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第一中學校(北校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第一中學校(北校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試題
整理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1.2001年成都金沙遺址出土形制規格最高的一件十節玉琮,非古蜀本地材料制作,其形制和紋飾具有典型的良渚晚期玉琮特征。據此可推知,中華文明起源的特征是( )
A.多元一體 B.分散孤立C.相異相斥 D.領先世界
2.儒家經典之一的《尚書》中,有“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等記載。這反映了當時已出現()
A.皇權至上的專制思想 B.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
C.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兼愛尚賢的墨家思想
3.我國各地出土的漢代畫像石(磚)中出現了大量的“孝子圖”,描繪了丁蘭刻木、閔子騫御車失錘、董永侍父等孝親故事。這反映出漢代()
A.社會矛盾尖銳B.血緣觀念強化 C.儒學影響擴大 D.繪畫技藝高超
4.里耶秦簡有大量內容豐富的政令和文書。《里耶秦簡·戶籍》中詳細記述了百姓家庭人口信息及承擔的賦役情況。另《秦簡·內史雜》記述官員“有事請毆(請假),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這反映了秦朝( )
A.注重提升國家的治理水平 B.秦律嚴苛導致秦朝二世而亡
C.重視戶籍管理以征收賦稅 D.開始出現政令文書管理模式
5.秦統一六國以后,在地方上設監御史,與郡守、郡尉并稱,其主要職責是“掌監郡”。在此基礎上,漢武帝( )
A.實行察舉制 B.設十三州刺史 C.建立丞相制 D.推行郡國并行
6.如表是唐宋時期南北人口變化的統計。表中數據的變化反映出()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占全國戶數比重 人口(戶) 占全國戶數比重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雇傭關系的普及 B.北方經濟的持續衰退
C.高產作物的引進 D.經濟重心的南移趨勢
7.《西游記》中孫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變就是向菩提祖師學的。“孫悟空本領再大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既體現了佛法無邊又存在著一定的等級觀念。這從側面折射出魏晉隋唐時期()
A.佛教開始傳入 B.佛道教廣泛傳播
C.儒學正統喪失 D.“三教合一”趨勢
8.宋朝知府雖然總理郡政,但受通判牽制,重要公文必須與通判聯署才有效。通判雖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監督知府,并且可以獨立行使自己的權力。這一現象體現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A.削弱專制皇權B.強化中央集權 C.防止武將專權 D.推行守內虛外
9.宋代以前,存在長期受到歧視、人身不完全自由的賤民階層,如家丁、奴婢等。到了宋代,由于雇傭奴婢被合法化,致使賤民數量顯著減少,南宋初年逐漸被廢止。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代( )
A.奴婢階層社會地位提高 B.國家放棄對社會的控制
C.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D.人身依附關系相對松弛
10.萬歷年間的湯顯祖(1550-1616),其作品《紫釵記》是以唐代傳奇霍小玉傳編劇,可說是由女子的視角指出男女情愛并不平等《牡丹亭》一劇是昆曲之冠,不僅表彰情愛,向理學的傳統規范挑戰,而且女主角杜麗娘因情而死,又起死回生,使情愛之重超越生死。這能夠佐證當時()
A.思想領域的活躍 B.婚姻自主理念的實現
C.政治領域的腐敗 D.男尊女卑觀念的顛覆
11.清初,一些地區“游手好閑者更數十倍于前”、“田地貴少,寸土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現象嚴重、農業人均收益遞減,各地民變此起彼伏。上述現象表明當時這些地區()
A.商品經濟發達B.階層流動增強C.地方治理失控D.人地矛盾尖銳
12.清帝所主“大一統”,將“中國”的政治與疆域版圖擴展到長城以外的“三北”及各邊疆地區;乾隆帝也認為“天朝疆界嚴明,從不許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攙雜······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觀()
A.體現了專制皇權已達到頂峰 B.有利于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
C.體現對“華夷之辨”的繼承 D.導致了地方叛亂的風起云涌
13.鴉片戰爭后,對于英國“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的無理要求,當時中國欽差大臣耆英則認為,“不過是讓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辦法”。這是由于()
A.中國近代主權意識淡薄 B.天朝上國觀念的放棄
C.清代因俗而治政策影響 D.近代外交知識的豐富
14.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對西方國家的禮贊,無疑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士大夫“夷夏大防”的心理防線。通過這本書,徐繼畬向清朝統治者和士大夫們傳遞了世界的新圖景和改革的呼聲。“這本書”是指( )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C.《瀛寰志略》D.《資政新篇》
15.1845年4月23日,敬穆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說:自洋布洋棉入口后,“其質既美,其價復廉,······由是江浙之棉不復暢銷,商人多不販運。”這表明當時()
A.近代工業發展迅速 B.重農抑商政策徹底廢除
C.自然經濟受到沖擊 D.對外開放政策逐步實施
