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科素養測評七年級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1.宋朝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的歷史功績,認為“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據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為是()A.加強中央集權B.社會經濟迅速發展C、結束分裂實現統一D.開通了大運河2.“這一運河網絡,使隋帝國能以南方的糧食和其他物資供養洛陽,并且給北方邊境提供戰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強調,運河網絡()A.有利于鞏固隋朝統治B.加重了百姓徭役負擔C.促進了民族融合D.提高了行政效率3.隋唐時期,“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由此可見,科舉制()A.加強了君主專制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促進了教育發展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4.唐朝從“小邑猶藏萬家室”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是()A.開鑿運河B.安史之亂C.黃巢起義D.八王之亂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對武則天的評價,最準確的是(()A.嚴刑酷法,殘暴無度B.頗有作為,推動發展C.奢靡腐化,心狠手辣D.政治清明,貞觀盛世6。“開元初,四方豐稔(豐收),城鎮商鋪林立,客商如云。”材料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統治前期()A。經濟繁榮B.文化發展C.社會安定D.風氣開放7.唐太宗指出:“農時甚要,不可暫失。”唐玄宗強調:“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紡織)害則寒之原也。”他們都強調()A.民貴君輕B,輕徭薄賦C,以農為本D.重農抑商8.繪畫和雕塑作品不僅能展示藝術之美,也能真實而細致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下面兩幅作品共同反映了(A.多樣的雜劇藝術B.豐富的醫藥寶庫C.成熟的舞蹈技藝D.開放的社會風氣《奔棋仕女圖》(局部)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七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9.它被稱為“中世紀最偉大的都城”,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其建筑布局被詩人描述為“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這座城市是()A、隋東都洛陽B.唐長安城C.北宋開封D.元大都10.關于下表,填寫正確的是()唐朝建立開元生世A.貞觀之治、安史之亂B.安史之亂、貞觀之治C.黃巢起義、安史之亂D.安史之亂、黃巢起義11.《宋史·太祖本紀》記載,“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材料描述的歷史事件是()A.安史之亂B.王安石變法C.黃巢起義D.陳橋驛兵變12.“五代十國的皇帝大都出身武將,靠兵變改朝換代。建立政權后,往往君臣猜忌。皇帝非常害怕武將、權臣奪權。為了避禍,一些權臣故意放縱享樂,以示沒有野心。此局部畫面(下圖)描繪了南唐高官韓熙載開宴行樂、眾人聆聽琵琶彈奏的情形。”從材料中得知(A.五代十國的皇帝都是武將出身B.五代十國時君臣關系非常緊張C.南唐高官韓熙載崇尚開宴行樂D.南唐時期的權臣大都沒有野心13.“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上述內容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A.加強了唐朝對西藏的管轄B.顯示了唐朝社會風氣比較開放C.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D.為研究吐蕃社會發展提供資料14.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唐朝時,日本派出的使節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日本多次派遣使節的目的是(A.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B.傳播先進的日本文化C.加強兩國的友誼D.求取佛經15.宋遼“澶淵之盟”后,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不僅適當的滿足了統治者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滿足了各族人民生產和生活的需求,促進了民族交融。這表明“澶淵之盟”()A.是一個完全平等的盟約B.消除了宋遼間的民族隔閡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D.有利于宋遼間的民族交融16。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區設置掌管軍民各項事務的機構是()A.西域都護B.伊犁將軍C.宣慰使司都元帥府D.北庭都元帥府17.下側是某同學整理的有關唐代中外交流主題的學習筆記,其中還可以補充的史事有()·日本派使節到中國A.設置安西都護府·新羅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到唐朝學習B.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C.鄭和下西洋D.鑒真東渡日本七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