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春季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36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B C C C D C B D D C B B B C A B C 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19 題 12 分,20 題 12 分,21 題 15 分,共 39 分。)19.(1)隋文帝; 標志:進士科的創立。(2)考試形式:創立殿試制度; 積極影響:有利于選拔優秀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3)政策:重文輕武的政策; 弊端:政府的辦事效率不是很高。(機構臃腫、行政效率低下)(4)作用:制度創新能夠突破舊制弊端,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長治久安;制度創新推動社會發展。20.(1)治國理念:以隋亡為鑒,以民為本,與民休養生息。措施: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政策:重文輕武政策。消極影響:文臣掌兵,不熟悉軍務,而將不專兵,兵無常帥,導致軍隊的戰斗力減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漸形成以士大夫為主體的官僚集團(文官集團的形成與膨脹)。變法:王安石變法。(3)A:中書省;B:宣政司;C:行省。意義: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4)共同作用:上述的治國理政方針,在一定的時期內,有利于國家穩定發展;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推動制度創新傳承。21.(1) 變化:北宋時期,南方賦稅低于北方;南宋時期,南方賦稅遠遠高于北方。原因:南方社會相對穩定;人口增長,勞動力增加,特別是北方農民南移,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統治者的重視;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有利農業發展等。(2)科舉制;表現:平民和貴族都可以參加考試并根據考試成績來選拔人才。(3)特點:民族大融合,各民族雜居相處,互通婚姻,形成新的民族。積極作用: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邊疆地區的開發,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4)論題: 勠力同心,共創和諧論述: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唐朝初年,統治者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訓,以民為本,減輕賦稅,與民休息;在民族關系上,主張實行開明平等的政策,恩威并重。宋初重文輕武,科舉制得到大發展,人才輩出宋朝在與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大多是以議和的方式來換取和平;重視對外貿易,促使商業繁榮;“坊”“市”分開,出現早市和夜市;等等。元代疆域遼闊,境內民族眾多,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如今,我們要重視民生,關注人民需求,促進各民族團結,提供公平發展機會。綜上所述,大家齊心協力,從多方面努力,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七年級歷史 第 1 頁 共 1 頁2025年春季期期中教學質量監測試卷七年級歷史(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同堂分卷,考試時間共150分鐘,本卷滿分75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座位號、考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2.考生做答時,請在答題卡上作答(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備選答案,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請你選出并在答題卡上正確填涂相應的英文字母。每小題2分,共36分)1.近年來,我國政府倡議建設“一帶一路”,即與歐亞非沿線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古代隋煬帝時開鑿的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是A長城B.大運河C.黃河D.長江2.由于唐太宗的豐功偉績,一個不可預知的中國,一個英雄史詩的中國,改寫了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的文明史。唐太宗所開創的盛世局面是A開皇之治B.開元盛世C.貞觀之治D.大業之治3.目睹唐朝建立的溫大雅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記述李淵勇敢、剛烈且足智多謀;在后世的《新唐書)〈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淵卻是碌碌無能、暮氣沉沉且胸無大志之輩。這說明A歷史人物本身就沒有真實形象B.溫大雅與李淵關系較好所以美化他C.時代不同會對人物坪價產生影響D.《新唐書)〈舊唐書)的坪價有偏差4.右圖是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唐三彩騎駝樂舞俑。駱駝背上四個人俑中,兩人為漢人樂俑,另兩人為胡人樂俑,左側前樂俑左手托琵琶,后樂俑雙手作吹笛狀,右側前樂俑著圓領長衣,中間的胡人樂舞俑正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這件樂舞俑折射出唐朝A科技先進B.經濟繁榮C.兼容并包D.制度完善5?!懊畷r,江東的田間,一頭牛拉著曲轅犁,農民們的勞作開始了;辰時,越州,越窯開窯…;已時,長安西市,一路上,大食商人、東瀛學生和大月氏的金銀器匠人來來往往”這段〈大唐十二時辰)(節選)的描述充分體現了唐朝A對外交流頻繁B.新式農具廣泛使用C.手工業發展水平高D.經濟繁榮景象6.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一直都存在著統一的因素,而且統一因素在不斷地增長,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諸方面,特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起到了一種強烈的凝聚力作用。材料從整體上體現出該階段的特點是A藩鎮割據導致政權更迭頻繁B.傳統文化成為唯一統一因素C.分裂中蘊含著走向統一的趨勢D.經濟發展消除了政權間矛盾7.在西藏地區,流傳著一首詩歌:“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試卷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由此可見,唐蕃和親A讓西北邊疆更安穩B.促進吐蕃經濟發展C.使西藏歸中央統治D.利于中外友好往來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歷史參考答案.docx 7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