16.乾隆十三年(1748年)共設11個總督(包括漕運總督、河道總督),其中滿9漢2。但從1861~1890年的30年間,清廷任命了44個總督,其中34人為漢人。這一變化說明太平天國運動
A.促使清王朝放棄民族歧視政策 B.完成了反封反侵略的歷史使命
C.推動了人人平等的社會的到來 D.導致了清政府中央權力的下移
17.19世紀后半期以來,列強熱衷于在中國修建鐵路。日本報紙《朝日新聞》曾稱:“鐵路所布,即權力所及。凡其地官吏,皆吾頤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上之肉。”這反映出()
A.列強開始對華資本輸出 B.中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C.中國近代交通體系完善 D.清政府完全喪失鐵路主權
18.武昌起義后,軍政府以“十八星旗”為國旗,意在建立一個以中原漢地為核心的單一民族國家。后來,孫中山順應形勢發展,改國旗為“五色旗”,強調“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孫中山意在()
A.宣揚新生政權的合法性 B.推動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吸引群眾積極參與革命 D.追求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19.有歷史學家評價近代某場運動,“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這場運動所涉及的內容遠比辛亥革命時期更為廣泛和深刻”。據此推測,這場運動()
A.引發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 B.意在提倡民主與科學
C.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 D.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
20.1913年,江蘇第一師范學校學生崇拜人物調查統計的結果為,崇拜孔子、孟子和孫中山的人數分別是153、61、17。1923年,北京大學25周年紀念日學生崇拜人物民意測驗結果(國內)為孫中山473票、陳獨秀173票、孔子1票。這可以用來說明新文化運動( )
A.沉重打擊了封建專制主義 B.動搖了傳統儒學的正統地位
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推動了五四運動的歷史進程
21.習近平總書記將“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這一精神的形成始于()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五大
22.毛澤東曾說:“我們過去就是由先生抓著手學寫字。從一九二一年黨成立到一九三五年,我們就是吃了先生的虧。······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這是因為中共通過該會議()
A.結束了黨內存在的“右”傾主義 B.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C.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2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全國普遍采用的是寬軌鐵路(1.435米),而山西鐵路軌道卻是窄軌(1米)。結果,當外省市火車進入山西時,只有換上窄軌火車才能繼續前行;同樣,山西火車出晉時,必須換上寬軌火車才行。這表明( )
A.北洋軍閥派系間矛盾重重 B.國共兩黨處于對峙狀態
C.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 D.國統區的經濟陷入崩潰
24.1947年9月,《中央關于徹底平分土地問題給中央工委的復示》指出:“土地會議應該采取徹底平分土地的方針,將農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除少數重要反動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數量上(抽多補少),質量上(抽肥補度)平均分配。”這反映出當時()
A.力求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 B.實行地主減租減息政策效果明顯
C.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覆滅 D.徹底解決了中國農民的土地問題
25.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醒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次會議召開的背景是( )
A.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B.國民黨的重點進攻被粉碎
C.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D.蔣介石在大陸的統治覆滅
二、簡答題(共50分)
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6分)
材料一 不同歷史時期,選官的方式不同。西周時期世襲的卿大夫按照聲望和資歷來擔任官職,并享有一定的采邑收入。戰國時期商鞅打破傳統的選官制度,按軍功大小授予官位。漢武帝繼位后,下詔讓天下的諸侯讓一些高官推舉賢良方正······在這一次舉賢良方正中間漢武帝發現了董仲舒。
-摘編自向仕碧《對古代選官制度變遷的認識》
材料二 漢末社會動蕩,“人口流移,考詳無地”,察舉制所依賴的鄉里清議失去了社會基礎。當時,選官多操縱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們交結朋黨,嚴重干擾了人才選拔。曹操開始嘗試新的選人方法。曹丕繼任魏王后,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頒行九品中正制。
-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上)》
材料三 此制用意,在用一個客觀的考試標準,來不斷的挑選社會上的優秀分子,使之參與國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優點,在使應試者懷牒自舉,公開競選,可以免去漢代察舉制必經地方政權之選擇。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會階級之存在,可以促進全社會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而提高其愛國心,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治。
