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2023一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年級歷史試題命題人:審題人:說明:1、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2、將卷1答案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上,卷2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答在答題卡上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5題,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從有關文獻看,西周及春秋前期所謂的祿,主要指的是分封土地,而春秋后期至戰國時代,祿則主要是指作為薪俸的粟米等實物,舉凡智能之士,只要得到國君信任,都可以領取薪俸而登卿相之位。這一轉變A.瓦解了分封制度B.強化了宗族的凝聚力C.加速了君主集權D.標志著貴族政治結束2.“十六國”稱謂源于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書中道:“五涼、四燕、三秦、二趙,并成、夏為十六。”崔鴻所述的這一局面A.形成與南方政權宋的對峙B.屬于少數民族政權的更替C.結束于北魏統一北方之時D.使得民族間隔閡逐漸消失3.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815一819年),“定經界,核名實”,清查土地數量和貧富戶口,切按貧富差異納稅。由此可知,柳宗元A.參與唐中葉賦稅變革B,整頓兩稅法運行亂象c.執行租庸調制的規定D.維護自耕農經濟利益4.下圖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驅魔消災的宗教崇拜行為的見證。圖中刻有“六字真言”兩行,每行一種文字,計有梵、藏、漢、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鶴六種文字。該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髙莫為四從5,反景清A,民族交融的趨勢B.對西域管轄因俗而治C.嚴格的四等人制D.地方行政制度的變革5.顧炎武的詩被后世稱贊為“一代詩史,踵美少陵”:黃宗羲的詩以“一人之性情”,寫“天下之治亂”。當時吳嘉紀、屈大均、錢謙益等人的詩文,也大都是抒發興亡感慨,揭露清初暴政,反映民生疾苦。這反映了當時A.反封建成為文學主流B.詩歌凸顯家國情懷C.民主民僅意識的覺朝)目專制基礎動6.民國十四年,魯逃寫道:“試將記五代、南宋,明術的事情的,和現今的狀況一比較,就當前心動牌于何其相似之基,仿佛時回的流通,獨與我們中國無關。”魯迅在此料擊的時局是A.昏君當道、國家分裂B.強敵壓境、內戰不休C,統治腐朽、政治黑暗D.政權更體、國上淪漫7、辛亥革命期間大批婦女體建立,松資料統計,自1911年10月到1913年底全國共組織了58個婦女團體:1912年1月1日,上海《民立報》刊文提出:“天下興亡,匹婦有責,”這反陜了A、民主平等理念得到真正戰行B,婦女社會參與意識得到提高C,女性社會地位得到徹底改變D,民主革命擁有廣泛社會基礎8.根據所學知識,可以對下圖某一處做出修改的是A、用“北洋政府”取代“章、陸、曹”B,在“章、陸、曹”外增加第四人C.改變“商”“學”“勞動”的排序D.此畫命名為《反帝的最后一擊》9.1931年,蘇維埃政府指示“要把反革命的所有破壞革蘋命的事件及一切實際材料寄登《紅色中華》作廣大宣傳教育”:《紅色中華》還專門設置了《問題與答解》《法令的解釋》欄目,針對民眾關心的土地法婚煙法、勞動法等內容進行解釋和解答。據此可知,《紅色中華》A·推進反帝反軍閥斗爭的發展B.在蘇區法制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C.沉重打擊了國內反革命勢力D.創立旨在提高蘇區人民參政積極性10.下表所示為中國共產黨人主辦的《新華日報》于1938年1月至2月所刊登的有關“蔣委員長”的報道。這些報道日期版面標題/圖像/講話1月11日第四版《蔣委員長告國民書》1月17日第二版《蔣委員長堅決抗戰》1月19日第二版《蔣委員長表示絕不接受敵要求》2月6、7、8、2月6日,在報眼位置刊載蔣介石頭像,旁邊寫著:9、10、11第二版擁護蔣委員長抗戰到底:同時從6日到10日連載蔣日介石的《抵抗外辱與振興民族》:2月10日刊載《八路軍選勝敵軍蔣委員長傳電嘉獎》2月20、21第二版2月20日,第二版刊載《蔣委員長昨主祭殉職空軍,日第三版各界熱烈慰勞將士》:20、2】日連續刊載《蔣委員長2月27日昨晚廣播講稿》第二版《粵漢路員工愛國可風,蔣委員長昨傳電嘉獎》第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