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期中考試試題歷史(本試題為開卷考試。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有20小題,每題3分,共60分)1.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下列圖片共同體現(A.早期文明的產生B.青銅文明的輝煌C.中外文明的交流D.中華文明的燦爛2.在有關懲治腐敗問題上,甲說:“不用管腐敗問題,生產力水平提高了,腐敗現象就自然沒有了。”乙說:“一定要依法嚴懲嚴管腐敗問題,抓一個腐敗分子就殺一個。”丙說:“對腐敗分子,要用‘德'和‘禮’來教育感化。”丁說:“要從平民百姓中挑選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敗。”上述四位同學的說法對應的思想流派正確的是(A.甲一墨、乙一法、丙一儒、丁一道B.甲一儒、乙一法、丙一道、丁一墨C.甲一道、乙一法、丙一儒、丁一墨D.甲一墨、乙一法、丙一道、丁一儒3.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處政權的建立者是()周周朝朝A.贏政B.劉邦C.劉秀D.楊堅4.“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后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考其漸積之基,其道德雖不及于三代,而其為功,何異王者之興!”這段文字評述的是(A.漢高祖B.漢文帝C.晉武帝D.北魏孝文帝5.酈道元引用周秦兩漢以來有關文獻達三百余種,結合實地考察,完成了《水經注》一書;祖沖之在劉徽“割圓術”的基礎上,更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王羲之繼承各種書體的優點,所作行、楷、草書尤為精湛。這體現了中華文化的(A.務實性B.多元性C.包容與開放D.繼承與創新6.以下是樊樹志《國史十六講》描述某時期的關鍵詞:“李世民與武則天”“盛唐氣象: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中心一一長安”。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是()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1頁共6頁7.詩歌、諺語往往折射出一定的歷史信息。下列搭配不正確的是()A.“蘇湖熟,天下足。”一一休養生息B.“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一科舉取士C.“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一一重文輕武D.“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一一民族交融8.鴉片戰爭后,兩江總督耆英反思道:“該夷所到之處,必先揚言專與官兵打仗,與民無涉”“該夷之假仁假義,要結民心。“我之官員兵役…事事與民為難,何異為叢(草木)驅爵(通‘雀’,比喻把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這表明,他認為清政府戰敗的原因是()A.英軍武器裝備精良B.清政府統治腐敗C.清政府喪失民心D.清朝經濟落后9.2025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在“中國專場”發表題為《堅定做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的致辭中說:“中國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每一個國家的聲音都應得到傾聽”,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能體現這一優良傳統的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B.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提出D.“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提出10.央視《百戰經典·偉大的會議》描述到:“1935年,這座城市,因為一次重要會議與紅色結緣;一座小樓,記錄著中國革命的里程碑;一次會議,從此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這次會議(A.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B.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確立C.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D.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11.2025年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一一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下列事跡與孫中山直接相關的是()A.發表《變法通議》宣傳維新思想B.在《民報》發刊詞闡發三民主義C.領導廣州國民政府進行北伐D.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主張共同抗日12.下表為世界古代文明代表成就節選。由此可知,古代文明(發源地文字建筑北非尼羅河流域象形文字階梯金字塔群南亞印度河、恒河流域印章文字菩提伽耶佛塔中國黃河、長江流域青銅器銘文二里頭宮殿基址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愛琴海地區腓尼基字母萬神廟A.均為大河流域的農耕文明B.藝術創作服務宗教活動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