-摘編自錢穆《國史大綱》
(1)根據材料一,分別指出西周、戰國、西漢的選官制度。(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九品中正制產生的背景及其選官標準。(8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此制”的影響。(6分)
(4)綜合上述材料,簡析我國古代選官制度演變的趨勢。(6分)
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 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圖存的愛國斗爭史。在這段歷史中,中國各階級、各階層愛國仁人志士,為捍衛民族的獨立,爭取民族的進步,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和抗爭。中國近代愛國主義思想的內涵包括:反對外國侵略的思想;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復興建設祖國的思想。正是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匯成的力量,使中國沒有徹底淪為殖民地,并最終取得了救亡圖存的勝利,步入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
-摘編自黃長義《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的三個主要問題》
根據材料,圍繞“愛國主義”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中國近代史相關史實予以論證。(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漢開始,黃河水災日益嚴重。公元前132年,黃河在瓠子決口,武帝派汲黯(人名)和鄭當時(人名)主持堵口工程,但隨堵隨決。當時外戚田蚡(人名)任丞相,因怕治河影響其封邑收成,故勸武帝:“江河的決口都是天意。”受其影響,武帝不再堵口。公元前109年,正好天旱,黃河水淺,武帝終下決心堵口。汲仁(人名)和郭昌(人名)率領數萬兵士投入工程,武帝親臨現場。經過一番努力,決口終于堵住,黃河恢復了故道,分兩股入海。
-據葛劍雄《漢代對黃河的治理》
材料二 全面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倉促建立的治黃體制,是一種雙重管隸、三方關聯的架構。在形式上,黃河水利委員會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部與行政院經濟部的雙重指揮,以體現戰時河政與軍政的協調與配合。實際結果則是,治黃責任主體不明,軍權、財權、事權各自分離,相互掣肘,黃泛區治黃工程寸步難行,最后還犧牲了河防與民生。
-據張巖《戰時國民政府治黃體制的運行及其困境-以黃泛區治黃工程為中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漢武帝時期黃河治理的因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黃泛區治理的弊端。(6分)
2024-20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B D D B D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C D B D B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C A C
二、非選擇題
26.【答案】8分
(1)學習內容:從學習器物技術到學習制度,再到學習思想文化,呈現逐步深入的特點;學習方式:從試探性學習到選擇性學習,再到批判性學習,呈現逐步理性的特點;學習目的:從追求自強到救亡圖存,再到實現民族復興,呈現出逐步明確的特點;學習過程:從個體自覺到社會各階層參與,再到成為時代潮流,呈現出逐步普及的特點。
(2)作用:凝聚民族力量;推動反侵略斗爭;豐富民族精神內涵;促進民族復興。6分【解析】
(1)據材料一信息并結合所學,圍繞“學習內容”視角,由“技術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可得呈現逐步深入的特點;據材料一“這種潮流由初期試探性的......逐逐漸發展到選擇性的、批判性的學習”,圍繞“學習方式”視角,可得呈現逐步理性的特點;據材料一“形成了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圖存密切結合的......開放為特征的近代文化”,圍繞“學習目的”視角,可得呈現出逐步明確的特點;據材料一“19世紀70年代后,“向西方學習”在近代中國逐漸成為一種強勁的時代潮流”并結合所學,圍繞“學習過程”視角,可得呈現出逐步普及的特點。
(2)據材料二“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鼓舞了全國人民反帝愛國的偉大斗志”,可得凝聚民族力量;據材料二“中國人民表現出了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前仆后繼、救亡圖存的反抗精神”,可得推動反侵略斗爭;據材料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精神”,可得豐富民族精神內涵;據材料二“經過一個多世紀艱苦卓絕的斗爭,才有最終百年國恥的洗雪”并結合所學,可得促進民族復興。
二、非選擇題
27.【答案】
(1)選官制度:西周-世襲制;戰國-軍功爵制;漢-察舉制。(6分)
(2)背景:戰亂導致士大夫流離;世家大族對官吏選拔的壟斷;兩漢鄉里評議的傳統;察舉制的弊端;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需要;(6分)
選官標準:家世;道德;才能。(2分)
(3)影響:
積極:增強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擴大了統治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推動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傳承;對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4分)
消極:過于重才而忽視了品德;官本位思想影響深遠;八股取士禁錮人們的思想,壓抑了科學技術的進步。(2分)
