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梁寧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專題:電磁感應(yīng)中的雙桿問題人教版(2019年)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第二章 電磁感應(yīng)物理也瘋狂目錄無外力等距01.有外力等距02.無外力不等距03.有外力不等距04.無外力等距01.1.電路特點:桿2相當(dāng)于電源;桿2的安培力為阻力;桿1受安培力為動力,運動后產(chǎn)生反電動勢。2.電流特點:3.安培力特點:v012桿2減速、桿1加速,兩棒的相對速度v2-v1變小,回路中電流變小。無外力等距01.5.兩桿的運動特點:桿1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桿2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直至共速。v0tv共Ov4.加速度特點:加速度減小6.最終狀態(tài):兩桿共同做勻速直線運動無外力等距01.加速度最大時(電流最大):7.加速度與電流極值:加速度最小時(電流最小):無外力等距01.2.電荷量1.共速時速度兩棒受到安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系統(tǒng)合外力為零,系統(tǒng)動量守恒。v012無外力等距01.3.相對位移v012無外力等距01.系統(tǒng)機械能的減小量等于內(nèi)能的增加量。(類似于完全非彈性碰撞)兩棒產(chǎn)生焦耳熱之比:v012無外力等距01.vv001122初速度的提供方式不同磁場方向與導(dǎo)軌不垂直兩棒都有初速度兩棒位于不同磁場中無外力等距01.無限長的平行金屬軌道M、N,相距L=0.5m,且水平放置;金屬棒b和c可在軌道上無摩擦地滑動,兩金屬棒的質(zhì)量mb=mc=0.1kg,電阻Rb=RC=1 ,軌道的電阻不計.整個裝置放在磁感強度B=1T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與軌道平面垂直(如圖).若使b棒以初速度v0=10m/s開始向右運動,求:(1)c棒的最大加速度;(2)c棒的最大速度。BMcbN無外力等距01.【參考答案】AC(多選)(2019·全國卷Ⅲ·19)如圖,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有兩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內(nèi)的足夠長的平行金屬導(dǎo)軌,兩相同的光滑導(dǎo)體棒ab、cd靜止在導(dǎo)軌上.t=0時,棒ab以初速度v0向右滑動.運動過程中,ab、cd始終與導(dǎo)軌垂直并接觸良好,兩者速度分別用v1、v2表示,回路中的電流用I表示.下列圖像中可能正確的是( )無外力等距02.1.電路特點:桿2相當(dāng)于電源,其安培力為阻力;桿1安培力為動力。2.運動分析:最初階段,a2>a1,桿1:桿2:(v2-v1)IFAa1a2當(dāng)a2=a1時v2-v1恒定I恒定FA恒定兩棒勻加速桿1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運動,桿2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F12無外力等距02.3.穩(wěn)定時的速度差v2Otvv1無外力等距02.(多選)(2020·全國卷Ⅰ·21)如圖,U形光滑金屬框abcd置于水平絕緣平臺上,ab和dc邊平行,和bc邊垂直.ab、dc足夠長,整個金屬框電阻可忽略.一根具有一定電阻的導(dǎo)體棒MN置于金屬框上,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動金屬框,運動過程中,裝置始終處于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MN與金屬框保持良好接觸,且與bc邊保持平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A.金屬框的速度大小趨于恒定值B.金屬框的加速度大小趨于恒定值C.導(dǎo)體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趨于恒定值D.導(dǎo)體棒到金屬框bc邊的距離趨于恒定值【參考答案】BC無外力不等距03.1.電路特點:桿1相當(dāng)于電源;其安培力為阻力。桿2安培力為動力,運動后產(chǎn)生反電動勢。2.電流特點:隨著桿1的減速、桿2的加速,回路中電流變小。最終當(dāng)Bl1v1= Bl2v2時,電流為零。3.安培力的特點:隨電流的減小而減小4.加速度的特點:加速度先減小后不變。2v01無外力不等距03.6.最終特點:最終當(dāng)Bl1v1= Bl2v2時,電流為零,安培力為零,加速度為零,兩桿勻速。Otvv0v2v1桿1做加速度變小的減速運動,最終勻速;桿2做加速度變小的加速運動,最終勻速.5.兩棒的運動情況:無外力不等距03.1.兩桿最終速度:整個過程中兩桿動量不守恒,根據(jù)動量定理得:此時,電流為零,則2v01無外力不等距03.根據(jù)能量轉(zhuǎn)化情況,系統(tǒng)部分動能 電能 內(nèi)能2.流過某一截面的電量3.能量觀點2v01無外力不等距03. 有外力不等距04.1.運動分析:某時刻兩棒速度分別為v1、 v2,加速度分別為a1、a2此時回路中電流為:經(jīng)極短時間t后其速度分別為:兩棒勻加速!當(dāng) 時2F1有外力不等距04.由此時回路中電流為:(與兩棒電阻無關(guān))得有外力不等距04.【參考答案】AC 配套習(xí)題05. 配套習(xí)題0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