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在湖北屈家嶺遺址,考古工作者發掘出距今約5100年的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以及大量稻作遺存、磨光黑陶等。這些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 )A.炎黃部落起源 B.原始農耕生產 C.史前制瓷技術 D.大禹治水過程2.春秋戰國是中國社會大變革時期,維系周王室的各種制度逐漸遭到破壞,直到完全崩潰,新的治國方略涌現。其中老子的治國主張是( )A.無為而治 B.以法治國 C.以德治國 D.選賢治國3.最高統治者不再用間接統治地方的傳統方式來管理國家,而是變成了向地方派遣直屬中央的官吏來進行直接統治,與這一轉變直接相關的是( )A.世襲制的開始 B.分封制的確立 C.郡縣制的推行 D.行省制的建立4.下圖是小歷同學根據課堂學習內容繪制的思維導圖。依此判斷,他學習的是( )A.江南地區的開發 B.北方各族的內遷C.黃河流域的統一 D.中外文化的交流5.“中國的文化就陸地情況來看,它越過亞洲中部,打開了通往印度、西域的道路”。為此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A.張騫、鑒真 B.張騫、玄奘 C.鑒真、鄭和 D.玄奘、鄭和6.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而他則沖破傳統局限,“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詞風豪邁而飄逸,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一起,達到引人入勝、激發情感的藝術效果。他是( )A.李白 B.蘇軾 C.關漢卿 D.曹雪芹7.“它設立于雍正年間,為清代所獨創,它直接聽命于皇帝,隨時承旨,隨時草詔辦理。”材料中的“它”是( )A.軍機處 B.錦衣衛 C.東廠 D.伊犁將軍8.“直到受了英法聯軍及太平天國運動的痛苦,然后有了奕 、曾國藩、李鴻章等領導的自強運動,這個運動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應付大變局的方案。”這場“自強運動”指(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9.1895年,臺北市民鳴鑼罷市,集會抗議割臺,阻止餉銀運出,一批臺灣愛國官紳紛紛上書清政府,反對割臺。引發上述事件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0.下圖是1912年四川軍政府鑄造的銀幣,銀幣背面上方鑄“中華民國元年”,中間鑄刻的篆書“漢”字取代了慣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權的蟠龍圖案。這一變化可以佐證辛亥革命(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實業救國熱潮C.廢除科舉制度 D.推翻北洋軍閥統治11.1919年5月,北京城到處張貼了《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宣言》號召“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在此一舉”產生的歷史影響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專制腐朽統治 B.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C.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D.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12.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里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這個地方是( )A.井岡山 B.延安 C.瑞金 D.湘潭13.照片定格歷史瞬間。以下抗日戰爭中的四幅圖片最能體現( ) 抗戰時期中共中央所造地+延安 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 彭德懷在前線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A.全民族團結一致共御外侮 B.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C.人民游擊戰爭的強大威力 D.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14.我國當代著名詩人何其芳在《我們最偉大的節日》中寫道:“你新的中國,人民的中國啊,你終于在舊中國的母體內生長,壯大,成熟,你這個東方的巨人終于誕生了。”這個“東方巨人”的誕生標志著中國( )A.大陸獲得了完全的統一 B.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改變C.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D.徹底廢除封建土地制度15.1971年10月,新聞媒介評論道:“中國是在自己不在場的情況下,受到聯大三分之二以上國家的祝福,使聯合國發生根本變化。”這里的“根本變化”是指(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了國際共識B.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C.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兩國已經正式建交16.如圖的三幅圖片能夠反映出我國( )A.農村經濟改革逐步推開 B.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啟 D.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化17.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安全順利出艙,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同一領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 B.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交接入列C.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D.