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春季期中教學質量測試初二年歷史試題(滿分:100 分;考試時間:60分鐘)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須填涂(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答在本試卷上一律無效。學校 班級 姓名 考號第 I 卷(選擇題 56 分)本題共 28 小題,每小題 2分,共 56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1.1949年 9月,確定參加新政協的 662 名代表名單中,中共黨員約 44%,工農代表與無黨派民主人士約 26%,民主黨派約占 30%。由此可知,新政協( )A.討論籌建新中國的問題 B.暫時代行全國人大職能C.協調各黨派與中共利益 D.具有民主廣泛的代表性2.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兩會”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反映我國的( )A.民主政治建設 B.國家規劃建設 C.生態文明建設 D.思想理論建設3.1949年 10月某日,徐鑄成在日記中寫道:“今日為國人最興奮之一日……天安門廣場擠滿人群,紅旗似海。殆為我國歷史上空前之盛況也。”該日記記錄的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開國大典C.北平和平解放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人民服務”“人民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二字廣泛出現在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中,這說明( )A.人民直接管理國家B.逐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C.人民力量不斷壯大D.實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收回了被洋人控制了近百年的海關,圖 1 為第一任海關總署署長孔原的《任命通知書》。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 )A.加強工業建設B.注重民主協商C.走向獨立自主D.踐行和平外交 圖 16.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后,處處為群眾做好事,很快出現了擁軍的熱 情 , 他 們稱解放軍為“甲薩巴”(新漢人)。1950年 6—8月,各藏區共有三百多名青年加入解放軍。這有利于( )A.新中國的成立 B.消除地域差異 C.和平解放西藏 D.完成土地改革7.歌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體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 )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精神 B.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精神C.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D.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初二年歷史試題 第 1 頁 共 6 頁8.“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而且開辟了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的道路。”材料評述的事件是( )A.新中國成立 B.抗美援朝勝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社會主義改造9.歌聲是時代的記憶。圖 2這首歌曲唱的時代主旋律是( )圖 2A.一五計劃,工業騰飛 B.三大改造,社會變革C.土地改革,翻身做主 D.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貧雇農得地開心,中農有利放心,富農不動定心,地主勞動回心”。這一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實施土地改革C.農業合作化運動 D.實施“一五”計劃11.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小歷同學在探索某一主題時提取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關鍵詞,由此判斷,小歷同學學習的主題是( )A.新中國的鞏固 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新中國的建立 D.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12.到 1957年底,一大批現代工業骨干部門建立起來,我國工業生產能力大幅 度提高,實現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我國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 B.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3.圖 3 所示項目的建成投產是在( )A.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D.改革開放新時期14.“第二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一憲法條文的首次出現表明( )A.政治協商制度已經建立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C.國內主要矛盾有待轉化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5.據 1954年 9月《人民日報》報道:在全國人民普選的基礎上,各地選出 1226 名代表, 圖 3其中包括 177 名少數民族代表,147名婦女代表。這些代表齊聚北京中南海參加會議,共商國是。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開國大典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初二年歷史試題 第 2 頁 共 6 頁16.“單干邀伴變互助,小組聯起變大組,大組變做合作社,領導要靠黨支部。”歌謠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運動 B.民主集中制C.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D.中共八大經濟方針17.要使中國在缺乏積累的前提下啟動工業化,并在相當短的時期內完成工業體系的初步構建,政府必須具有強大的調動和配置資源的能力,而對農民、企業等經濟主體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政府獲取這種能力的最為直接和有效的途徑。材料主要表述了社會主義改造的( )A.原因 B.性質 C.影響 D.特征18.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開成為良好的開端。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說法的是( )A.決定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B.制定并實施了《共同綱領》C.決定建立武漢長江大橋 D.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19.開展史料研習,應選擇典型、可信、有價值、有說服力的史料。雷鋒是中華民族的時代楷模,雷鋒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研究雷鋒精神的首選史料是( )A.《雷鋒精神讀本》 B.《雷鋒日記》 C.電影《雷鋒》 D.《偉大戰士》20.鄧小平說:“證券、股市,……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其體現的思想理念是( )A.實踐檢驗真理 B.階級斗爭為綱C.實現共同富裕 D.實現合作共贏21.圖 4是 1979-1985年我國 74城鎮遷往城市的人口數量統計圖,出現圖中這種變化的根源是( )A.完成“一五計劃”B.實行改革開放C.建立經濟特區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圖 422.20世紀 80年,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一 條 農 民 致 富 和 實 現 現代化的新路開辟了。這個新路是指( )A.增強企業活力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對外開放深入 D.鄉鎮企業異軍突起23.小史在進行研究性主題學習時,搜集了“政企分開”“經營責任制”“按勞分配”等資料。據此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A.土地政策 B.國有企業改革C.民主法制 D.對外開放24.