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年級歷史試題命題人:審題人:◆說明:1.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2.將選擇題答案用B鉛筆涂在答題卡上,主觀題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答在答題卡答題框指定位置,書寫工整清晰,否則扣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42小題,每題1.5分,共6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一7800年)出土有成套的龜甲。龜甲內放有石子,部分龜甲上有刻畫符號,具有占卜功能。同時,龜甲被用作響器,在某些儀式活動中為舞蹈伴奏。這反映了()A、靈龜崇拜現象的盛行B.原始文字的初步形成C.天人溝通觀念的萌芽D.早期先民的創新智慧2.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中,李悝主張“食有勞而祿有功”,吳起主張“明法審令…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這反映了當時(A.軍功爵祿成為選官的唯一標準B,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增強C.實現國家統一是社會大勢所趨D,法律嚴苛阻礙社會發展3.秦統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視,并留下許多石刻,《峰山刻石》中稱:“一家天下,兵不復起”;《瑯琊刻石》中述:“人跡所至,無不臣者”;《碣石刻石》中言:“黎庶無繇,天下咸撫”。秦始皇此舉的主要意圖是(A.大力宣揚自己的顯赫功績B,彰顯強大國力C.加強對于地方的有效治理D,構建國家認同4.漢代,人們將土木建筑中使用的土坯稱為“土墼(江)”。張賽通西域后,西亞、中亞的土坯制作技術傳入內地,中原工匠把借鑒該技術制作出的大土坯稱為“胡墼”。在中國北方,許多地方的方言至今仍將這種土坯叫作“胡墼”。這主要體現了中華文化的()A.凝聚性B.包容性C.多樣性D.連續性5.據表1可知,北魏意在(出處相關內容音律由黃帝創設,三代“共行”;漢、魏、晉子以革新與校改;北《魏書·律歷志》魏“太和中,詔中書監高閭修正音律”太和中,“高祖詔群僚議定百官,著于令…降車、驃將軍,侍中,《魏書·官氏志》黃門秩,依魏晉舊事”。表1A.彌合南北文化差異B.承繼中原王朝正統C.革新傳統修史體例D.加速民族交融進程6.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隋唐時期則實行了科舉制。兩種制度的創立都(A.加強了中央集權B.使考試成為選官的主要方式高一歷史試卷第1頁共9頁C.強化了帽學獨尊D.使人們的門第觀念逐漸淡化7.《資治通鑒》記載:“唐初賦斂之法曰租庸調,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為官為僧以免課役,而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故上戶優而下戶勞。至是,炎建議作兩稅法,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這反映了兩稅法(A.強化了人身控制B.為均田制的實施提供了條件C.加劇了土地兼并D.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負擔8.吐魯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亞地區的一個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龍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載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華,遷播屆于交河之郡也。”這可用于證明A.人口流動促進了邊疆開發B.世族郡望觀念影響廣泛C.華夏文化認同觀念的演進D.各族同源共祖觀念流行9.北宋統治者以“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為執政原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但也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因循守舊的政治風氣。下列史實能予以印證的是(A.增強尚書臺作用B.樞密院調兵與“三衙”統兵C.采用了募兵政策D,地方官員以密折向皇帝奏事10.元代推行行省制,設河南行省統轄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但在黃河下游則以沂蒙山南麓為界與中書省直轄區“腹里”相鄰:將江西、廣東合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將湘、鄂、桂并入湖廣行省,治所設于武昌。這一規劃和設置(A.體現了“山川形便”的做法B.打破地理界限加強中央集權C.保障了蒙古貴族的統治特權D.是對南宋統治區實施的特殊政策11.南宋時,江西撫州陸氏家族,每天早晨眾子弟拜謁祖祠,同唱《家訓歌》,勸誡族人“勞我以生天理定”“經營太甚違天命”“好將孝弟酬身命”等士人認同的道理。這表明()A.南宋政府重視基層治理B.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C.理學呈現世俗化的趨勢D.士人群體政治訴求趨同12.宋代筆記體著作《萍州可談》記載:宋真宗時外戚劉美的女兒嫁給開封茶商馬季良為妻。明代小說《二刻拍案驚奇》記載:浙江人蔣生行商至漢陽,求娶了縉紳馬少卿的女兒。據此可知()A.綱常禮教束縛被打破B.重農抑商觀念已被顛覆C.市民階層的分化加劇D.經濟發展沖擊思想觀念13.明洪武九年(1376年)對行省領導體制進行了改組,將各地行中書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使司),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布政使是中央的派出官員,其職責是執行皇朝旨意,向地方發布政令。這一改革(A.強化了明朝的中央集權統治B.緩和了皇權與相權間的矛盾C.避免了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D.促使地方官員權力劃分模糊14.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觀帶有顯著的“圣人”性質,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卻趨于理性化,不止認同英雄有情,“兒女情,英雄氣,并行不?!?,且推項羽為英雄第一,以曹操和勾踐為英雄。這一變化()A.與心學思潮息息相關B.說明民本思想成為主流C.和孔孟學說理念不符D.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