發現了能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18.“在歷史的某個時刻,在歐洲狹窄的一隅,生活著五百萬陸地和海島居民,他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卻創造了最原創、最絢麗的文化、商業、社會秩序和政治——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臘文明 B.法蘭克文明 C.拜占庭文明 D.阿拉伯文明19.如下資料卡解釋的是( )A.封君封臣制 B.西歐莊園 C.城市自治 D.大學興起20.他主張一切動植物并非來源于各種形式不同、永遠不變的種類,現代世界上一切物種都是數百萬年來經過許多變化和改良的結果。“他”是( )A.牛頓 B.達爾文 C.福特 D.居里夫人21.從英語的發展過程看,每一個重大歷史階段都會產生大量反映鮮明時代特征的新詞。以下四組詞匯中,最有可能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的是( )組別 新詞A potato (馬鈴薯, 原產地美洲)、maize(玉米, 原產地美洲)B telephone (電話)、telegraph (電報)、electron(電子)c tank (坦克)、machine gun(機關槍)、gas mask (防毒面具)D e-mail (電子郵件)、website (網址)、blog(博客)A.A B.B C.C D.D22.抓關鍵詞有助于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攻占冬宮”“蘇維埃政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等關鍵詞可用于學習( )A.俄國十月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 C.印度民族大起義 D.日本明治維新23.“全球南方”指“遭遇”過西方的沖擊,曾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又在非殖民化進程中持續“覺醒”的發展中國家。以下史實能夠印證“全球南方”崛起的是( )A.北約華約的對峙 B.不結盟運動興起 C.福利國家的建立 D.世貿組織的成立24.2024年11月25日,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賬號發文,表示自己上任后將對進口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關稅,并同時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征25%的額外關稅。該事件表明( )A.世界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 B.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建立C.逆全球化的現象有所抬頭 D.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二、材料題25.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戰國是一個群雄并峙、戰爭不已的動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族群大融合的時代。連年的兼并戰爭促成了區域性的政治統合和族群融合,“諸夏”凝聚為“華夏”,與“四夷”等族群共同融匯成華夏共同體,如江河匯入湖海一樣再也無法分割,列國林立的局面最終被統一多民族王朝所取代。材料二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部分目錄第五講 大一統與中華民族初步形成(秦漢時期)第一節 構建大一統政治秩序第二節 形成統一經濟體系……第四節 深化文化交融格局材料三 646年,唐太宗北上舉行了規模宏大的“靈州盛會”,會見了敕勒諸部首領及使者。唐太宗的真誠之舉促使漠北各部主動內附,它們以能受到唐太宗冊封為榮,并主動請求尊奉唐太宗為“天可汗”,以表對唐太宗的尊稱和擁戴。這表明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族群諸部在血緣、地緣、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進一步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進一步發展。材料四 1902年,梁啟超最早、正式提出“中華民族”概念。1935年,田漢、聶耳譜寫的歌曲一經誕生即迅速傳唱大江南北,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更警醒各族兒女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而英勇抗爭。——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潘岳等《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1)根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戰爭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列舉秦始皇為“形成統一經濟體系”、漢武帝為“構建大一統政治秩序”所采取的措施。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太宗能被漠北各部擁戴為“天可汗”的原因,并再舉一例唐朝發展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關系的史實。 (4)根據材料四,寫出該“歌曲”的名稱,并簡述該歌曲在當時起到的重要作用。 (5)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的因素。 三、綜合題2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家書以樸素的筆觸,勾勒出親情背后的大時代,折射出中國人深深的家國情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物卡片 家書內容節選人物① 方聲洞 (1886—1911) , 出身富商家庭,青年起便有報效祖國之壯志。1911年4月參加黃興等人領導的起義,激戰中不幸身亡,時年25歲,為……七十二烈士之一。這是他起義前寫下《稟父書》。 “迄于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禍,已在目前。滿洲政府……必欲斷送我之土地于外人,然后始大快于其心……邇者與海內外諸同志共謀起義,以撲滿洲政府,以救祖國。”人物② 牟敦康 (1928-1951) , 山東日照籍的革命戰士。