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測評卷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14—16世紀,西歐的封建關系已經得到了充分發展,并開始出現危機,在封建經濟結構內部孕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最初形態。這種“最初形態”在農業方面的表現是( )A.租地農場 B.手工工場 C.西歐莊園 D.自治城市2.“一些西歐商人繞過行會,自己購買原材料提供給手藝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傭人力上壓低價格,出售產品時抬高價格,以確保投資回報的最大化。”材料反映當時西歐( )A.生產的資本主義化 B.封建行會的發展C.手工工場分工細化 D.莊園經濟的興起3.莊園主需要大量貨幣購買城市的手工業制品,使貨幣地租于13世紀末逐漸流行,不再服勞役的農奴實際上成了領主土地的承租人,與自由佃農沒有什么區別。這種現象( )A.有利于莊園經濟延續 B.加重了農民的人身束縛C.阻礙了商品經濟發展 D.推動了社會結構的改變4.15世紀,自畫像在西歐興起,畫家開始在宗教、歷史等場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注重寫實,并強調畫中人物的獨立呈現。這表明,當時的西歐( )A.人文主義得到了傳播 B.反對君主專制成為風潮C.人們追求理性與科學 D.傳統信仰為民眾所拋棄5.“沒有文藝復興運動就不會有大學思想和學術的發展,因為哲學、自然科學、歷史學及人文科學,無一不是在文藝復興的雨露滋潤下成長的。”這說明文藝復興( )A.復興了古典文化 B.擴大了交流范圍C.推動了經濟發展 D.促進了文化繁榮6.中世紀的西歐受基督教的影響,兒童需要學習宗教入門書。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教育以培養身心健康、行為舉止得體及睿智的紳士為主要目標。這一變化反映了西歐( )A.思想解放促進教育變革 B.教育革命成為社會共識C.教育擺脫了宗教的束縛 D.資產階級政治地位提升7.15—16世紀,探險家們無法準確測量經度,船上的衛生與生活條件也十分糟糕,遠洋航行意味著冒險和死亡。然而,這一時期的探險活動卻不斷增多。其主要動力源于( )A.經濟政治利益的驅使 B.對美洲大陸的向往C.各國王室的大力支持 D.傳播基督教的信念8.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下圖中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航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9.新航路開辟以后,地中海沿岸的商業城市逐漸衰落,而大西洋沿岸新的商業中心相繼出現。由此可見,新航路開辟( )A.推動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 B.使歐洲的貿易中心發生轉移C.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D.緊密了地中海與世界的聯系10.番茄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下表反映了番茄傳播的歷程。據此可知( )1523年 由墨西哥傳到葡萄牙、西班牙1550年前后 傳到意大利1575年 作為觀賞植物,傳到英國和中歐各國18世紀中葉 開始作食用栽培A.新航路開辟推動物種傳播 B.文藝復興促進思想解放C.殖民擴張助推歐洲移民潮 D.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11.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殖民者將非洲奴隸販賣到美洲,并且在非洲的內陸地區進行了探險,發現了很多金礦和銀礦;而殖民者在亞洲進行殖民擴張的手段則以瓜分為主,他們或是建立一個殖民政府,或是控制殖民地的政府為其賣命。這表明,早期殖民擴張( )A.方式具有多樣性 B.過程具有曲折性C.以瓜分土地為主 D.具有暴力血腥性12.“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強制性遷徙,也是最殘酷的一次遷徙,大批非洲人被迫遠離家鄉,分散在世界各地,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材料描述的是( )A.鄭和下西洋 B.文藝復興C.新航路的開辟 D.“三角貿易”13.1626年,北美哈德遜河口的曼哈頓島上出現了一座名為新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為荷蘭首都)的小城;1664年,該城改名新約克(約克為英格蘭東北部的郡)。該城名字的變動反映出( )A.殖民爭奪影響局勢變遷 B.北美殖民地取得獨立C.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 D.英語成為國際語言14.16—17世紀,為爭奪美洲、非洲、亞洲的殖民地和市場,英國、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國家發動了一系列戰爭,戰爭使殖民地人民陷入沉重災難。此現象揭示了( )A.專制主義的合理性 B.民主制度的進步性C.資本積累的野蠻性 D.資產階級的先進性15.閱讀目錄能夠幫助我們把握書籍的主旨。以下選項最適合作為單元標題的是( )第五單元 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第15課 探尋新航路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A.封建時代的歐洲 B.走向近代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二、辨析改錯(8分)16.歷史人物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程。