從“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再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上變化說明我國已經逐步建立( )A.社會主義制度 B.市場經濟體制C.計劃經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5.歷史史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歷史結論則是對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1977年的冬天恢復了高考 B.鳳陽小崗村實行包干到戶C.1980年平反了劉少奇冤案 D.經濟特區推動了社會發展初二年歷史試題 第 3 頁 共 6 頁26.圖 5為 1983-2007年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出現圖中情形主要得益于我國( )A.實行對外開放B.推進科教興國C.推進國企改革D.推廣包干到戶27.2012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 34位,到2022年迅速上升到第 11 位。這反映了我國( )A.落實全球治理觀B.沖破外國技術封鎖C.踐行新發展理念 圖 5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8.圖 6 所示是鄧小平理論形成過程中的 重要環節。這說明鄧小平是( )A.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B.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C.科學發展觀的倡導者D.新發展理念的提出者第 II 卷(非選擇題 44分) 圖 6本卷共 4 題,第 29題 8分,第 30題 12分,第 31題 12分,第 32題 1 2 分 , 共 4 4 分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材料圖 7股票可以用來佐證( )A.三大改造的完成B.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C.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圖 7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注: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創立于 1984 年11 月,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圖 7 習 題 , 你 選 擇 了 正 確 選 項 C 。 請 觀 察 該 題 , 提 取 至少兩個信息且結合其反映的史實,說服選擇了其余選項的同學。(8分)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圖 8初二年歷史試題 第 4 頁 共 6 頁材料二圖 9 1953年 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經此一戰,中 國 人 民 粉 碎 了 侵 略 者 陳 兵 國 門 , 進 而 將 新 中 國 扼 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可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作出武力進犯新中國的嘗試,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1)史料根據其價值可分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根據材料一,簡述所示史料同屬的類型,并概括抗美援朝中國參戰的目的。(4分)(2)根據材料二,簡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的標志,并分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6分)(3)根據材料一、二,概括從中得出的歷史結論。(2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圖 10圖 10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 圖 11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材 料 二 小 史 學 習 《 中 國 特 色 社 會 主 義 道 路 》 這 一單元 后 , 制 作 思 維 導 圖 ( 如 圖 1 1 )(1)根據材料一,簡述我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名稱。(2 分)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開創的革命道路。(2分)初二年歷史試題 第 5 頁 共 6 頁(2)根據材料二,簡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并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作用。(6分)(3)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形成的革命和建設道路的共同之處。(2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圖 12 開國大典中的毛澤東 圖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圖 14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 圖 15 1984年國慶 35周年游行時的標語“聯產承包好”閱讀以上材料,選擇兩個歷史事件(寫出兩個歷史事件的序號即可),確定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中國近現代歷史知識加以論述。(12分。要求:觀點明確,根據選擇的兩個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中國近現代歷史至少一個歷史事件,加以論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初二年歷史試題 第 6 頁 共 6 頁2025年春季期中教學質量測試——初二年歷史答題卡1.答題前,務必先認真核對條碼信息,并填寫考生信息;學 校2.填涂時用 2B 鉛筆將選項涂滿涂黑,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請注意題號順序;3.在指示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要求字體工整,班 級 筆跡清晰; 初 年 班 條 形 碼 粘 貼 區 4.保持答題卡清潔、完整,嚴禁折疊,嚴禁做任何標記,嚴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帶。涂 填 樣 例姓 名正確填涂 錯誤填涂第Ⅰ卷(選擇題 56 分)1 .A B C D 7.A B C D 13.A B C D 19.A B C D 25.A B C D 2 .A B C D 8.A B C D 14.A B C D 20.A B C D 26.A B C D 3 .A B C D 9.A B C D 15.A B C D 21.A B C D 27.A B C D 4 .A B C D 10.A B C D 16.A B C D 22.A B C D 28.A B C D 5 .A B C D 11.A B C D 17.A B C D 23.A B C D 6 .A B C D 12.A B C D 18.A B C D 24.A B C D第Ⅱ卷(非選擇題 44 分)29.(8分)(8分)30.(12分)(1)類型: (2分)目的: (2分)( 2)標志: (2分)意義:(4分)(3)結論: (2分)請在各科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初二年歷史答題卡 第 1 頁 /共 2 頁請在各科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科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31 . (12分)(1)名稱: (2分)道路: (2分)(2)目標: (2分)作用:(4分)(3) 共同之處: (2分)32.(12分)(1)事件 1: (1分)事件 2: (1分)(2)觀點:(2分)論述:(6分)結論:(2分)請在各科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初二年歷史答題卡 第 2 頁 /共 2 頁2025 年春季期中教學質量測試初二年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第 I卷(選擇題 56分)本卷共 28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6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D A B B C C B C D B A C A D題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C C A D B A B D B D D A C B第 II 卷(非選擇題 44)本卷共 4題,其中第 29 題 8 分,第 30題 12分,第 31 題 12分,第 32 題 12 分,共 44分。29.