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共75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請按答題卷中的要求作答)1.陜西西安東部發現了一處原始聚落遺址,出土了石斧、石鏟、石鋤、紡輪、陶罐、陶盆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還發現了粟等糧食作物遺跡。該遺址是A.北京人遺址B.山頂洞人遺址C.河姆渡遺址D.半坡遺址2.秦始皇把全國分為36郡,漢武帝在地方實行“推恩”。這有助于A.加強中央集權B.削弱豪強勢力C.禁錮思想言論D.消除匈奴威脅3.某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文化長廊”展覽,以下可入選“魏晉風骨”展區的是《史記》書影《蘭亭集序(莘本·局部)《送子天王圖》(局部)《清明上河圖》(局部)ABCD4.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有唐一代“雖云異域,何殊一家”已逐漸成為獲得廣泛認同的天下觀。據此可知,唐代推行A.開放的對外政策B.郡國并行的制度C.開明的民族政策D.軍政合一的制度5.詩詞與歷史緊密相連,相互映照?!凹拍鞂毢?,園廬但蒿藜”和“自從澶州盟,南北結歡娛”這兩句詩文創作的歷史背景分別為A.安史之亂與澶淵之盟B.黃巢起義與澶淵之盟C.安史之亂與宋夏議和D.黃巢起義與宋金和議6.清軍平定西域后,乾隆帝下詔編纂《皇輿西域圖志》,詳載邊疆山川、城池、民族分布與軍政建制。新疆建省后又編纂《新疆圖志》,內容獨有“國界”“交涉”等志。這體現了清朝A.疆域面積的空前遼闊B.地圖測繪技術的提升C.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D.國家主權意識的增強7.口號是時代的前奏,每一句吶喊都召喚著覺醒的力量。下列口號彰顯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打倒列強,除軍閥”林則徐梁啟超國民蘋命軍A.人民解放的愿景B.民主自由的向往C.救亡圖存的探索D.社會革新的努力8.有學者認為辛亥革命不是中國人熟悉的王朝循環,而是徹底終結王朝邏輯,開啟中國現代共和政體進程的偉大革命。其“徹底終結王朝邏輯”的成果是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建立了中華民國C.陷入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D.打擊了侵略勢力9.在“行走的思政課”研學活動中,老師帶領同學們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選出他們行至上海能了解的史事A.中共一大B.八七會議C.秋收起義D.紅軍長征阿勒泰地區2025年初三年級適應性測試道德與法治、歷史(問卷)第5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