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校內期中質量檢測歷史學科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友情提示:1、答題前,考生先將學校、班級、姓名、座號和準考證號填寫清楚。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規定區域內,并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對民主人士黃炎培說:“它是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被周恩來稱為“劇本”,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一手史料是A.史書《中國現代史》B.電影《建國大業》C.開國大典現場照片D.紀錄片《新中國的誕生》3.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后,處處為群眾做好事,很快出現擁軍的熱情,他們稱解放軍為“甲薩巴”(新漢人)。1950年6-8月,各藏區共有三百多名青年加入解放軍。這有利于A.新中國的成立B.提高國際地位C.和平解放西藏D.完成土地改革4.圖1中兩位歷史人物身上體現出的共同精神是A.淡泊名利、默默奉獻B.腳踏實地、實事求是C.獨立自主、敢闖新路D.英勇頑強、舍生忘死圖1黃繼光邱少云5.“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這段話旨在說明抗美援朝戰爭A.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B.化解了中美之間的矛盾C.洗雪了中國的百年國恥D.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6.“它總結了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又適應建國后的新形勢確定了新政策,成為指導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材料中的“它”是A.《中國土地法大綱》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八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7.“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繳納的3000多萬噸糧食的地租也被免除。”這體現的是土地改革的A.背景B.過程C,評價D.結果8.圖2是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題詞和詩詞。這些共同體現了A.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一B.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多復痛C.新中國工業的起步通架途南D.新生政權得到人民擁護北圖29。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兩會”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反映我國的A.民主政治建設B.國家規劃建設C.生態文明建設D.思想理論建設10.湖南雷鋒紀念館介紹:“1955年的春天…雷鋒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張入社申請書…雷鋒堅定地回答:“這些田都是黨分給我的,我堅決聽黨的話,走合作化的道路。”材料反映出雷鋒參加了A.土地改革B.農業合作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D.包產到戶1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在實行這一“改造”過程中的重要創舉是A.建立農業合作社推動經濟發展B.在全國實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建立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D.通過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12.大慶油田建成后,一首旋律豪邁的《我為祖國獻石油》也隨之誕生。這首歌曲“記憶”的時代主題是A.社會主義建設探索艱辛前進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全面建立C.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初見成效D.新中國國防基礎建設大發展13.“1962年,他是河南蘭考縣委書記。…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癥后,仍頑強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他”是A.焦裕祿B.鄧稼先C.王進喜D.雷鋒14.20世紀70年代,思想理論界開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針對的錯誤傾向是A.“以階級斗爭為綱”B.資產階級自由化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D.“兩個凡是”方針1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后,1978年下半年,全國圍繞真理標準問題召開的討論會、座談會共有70多場。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78年年底,中央和省級報刊登載的闡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共有650余篇。據此可知該文章在當時A.破除“左”的錯誤的束縛B.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入擴展C.促進了思想解放熱潮出現D,推動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八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