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 】(1)達·芬奇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被恩格斯稱贊“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改正: 【 】(2)英國著名文學藝術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改正: 【 】(3)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資助,麥哲倫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改正: 【 】(4)1497年,迪亞士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但丁《神曲》 記述作者夢游地獄、煉獄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達了作者的愛憎與立場拉斐爾《美麗的女園丁》 以圓潤流暢的線條把圣母、耶穌和圣約翰的優美形象和諧地組合起來,創造出充滿人間氣息的世界達·芬奇《最后的晚餐》 以《圣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為題材,畫面中的人物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摘編自《一口氣讀完歐洲史》材料二 經考證,哥倫布之所以能順利啟航,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實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貸款密不可分。當時,不僅商人還有政府官員都希望能夠找到貴重金屬和新的貿易地區。一位西班牙探險家說,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陸,是為了“給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們帶去光明,與人們渴望的一樣,他們也希望發財致富”。——摘編自劉明翰《歐洲文藝復興史》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表中作品的共同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些文藝作品誕生的背景。(4分)(2)根據材料二,簡析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4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對歐洲發展的共同作用。(2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主要的環球貿易路線(1400—1800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1400—1800年世界貿易的特點。(4分)材料二 到18世紀末葉,新的、體積龐大的必需品的交換轉變為大規模貿易。大西洋貿易的情況尤其如此,因為美洲種植園為供應歐洲……它們還必須輸入勞動力,從而,導致繁榮一時的三角貿易:歐洲的朗姆酒、布匹、槍炮及其他金屬產品運到非洲,非洲的奴隸運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煙草和金銀運到歐洲。——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根據材料二,概括16至18世紀洲際貿易發生的新變化。(4分)(3)歸納兩則材料所反映的主題。(2分)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某歷史興趣小組圍繞“甘蔗的種植與世界史”開展了調查研究,下面是他們搜集的部分資料,邀請你來完成一篇探究報告。材料 ①甘蔗最初是一種地區性的植物,史學家推測其最早種植于亞洲地區。②亞歷山大東征時,有商隊將極少量的糖從印度帶到歐洲。阿拉伯帝國向西擴張的過程中引進了甘蔗種植技術和制糖技術,使地中海沿岸各島都開始盛行甘蔗種植。③在歷次“十字軍東征”之后,歐洲人學會了甘蔗種植和蔗糖提煉技術。④15世紀中期,西非海岸地區開始種植甘蔗。⑤到15世紀末,甘蔗種植傳播到美洲。由于蔗糖貿易利潤巨大,歐洲人廣泛在美洲地區開辟甘蔗種植園。⑥甘蔗種植直接導致了跨洲際的人口大遷徙,南美地區的人口構成隨之發生了驚人的變化。⑦17世紀,甘蔗種植技術經由西班牙人傳播到大洋洲地區。——摘編自劉作奎《改變世界的四種植物》(1)根據材料,對甘蔗在各大洲的傳播與種植先后進行排序。(4分)亞洲——( )——( )——( )——(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影響世界歷史的植物——甘蔗》為題,為此次活動寫一篇歷史探究報告。(要求:邏輯清晰,文字通順,字數控制在120字以內,6分)(3)在此次探究活動中,你們會用到哪些方法來搜集資料?(2分)答案一、1.A 2.A 3.D 4.A 5.D 6.A 7.A 8.D 9.B 10.A 11.A 12.D 13.A 14.C 15.B二、16.(1)× “達·芬奇”改為“但丁”(2分)(2)√(2分)(3)× “麥哲倫”改為“哥倫布”(2分)(4)× “迪亞士”改為“達·伽馬”(2分)三、17.(1)共同點:以宗教為題材;體現人文主義精神。(2分)背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突破封建神學的束縛。(2分)(2)文藝復興解放思想(提倡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為新航路的開辟奠定思想基礎;文藝復興時期的商業發展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物質支持;新航路開辟實踐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想,使人們的思想更加解放,眼界更加開闊。(任答2點,4分)(3)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推動歐洲進入近代社會)。(2分)18.(1)貿易路線多、規模大、范圍廣;海路、陸路貿易并存;貿易伴有殖民掠奪;白銀成為世界貨幣;白銀主要流向亞洲;亞洲在世界貿易中占有優勢。(任答2點,4分)(2)必需品成為主要商品;三角貿易盛行;勞動力(奴隸)成為商品;逐漸形成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任答2點,4分)(3)世界市場初步形成。(2分)四、19.(1) 歐洲(1分) 非洲(1分) 美洲(1分) 大洋洲(1分)(2)【示例】影響世界歷史的植物——甘蔗(1分)隨著古代帝國的擴張和交流,甘蔗的種植區域不斷擴大,促進了文明間的交流。新航路開辟之后,甘蔗種植傳播到世界各地,殖民者在蔗糖貿易中獲取了大量財富,積累了原始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在美洲的甘蔗種植園不斷擴大規模,并從非洲販賣黑人作為勞動力,使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導致了非洲的落后。(從文明交流、資本原始積累、對殖民地的破壞中任選兩個角度回答,4分)總之,甘蔗的種植與生產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1分)(3)查找課本;篩選網絡資源;觀看紀錄片;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去歷史檔案館調研等。(任答2點,言之有理即可,2分)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