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七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總分核分人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市、區、鄉2.仔細審題,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潔。3.考生完成試卷后,務必從頭到尾認真檢查一遍。學校非選擇題題號選擇題131415班級得分姓名選擇題答題框涂卡注意事項:1.使用考試專用扁頭2B涂卡鉛筆填涂,或將普通2B鉛筆削成扁鴨嘴狀填涂。2.涂卡時,將答題紙直接置于平整的桌面上,或將答題紙置于硬質墊板上填涂。一考場定不能將答題紙置于軟墊或紙張上填涂。3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后,重新填涂所選項。4.填涂的正確方法:圓錯誤方法: 0Z考號1[AJ[B][C][D]6[A][B][C][D]11[AJ[B][c][D]2[A][B][C][D]7[A][B][C][D]12[A][B][c][D]3[A][B][c][D]8[A][B][C][D]座位號4[A][B]C][D]9[A][B][c][D]5[A][B][c][D]10[A][B][c][D]得分評卷人一、選擇題。(本題12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隋朝的政治中心位于北方,北方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仍然需要江準地區提供大量的糧食和物資。由于陸路運輸速度慢、運量小且費用高昂,無法滿足北方的需求。為解決此問題,隋朝統治者()線A.攻滅了陳朝B.三次征伐遼東C.創立了殿試D.開鑿了大運河2.地方將領割據成勢,擁兵自重,這大大刺激了他們奪取更大、更高權力的欲望和野心。因之,藩鎮頭子發動一場為爭奪李唐王朝最高統治權的叛亂,就是勢所難免的了。果不其然,身兼河東、平盧、范陽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及其部將史思明利用了這種種矛盾,發動了大規模的血腥叛亂。這里的“血腥叛亂”指的是()A.隋末農民大起義B.安史之亂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C⑤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瑞APPC.八國之亂D.黃巢起義3.后梁的建立,基本上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標志著唐末的藩鎮割據分裂混亂局面走向局部的地區統一。后唐進一步統一了北方。南唐雖沒統一南方,但滅了閩與楚兩個政權,為后來的統一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后周的三次統一戰爭,為北宋統一全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材料旨在說明五代十國時期()A.藩鎮割據政權更迭B.統一是歷史發展趨勢C.武將專權危害巨大D.各族交往進一步加強4.下表是某中學七年級歷史興趣小組整理的歷史復習提綱,該復習提綱的主題是(提綱印刷術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晚唐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天文學僧一行制作的《大衍歷》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之一,準確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醫學唐高宗時期,編修了《唐本草》,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須布的藥典;孫思遂的《千金方》對中醫理論和實踐有重大貢獻思想家韓念強烈枰擊佛教,主張復興儒學;柳宗元認為人們掌握了客觀規律,可以支配自然詩歌李白的詩具有浪漫情懷;杜甫的詩風淳樸厚重;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A.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與交往B.北宋的政治C.隋唐時期的科技與文化D.元朝的統一5.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針,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的社會風氣。其中主要的是形成了讀書之風。由于重視文官,許多有才華的文人通過考試進入政壇,形成了一個以文人為主的官僚體系。材料表明崇文抑武方針()A.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B.提高了文人政治地位C.結束了國家分裂局面D.促進了文化教育發展6.青苗法、募役法、均輸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等是為理財改革的法案;減兵并營、將兵法、保甲法等屬于整軍舉措。由此可知,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強思想控制B.實現富國強兵C.加強經濟控制D.消除藩鎮割據7.右圖是河北宣化張匡正墓穴出土的遼墓壁畫《備茶圖》,壁畫中描繪的茶具與烹茶程序,皆體現出唐宋茶法在遼地的影響。該壁畫最能佐證宋遼時期()A.民族文化的交融B.民族政權的對立C.海路交通的發達D.農業技術的進步7題圖C③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瑞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