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七年級(下)期中學情質量監測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 BCBAD 6-10 CACDD 11-16 CCDACB二、非選擇題17.(1)朝代:元朝貢獻:創立了行省制度(2)歷史發展趨勢:由分裂走向統一(3)政策:重文輕武積極影響: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4)品質:選A,岳飛的事跡。精忠報國,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選B,文天祥的事跡,體現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18.(1)歷史遺產:隋朝大運河影響:大運河的開鑿和貫通,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2)作者:間立本事件:文成公主入藏(3)人物:唐玄宗統治前期詩句:小邑猶藏萬家室。(4)故都:東京開封變化:經濟重心南移19.(1)特點: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原因:唐統治者具有少數民族血統:李唐統治集團發展進步的民族觀:唐朝疆域遼闊,民族眾多,正確處理好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統治者鞏固統治必須應對的一個重要問題。(任寫一點即可)》(2)趨勢:遼人飲茶逐漸普及;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原因:澶淵之盟后,遼宋之間保持長期和平局面:遼宋之間貿易往來頻繁:各族人民生活習慣相互影響。(任寫一點即可)(3)原因: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新的民族:回回(4)原因:56個民族已結合成相互依存的、統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具有高一層次的民族認同意識20.示例:論述: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惰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隋統一后,隋文帝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這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開創了開皇之治的局面。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他采取的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包括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誠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綜上,杰出歷史人物對社會的進步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2025年七年級(下)期中學情質量監測歷史參考答案一1⊙-⊙2025年七年級(下)期中學情質量監測歷史姓名題總分合分人復分人得分溫馨提示:本試卷共兩道大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量60分鐘。準考證號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做,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3618考場編號答案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1.下圖排列出了南北朝至五代十國時期的朝代順序,其中與①處王朝密切相關的史實是考場座號南北朝→唐朝一五代十國A.罷黜百家,興辦太學B.南下滅陳,統一全國1111C,政權頻繁更迭,動蕩不安D.前期繁盛,后期藩鎮割據2.在隋朝的廢墟上,強大的唐朝建立起來了,新王朝的統治者繼承和發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市縣暴諸多成就。在下列選項中可以佐證這一結論的是A確立分封制B.開創中央集權制度C.完善科舉制D.地方實行行省制度熨3.貞觀年間,唐太宗曾對大臣說:“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唐太宗這段話可用以研究學校A.科舉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鎮割據現象D.重文輕武政策4.研究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以下材料中最可信的是班級《守國瀾史A.戴椎帽女子騎馬B.《資治通鑒》雕塑(吐魯畚阿斯塔(司馬光主持C,唐蕃會盟碑(唐D.《中國通史》(中央電視臺那唐墓出土)編寫)穆宗年間立)紀錄片)⊙-⊙2025年七年級(下)期中學情質量監測(歷史)一15.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記》記述了玄類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的概況,包含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等。這說明了《大唐西域記》A.主要記載了佛學經典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見證C.是佛教中國化的史料依據D,有利于文明交流的研究6.錢幣博物館有下列展品,其中能充分證明中國文化影響了周邊國家的是A.奏半兩錢B.西夏貨幣C.和同開彌D.契丹貨幣7.“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些詩句出自于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蘇軾8.唐末黃巢起義后,藩鎮割據才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A.黃巢起義推翻了唐朝的統治B.藩鎮割據形成于唐朝滅亡后C.五代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D.五代十國戰亂不已9.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宋太祖為此采取的舉措中與“稍奪其權”相符的是A設置樞密院B.設立通判C.設置轉運使D.派文臣擔任地方官,三年一換10.史書記載,“契丹小兒初讀書,先以俗語顛倒其文句而習之”,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契丹兒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門子打,水底里樹上老鴉坐”。這反映出當時的A.重文輕武B.宋遼和戰C.政權更迭D.民族交融11.宋、西夏、遼是多民族紛爭和融合的時代。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顯示了各民族風俗的豐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一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A.地方軍閥割據B.南北政權對峙C.民族政權并立D.戰亂不息12.郭靖和楊康是《射雕英雄傳》中的兩個重要人物。他們名字中的“靖”、“康”與下列歷史事件有直接聯系的是A.西夏建立B.澶淵之盟C.金滅北宋D.元滅南宋13.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收集了5300多個藥方,記載了800多種藥物B.唐朝時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C.九世紀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已經有了農耕、冶鐵和紡織等產業D.募役法限制了權貴的特權,損害了他們的利益14.下表是某歷史學習小組呈現的一個探究成果,可以推斷該小組探究的主題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鐵農具漢代的耬車唐朝的曲轅犁宋朝的秧馬A.農業用具的創新B.交通工具的演變C.社會習俗的變化D.紡織技術的進步2025年七年級(下)期中學情質量監測(歷史)一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 七年級歷史答案.pdf 七年級歷史 掃描件_歷史(5).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