1951年4月,他在沈陽接到了父親的來信,鼓勵他大膽出國征戰。這是1951年8、9月間牟敦康在緊張的訓練之余給父親寫的回信。 “最近將接受新任務,有可能較長期間不能通信,父可不要掛念。多少年來我很渴望著這種改變,決心在那新的環境中、戰斗中作出好的成績來,以回答黨多年來的培養與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親聽到我的好消息。”人物③ 李振華(1909-1988) , 在革命戰爭年代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黨的干部。李振華的老父親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對有些事情看不慣、想不通,經常給兒子寫信反映家里的事情,這是李振華1955年寫給父母的回信。 “您信中談到咱們賣給國家余糧七百斤,這是應當的……又談到土地入了社啦,下年有好處……國家正在建設之際,特別是重工業建設需要更多的資金和糧食供應,解決工廠工人和國家軍隊的需要。現在這樣做,今后更應該繼續積極做下去。”(1)根據材料概括人物①方聲洞與“諸同志共謀起義”的背景,并回答這次起義的名稱。 (2)指出人物②牟敦康“出國征戰”所代表的歷史事件,并列舉一位與牟敦康同時期的戰斗英雄。(3)人物③李振華家書中提到的“土地入了社”是哪一歷史事件 這一時期國家的“工業建設”又有怎樣的意義 (4)從上述三位歷史人物及其家書中任選其一,圍繞“家書中的時代精神”加以論述。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至少60字及以上) 27.近代以來,大國以海洋為舞臺進行角逐爭奪,通過對海洋的控制實現對國際秩序的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紀,大航海時代到來,最先有組織地開展大航海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兩國的海外拓殖過程中,從歐洲經印度洋到達亞洲的航線、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航線以及環球航線均被開辟出來。……而到了17、18世紀西、藺的海上強國地位遭到了英國、荷蘭、法國等國的相繼挑戰,最終在19世紀初英國以勝利者的姿態,結束了歐洲長達200多年的海洋爭霸史。19世紀后期德國企圖大力發展海上力量,挑戰英國的霸權,武力奪取“日光下的地盤”。1914年以英德為主要對手的戰爭爆發,……戰后美日兩國在太平洋戰略上又形成了尖銳的對峙,日本認為華盛頓會議的結果對其安全以及在中國的利益構成了威脅,從而對美國極端仇視,為日美爭奪太平洋霸權埋下了種子。之后的二戰,……世界海洋霸主的權杖被悄悄轉移到美國手中。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力圖憑借其強大的實力主導世界海上秩序,而印度、中國、東盟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注意發展自己的海上力量,這種海上“一超多強”格局的發展,必將對國際秩序的重塑產生重要的影響。——摘編自《海洋大發現與國際秩序的建立》(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航海時代”分別開辟“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航線”和“環球航線”的兩位航海家。 (2)根據材料指出19世紀初的世界海上霸主是哪個國家 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國能成為海上爭霸“勝利者”的原因。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后期德國挑戰英國的霸權引發了哪一場戰爭 并列舉二戰中日本的一個行為佐證材料“對美國極端仇視,為日美爭奪太平洋霸權埋下了種子”。 (4)根據材料,分析蘇聯解體后海上形成“一超多強”格局的原因。 (答一點即可)(5)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世界海權的演變中談談你的認識。 (答一點即可)《2025年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B2.A3.C4.A5.B6.B7.A8.A9.C10.A11.C12.A13.D14.B15.C16.D17.C18.A19.B20.B21.B22.A23.B24.C25.(1)積極影響:促進了區域性的政治統合和族群融合。(2)秦始皇措施:統一貨幣、度量衡。漢武帝措施:頒布推恩令。(3)原因: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文成公主入藏。(4)歌曲名稱:《義勇軍進行曲》。作用:激勵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斗志。(5)因素:國家統一、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民族團結等。26.(1)背景: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腐敗無能。起義名稱: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2)歷史事件:抗美援朝。戰斗英雄:黃繼光或邱少云。(3)歷史事件:農業合作化運動。意義: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4)選擇方聲洞。觀點:家書體現了方聲洞的愛國主義精神。論述:方聲洞在《稟父書》中表達了對祖國的憂慮和報效祖國的決心,反映了他對國家的熱愛和忠誠。他的家書不僅表達了個人的情感,更體現了當時許多愛國志士的共同心聲,即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他的精神激勵著后人繼續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27.(1)航海家:哥倫布,麥哲倫。(2)國家:英國。原因:英國通過工業革命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進行殖民擴張和海外貿易。(3)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行為:日本偷襲珍珠港。(4)原因: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其他國家和地區如印度、中國、東盟等也注意發展自己的海上力量。(5)認識:海洋對國際秩序的建立和重塑具有重要影響;海上力量的發展與國家的綜合實力密切相關;維護海上和平與穩定對全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