(4)趨勢:選拔主導權日益集中到中央;選拔標準由家世門第、財產等級等演變為學識、才能等;選拔方式由血緣、推薦、地方評論及品評演變為考試;選官范圍逐漸擴大。(5分)
【解析】
(1)據材料一“西周時期世襲......擔任官職”可得,西周實行世官制;據材料一“戰國時期......按軍功大小授予官位”可得,戰國時期實行軍功爵制;據材料一“漢武帝......高官推舉賢良方正”可得,漢代實行察舉制。
(2)第一小問背景,據材料二“漢末社會動蕩......鄉里清議失去了社會基礎”可得,戰亂導致士大夫流離;據材料二“選官多操縱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干擾了人才選拔”可得,世家大族對官吏選拔的壟斷;察舉制的弊端;結合選必1第5課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的相關史實從歷史傳統影響和政治角度分析可得,兩漢鄉里評議的傳統;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需要;第二小問選官標準,結合選必1第5課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的相關史實可得,從初創時期的重視家世、道德和才能,演變為西晉時期主要看重家世。
(3)據材料三“應試者懷牒自舉,公開競選”可知此制指的是科舉制,可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展開分析其影響。積極方面,據材料三“可以根本消融社會階級之存在”可得,增強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擴大了統治基礎;據材料三“可以促進全社會文化之向上”可得,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推動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傳承;據材料三“免去漢代察舉制必經地方政權之選擇“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治”可得,加強了中央集權;另外結合選必1第5課科舉制的相關史實從其國際影響的角度分析可得,對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消極方面,結合選必1第5課科舉制的相關史實從其發展到后期考試內容僵化的角度分析可得,過于重才而忽視了品德;官本位思想影響深遠;八股取士禁錮人們的思想,壓抑了科學技術的進步。
(4)綜合上述材料,從選官權歸屬角度分析可得,選拔主導權日益集中到中央;從選官標準角度分析可得,選拔標準由家世門第、財產等級等演變為學識、才能等;從選官方式的角度分析可得,選拔方式由血緣、推薦、地方評論及品評演變為考試;從選官范圍角度分析可得,選官范圍逐漸擴大。
28.【答案】
論題:愛國主義是近代中國各階層爭取民族獨立的不竭動力。(3分)
闡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愛國主義是激勵中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地主階級自救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義和團運動等自發的愛國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精神;面對列強的瓜分狂潮,資產階級以救亡圖存為宗旨,學習西方民主制度來實現民族獨立;新文化運動喚起人們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精神,五四運動激發了中國人自覺的愛國主義;抗日戰爭推動愛國主義達到高潮,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共產黨人是最徹底的愛國者,以愛國主義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綜上所述,在近代中國人民不斷探索救國出路中,愛國主義始終是爭取民族獨立的不竭動力。(9分)
【解析】首先,根據材料圍繞“愛國主義”擬定一個論題。根據材料“中國各階級......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和抗爭”“中國近代愛國主義思想的內涵包括:反對外國侵略的思想”可擬定論題:愛國主義是近代中國各階層爭取民族獨立的不竭動力。其次,圍繞該論題進行闡釋。據材料“也是一部救亡圖存的愛國斗爭史”“中國各階級......不屈不撓的探索和抗爭”可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愛國主義是激勵中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可以列舉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抗日戰爭和共產黨人的奮斗等具體史實進行論述。最后,進行總結得出,在近代中國人民不斷探索救國出路中,愛國主義始終是爭取民族獨立的不竭動力。
29.【答案】
(1)因素:自然條件;技術水平;國家能力;政治體制;思想觀念。
(2)弊端:行事倉促;體制混亂;管理無序;互相掣肘。
【解析】
(1)據材料一信息“正好天旱,黃河水淺”可知雨量大會造成黃河決口,雨量小有利于堵口,可得出自然條件;據材料一信息“隨堵隨決”可知技術有限導致效果不佳,可得出技術水平;據材料一信息“率領數萬兵士投入工程”,可得出國家能力;結合所學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集中力量干大事,可得出政治體制;據材料信息“田蚡勸武帝決口是天意,于是武帝不再堵口”,可得出思想觀念。
(2)據材料二信息“倉促建立的治黃體制”,可得出行事倉促;據材料二信息“治黃責任主體不明”,可得出體制混亂;據材料二信息“軍權、財權、事權各自分離”,可得出管理無序;據材料二信息“相互掣肘”,可得出互相掣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城固县| 陆丰市| 宁阳县| 清镇市| 奉化市| 景洪市| 常熟市| 怀化市| 博客| 吴忠市| 淮南市| 邵阳市| 梁山县| 河北省| 鄂温| 华池县| 富源县| 金乡县| 桦川县| 舟曲县| 民乐县| 长寿区| 津南区| 德庆县| 浦城县| 双城市| 郑州市| 德保县| 勐海县| 汉中市| 堆龙德庆县| 荥经县| 泾阳县| 赫章县| 泗水县| 米林县| 梅州市| 夏河县| 尚志市| 平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