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陽七年級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共8頁。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座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考試結束后,將試卷、答題卡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15分)中說明: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答案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1.歷史學家費正清說,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兩種夢想推動著: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社會差別。把第一種、第二種夢想變為現實的標志分別是A.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B.抗日戰爭、土地改革的完成民中學行C.開國大典、土地改革的完成D.港澳回歸、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觀察右邊圖片,與之相符的場景是A.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B.唇亡齒寒安危系,義旗跨江助友鄰C.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D.一夜東風滿塞邊,包干號角動山川3.人民幣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在1953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壹分錢上的圖案是一輛車;貳分錢上的圖案是一架準備起飛的飛機,這些設計寓意我國A.開始大規模工業建設B.成為世界工業強國0合的(C.農業發展水平的進步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代)1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七年級第1頁共8頁4.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動高峰出現在1952-1957年,城市職工的人數從1603萬增加到3101萬,當時東北三省成為主要的人口遷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動A適應了士地改革的需要B.加快了農業集體化進程C.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D.有力支援了工業化建設5.新中國建立初期,一名資本家這樣說:“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它比起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額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該言論相關的史事是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運動6.“中共八大召開,距離1945年的七大召開,已經過去了11年。這11年間,先后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國民經濟恢復、抗美援朝勝利、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重大成果等歷史性成就。為了加強執政黨的建設,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共八大應運而生。”據此判斷該論述中共八大A時間和內容:共裝B原因和結果深碎礎綠生提到站日團好C.背景和目的D.背景和作用7.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一一《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B.經濟建設的發展.0C.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效D.經濟特區的建立為出骨知年于燕8.1984年,大連、秦皇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工業總產值合計為1589.6億元,比上年增長11.5%,簽訂利用外資合同數目及協議金額,相當于1983年前5年的總和。材料表明A.國有企業改革正式啟動B.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深化C.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9.1992年2月,上海《文匯報》連續發表《堅持“一個中心”》等評論文章,緊接著《深圳特區報》也連續發表《要敢闖》等八篇重點評論文章,同時《人民日報》也刊發了《改革的膽子再大一點》等社論或文章。這一現象的出現是由于A.家庭聯產承包費任制的推廣B.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父5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D.鄧小平“南方談話”的鼓舞10.如右圖中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和貨物出口10602億元17.9萬億額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鄉鎮企業的發展570億元22萬億B.建立經濟特區,甲則人網公,C.實行計劃經濟體制2001年2020年2001年2020年D.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和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2001年和2020年中國貨物出口顏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七年級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