的許多重要價值,例如用它的水溶性提取物,可以較準確地診斷消化系統的癌癥和乳腺癌等疾病。根據草履蟲纖毛的特點,科學家研制了一種新型的潛艇“發動機”,它是普通螺旋槳功能的10倍。他們還從草履蟲靈活的動作中受到啟發,并將其應用于魚雷艇中,使其能在水中原地旋轉,碰到障礙物時能夠靈活地轉向、后退或前進。開動大腦思考:(1)草履蟲取食細菌對自然界有什么意義 (2)草履蟲的用途有哪些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B A A B C C D11.正確12.(1)正確(2)錯誤13.錯誤14.(1)正確(2)錯誤(3)正確(4)錯誤15.(1)正確(2)錯誤(3)正確(4)正確16.(1)④細胞壁(2)③細胞膜(3)①細胞核(4) ④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17.(1)遮光器、反光鏡(2) ④ 粗準焦螺旋(3)右下(4) ③轉換器 暗18.(1)物鏡(2)b(3) ⑥反光鏡 細準焦螺旋(4) ③ ①(5)右下方19.(1)草履蟲取食細菌,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2)①可以凈化污水;②在醫學界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③用于仿生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