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聯合學業質量監測考試高二生物學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芳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4,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第1~12題,每小題2分,第13~16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唐代蘇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須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獨不用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裝置密閉發酵過程中,酒精度的變化是先增加后趨于穩定B.“蒲桃、蜜等酒獨不用曲”,說明葡萄酒的釀制不需要微生物C.釀酒中期起泡現象是微生物無氧呼吸產生的C○2釋放形成的D.工業發酵中為降低雜菌污染,發酵前需要對器具、原料等進行滅菌2.“藍碳”是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CO2,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藍碳”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實現“碳中和”。下列生產活動不利于“藍碳”的是A.圍海造地,增大耕地面積B.開發海洋牧場,發展深海漁業C.建設大壩魚道,保障魚類洄游D.禁用漁具非法捕撈海洋資源3.生態足跡反映了人類生活和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是一種用來衡量生態系統承受負荷的指標。它不僅可以反映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還能夠顯示出人類對地球的壓力。研究生態足跡對全球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生態足跡是指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的土地及水域面積B.餐廚垃圾分類、回收與利用能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可以減小生態足跡C.建立沙灘保護區、環境容納量強度的捕撈量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態承載力D.碳足跡是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和海洋面積4.如果人的食物有1/2來自綠色植物,1/4來自小型肉食性動物,1/4來自羊肉,假設能量傳遞效率是10%,請分析,人每增加1kg體重,約消耗植物A.28 kgB.10 kgC.110 kgD.280 kg5,關于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制作果酒和果醋利用的微生物分別是酵母菌和乳酸菌B.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過程中,先通氣培養,后密封發酵C.釀制果酒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30~35℃D.泡菜壇內的白膜是由產膜酵母大量繁殖形成的6.為鄉村振興賦能,某地將發展茶產業作為一項重要舉措。發展林下經濟,在茶樹下養禽、種藥、種菜等:興建生態茶園,吸引游客觀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發展林下經濟能有效提高茶園的抵抗力穩定性B.合理布設茶園生物組分遵循的生態學基本原理主要是協調原理C.研究物種組成,使茶樹成為茶園優勢種D.美化環境,吸引游客觀光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高二生物學卷第1頁(共6頁)】5339B 5Q夸克掃描王極速掃描,就是高效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