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2025年春學期八年級下冊期中歷史試卷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隆重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 )A.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 B.討論土地改革 C.和平解放西藏 D.決定抗美援朝2、下圖所對應的歷史事件“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下列對“新紀元”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人民實現當家作主地位B.中國大陸已經獲得全部解放C.我國封建土地制度徹底摧毀D.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3、某記者在一則報道中寫道:“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這指的是( )A.渡江戰役的勝利 B.開國大典的舉行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海南島的解放4、歷史譜寫著歌曲,歌聲凝聚著歷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B.轉戰陜北,斗智斗勇C.決戰平津,甕中捉鱉 D.渡江戰役,一往無前5、下列有關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解放了農村生產力C.把地主所有土地分給農民 D.為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6、毛澤東曾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為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新中國采取的行動是( )A.改造社會主義工商業 B.開展第一個五年計劃C.在西部新建工業體系 D.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7、據1954年9月《人民日報》報道:在全國人民普選的基礎上,各地選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數民族代表,147名婦女代表。這些代表齊聚北京中南海參加會議,共商國是。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開國大典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8、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A.抗美援朝——大大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B.土地改革——建立土地公有制C.三大改造——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D.西藏和平解放——祖國統一9、如圖所示三幅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第一個五年計劃 D.三大改造10、數據分析是經濟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圖所示數據變化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1952年和1956年中國經濟成分比重統計圖A.私有經濟完全消失殆盡 B.綜合國力得到顯著提高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D.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11、“……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上述認識來自(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12、20世紀50年代,“大躍進”時期出現了許多標語,例如“一個蘿卜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等,這些標語能夠充分說明當時( )A.經濟建設缺乏經驗 B.中國科技領先世界C.農業現代化的結果 D.農民生產積極性高13、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不屬于這個時期的是( )A.焦裕祿 B.王進喜 C.雷鋒 D.鄧小平1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下列與之最符合的是( )A.開天辟地 B.生死攸關 C.偉大轉折 D.當家作主15、“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我們黨和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志是(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B.中共十五大的召開C.鄧小平南方談話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6、據鳳陽縣小崗村生產隊副隊長嚴宏昌回憶,小崗村于1979年秋天獲得豐收,當年油料作物總產量35200斤,賣給國家24933斤,而小崗村實際油料任務是300斤,一下子就完成了百十年的任務。這一情景的出現是由于(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進行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D.人民公社的完全建成17、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中央決定建立(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實行三大改造C.實施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D.建立經濟特區18、1990年,上海浦東地區生產總值60億元,2019年提高至1.27萬億元。以上變化主要原因是( )A.經濟全球化趨勢 B.中國經濟大幅增長C.對外開放的推進 D.上海地理位置優越19、編制歷史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好助手。對下圖年代尺解讀最全面、最準確的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C.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 D.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探索20、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它的基本內涵是( )A.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B.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C.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 D.祖國統一、科技發達、社會和諧二、列舉題(每小題2分,共8分)21、根據提示信息寫出相關的內容。(1)新中國的國歌—— 。(2)新中國的國旗—— 。(3)新中國的紀年方法—— 。(4)請列舉出兩位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 。三、綜合題(22題13分,23題19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諸位代表先生們,全國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協商會議現在開幕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恢復了政治協商會議。 ——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1949年9月21日)材料二:到了中午,廣場上人山人海,形成了歡樂的海洋……下午3時,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廣場上頓時安靜下來。在鴉雀無聲中,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谷宗藩材料三:正當中國人民為爭取財政經濟狀況的全面好轉而斗爭的時候,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面對嚴重威脅,毛澤東、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膽識和氣魄,作出重大決策——抗美援朝。(1)材料一中會議通過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什么?(4分)(2)材料二回憶的是什么歷史事件?有人指出材料二中關于毛主席講的那句話記述有誤,如需進一步驗證這一材料的可靠程度,應當尋找什么類型的材料?(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3分)(4)請結合上述材料,擬一個主題。(2分)23、農村、農業、農民合稱為“三農問題”,是中國的首要問題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重視“三農問題”,先后實行了一系列運動或政策,對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夢想實現】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1)材料一中幫助農民實現夢想的是什么運動?這一運動的基本完成對我國的經濟有什么影響?(4分)【由分到合】材料二 農村經濟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勞動生產率低下,假如其自由發展,可能會導致農村貧富兩極分化,如果不引導農民走組織起來的路,不僅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而且農村也不可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糧食、輕工業原料等條件。 ——《歷史縱橫》(2)依據材料二指出引導農民走“組織起來的路”的原因?指出1953年國家在農業方面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4分)【新的創舉】材料三 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戶”的字據,這件事情當時在全國引起極大爭議。但是1979年秋小崗村卻迎來了從未有過的大豐收。小崗人第一次向國家交了公糧,家家戶戶囤滿了糧食。鄧小平從這件事情看到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方向,滿腔熱情地給了支持。(3)以下表述是從材料三中得出的,請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2分)A.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 (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導致小崗人經濟狀況出現虧損。 ( )(4)結合材料三,指出“中國農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對“三農問題”有何影響?(5分)(5)綜上所述,給我們什么啟示?(4分)人教版2025年春學期八年級下冊期中歷史試卷答案解析1——5、AACAC6——10、BCADD11——15、AADCA16——20、CACBA21、(1)《義勇軍進行曲》(2)五星紅旗(3)公元紀年(4)黃繼光、邱少云22、(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2)開國大典;第一手史料(3)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嚴重威脅我國安全(4)新中國的成立與鞏固23、(1)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準備了條件(2)小農經濟,勞動生產率低下;農村出現貧富分化;不能為國家工業化準備條件。 引導農民參加農村生產合作社(3)A.√ B.×(4)措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影響: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民收入和農業生產都得到了提高。(5)發展經濟要遵循客觀規律,符合本國國情;國家政策符合農民利益,就能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的發展;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學校: 考號: 姓名: 班級:※※※※※※※※※※※密※※※※※※※※※※※※※※※※※封※※※※※※※※※※※※※※※※※※※※※※ 線※※※※※※※※※※※※※學校: 考號: 姓名: 班級:※※※※※※※※※※※密※※※※※※※※※※※※※※※※※封※※※※※※※※※※※※※※※※※※※※※※ 線※※※※※※※※※※※※※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