(8 分)圖名是“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字樣,而股票的出現反映的是城市企業經營體制的變化;圖注中有“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創立于 1984 年 11 月”字樣,這表明圖 9 股票發行于 1984 年,而 1984 年是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的時期;兩者互相印證,說明圖 9股票可以用來佐證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故選擇 C選項。(8分)30.(12 分)⑴類型:一手史料。(2分)目的:保家衛國。(2分)⑵標志:1953年 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字。(2分)影響: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4 分,答出 1 點 2 分,答出 2 點即可)⑶歷史結論: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抗美援朝是一場從道義上支援朝鮮人民進行的正義的反侵略戰爭。(2分,答出一點即可)31.(12 分)⑴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2分)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2分)⑵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分)作用:指導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為實現中國夢起引領作用;促進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4分。1點 2 分,任答 2點即可)(3)共同之處:從實際出發,根據我國國情開創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把馬克思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等。依靠人民群眾,踐行人民主體性;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政治保障等。(2分。任答 1點即可)初二年歷史參考答案 第1頁 共 3 頁32.(12 分)【示例一】序號 1:圖 12;序號 2:圖 14。(2分)觀點:杰出人物推動中國歷史的發展。(2分)論述:1949年,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帶領中國人民成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開始站起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作出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推動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國人民開始富起來;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使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現在的中國比歷史任何時候都接近民族復興(意思相近即可)。(6分)結論:綜上所述,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2分)【示例二】序號 1:圖 13;序號 2:圖 15。(2分)觀點:經濟政策的調整要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2分)論證:1950年開始,我國在新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極大提高,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由于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原因,導致了 1959 年至 1961 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開始進行農村改革,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6分)結論:綜上所述,經濟政策的調整要從本國國情出發,要充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2分)【示例三】序號 1:圖 12;序號 2:圖 14。(2分)觀點: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保證。(2分)論述: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救亡圖存,中國人民進行了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一系列探索,但始終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始在革命中積蓄力量,發展壯大。經過 20多年的革命斗爭,打敗的國內外敵人,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屆在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改革開放的歷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得初二年歷史參考答案 第2頁 共 3 頁到提高和改善,也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6分)結論:綜上所述,近現代的的中國歷史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才能贏得民主革命的勝利,并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2分)【示例四】序號 1:圖 14;序號 2:圖 15。(2分)觀點: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實現繁榮富強的關鍵。(2分)論述: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缺乏經驗,出現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吃大鍋飯,經濟效益低,使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緩慢。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屆在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改革開放的歷程,對內改革,如在農村進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在城市進行國有企業改革,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調動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對外開放,先后設立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等,從而使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和改善,也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6 分)結論: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實現國家富強,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2分)說明:其他觀點及其論述只要符合題目要求即可。評分參考:序號 略。(2分,寫出一個序號,得 1分)層級 要素 分值觀點:結合兩個歷史事件提煉觀點明確(2 分)論述:符合題意要求,三個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卷一層 面清晰(6分) 10-9分結論:準確,總結提升,邏輯嚴密(2 分,略不足 1分)觀點:結合兩個歷史事件提煉觀點不明確(1分)論述:符合題意要求,兩個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卷二層 面清晰(4分) 8-6分結論:準確,總結提升,邏輯嚴密(2 分,略不足 1分)觀點:結合兩個歷史事件,觀點不明確,或者結合一個歷史事件一個觀點(1分)論述:符合題意,觀點與論述材料匹配不高,兩個史三層 5-3分論結合,邏輯嚴密(2分)結論:準確,總結提升,邏輯嚴密(2 分,略不足 1分)觀點:無提煉觀點或觀點脫離材料(0分)論述:符合題意一個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分),一四層 2-0分個史論結合,邏輯不嚴密(1分)論述脫落材料,不給分結論:沒有結論初二年歷史參考答案 第3頁 共 3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二年歷史參考答案.pdf 初二年歷史答題卡.pdf 初二年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