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斷注意事項: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策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地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敏符合題目要求的。1.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崛起后向四周擴張。漢淮間諸國原本屬于周文化系統,至春秋中期開始長逐漸“楚化”;淮河下游群舒文化在春秋晚期也漸變成楚文化;長沙地區的百越文化到戰國早期逐漸帶有“楚”色彩。楚文化的蔓延之路見證了區A.戰爭推動了文化碰撞與交融粥B.中華文化呈現同源同向性特征C.華夏認同觀念已成普遍共識杯D.楚國實行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2.據《睡虎地秦墓竹簡·倉律》載:“縣嗇夫若丞及倉、鄉相雜以印之(使用共同印章封印糧食),期解而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戶以氣(餼),自封印,皆輒出,馀(余:多出的)之索而更為發戶。…長吏相雜以入禾倉及發,見蟓(蟲蛀)之粟積,義積之(另外堆放),勿令敗。”據此可知,秦朝A.社會救災體系趨于嚴謹規范B.倉儲安全具有一定的制度保障C.國家嚴刑峻法加重百姓負擔D.社會救濟機構呈現多元化特點3.建中元年(780年),行兩稅法并未按楊炎奏疏中的“量出制人”,而是“據舊征稅數,及人戶土客定等第錢數多少,為夏秋兩稅”,實際征收中“悉委郡國”,“具當州府應稅都數,及征納期限,并支留(中央劃撥地方)、合送(上繳中央)等錢物斛斗,分析聞奏”。據此可知,兩稅法A.導致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B.使地方勢力間利益得到協調C.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困境D.推動了賦稅折銀征收的實施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貓APP4.下面是北宋僧人釋道潛《歸宗道中》中的部分詩句。詩中所述的現象迤通轉谷口,悠悠見前村。農夫爭道來,聒聒更笑喧。數辰競一墟,邸店如云屯。或攜布與褚,或驅雞與花。A表明人口增長推動了貿易網絡化B.緣于重農抑商政策的推行C.反映了地方商業中心輻射力減弱D.帶動了農產品商品化發展5.明初以來,無功名者可擢為給事中,給事中人選來源呈“多途”特征。宣德元年(1426年),以應遵循祖宗“敷奏詳明、蒞事勤敏、智識優長、有補于政治者”的標準選任給事中,給事中大多出身進士、舉人等有科舉功名之人或國子監生。這一變化表明A.中樞權力機構產生異化B.制度運行注重成效C,科舉考核人才日益嚴格D.監察體制趨于完善6.下圖為1840~1910年在華英國建筑師群體數量的統計情況(單位:人/個)。這一現象12010080604020 0-網題661840184118451850185518601865187018751880188518901895190019051910年口香港 上海圖天津圓其他-oRIBA[注:RBA: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其他包括漢口、北京等地]A.表明列強侵略方式的轉變B.致使建筑行業被列強所壟斷C.有效改善了民眾生活條件D.客觀上推進中國近代化進程7.1914年,北洋政府因“非斯密亞當自由學說之足恃”而調整經濟法規:民營鐵路、鐵礦收歸國有的經濟法規大力推行;而《公司保息條例》因財政部拒絕將保息基金列入財政預算而被束之高閣,各種實業獎勵規則等國家干預法規也因“財政部籌款為難…仍懸而未斷”。這表明北洋政府A.經濟干預暗含了斂財動機B.鼓勵實業造成了財政困難C,外債償付的需求難以滿足D,經濟政策與西方世界同步8.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廢除舊歷,普用國歷”。然而普通民眾乃至自命為知識分子的人也“隨俗浮沉,不作除舊布新之念”。各種消費、娛樂、交往、祭祀等活動均依舊歷進行。這主要緣于A.國民政府政令缺乏強制性B.西學的科學性值得推敲C.民眾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D.傳統文化具有深厚底蘊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貓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