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慶一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歷史學科期中考試答案題810111213141516號答DDABBABCBAD案1.C【解析】根據漫畫內容可知,周天子弱小,諸侯強大,并結合所學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諸侯勢力逐漸強大,周天子權威下降,這表明分封體制走向崩潰,故選C項;漫畫顯示的這一時期依然是分封制度,新的政治秩序尚未建立,排除B項;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大動蕩、經濟大發展、文化大繁榮、民族大融合,但是漫畫展示了春秋時期周天子與諸侯的力量對比,排除A項:華夏認同指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對華夏民族和華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但華夏認同的形成并非漫畫主題所在,排除D項。2.D【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拆毀大沽口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等。這些條款明確指出了外國軍隊可以在中國特定地區駐扎,與地圖上的“外國軍隊駐扎地”標注相吻合,故選D項:《天津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朝與英、法、俄、美四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它主要內容包括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但并未明確提及允許外國軍隊駐扎,排除A項:《北京條約》同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它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然而,該條約的主要內容也是關于通商口岸、賠款和割地,并未直接涉及外國軍隊駐扎的問題,排除B項;《馬關條約》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它主要內容包括割讓遼東半島(后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等。雖然這是一個重要的不平等條約,但它并不涉及外國軍隊在中國駐扎的條款,排除C項。3.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同一歷史事實,即辛亥革命,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解釋,由此可見,歷史事實存在著多元解釋,D項正確;“歷史真實面貌無法被認識”的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歷史評述并沒有客觀標準(歷史評述要堅持唯物史觀)這一說法錯誤,排除B項;從材料看不出研究者立場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4.A【同步練習】P1155.B【同步練習】P1236.B【解析】據材料可知,漫畫中,第一期抗戰時“民眾多半走后方”,意味若大部分民眾在戰爭初期可能處于逃避或觀望狀態,沒有積極參與到抗戰中來。而到了第二期抗戰,“軍民一起干,大家再努力,鬼子必命亡”,則顯示出民眾已經積極參與到抗戰中,與軍隊一起并肩作戰,民族意識得到了明顯的覺醒和提升。這種變化反映了在抗戰過程中,安慶一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歷史學科期中考試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漫畫通常以含蓄、隱晦的方式評說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尋味。下面漫畫形象地反映出諸侯周天A.社會轉型基本完成B.新的政治秩序建立C.分封體制走向崩潰D.華夏認同開始形成2.識別和運用歷史地圖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圖所示形勢的出現與近代某條約的簽訂密切相關。該條約是京幣(北京)O通州臨榆(11年關)球坊唐山渤天律海品塘潔海大古街·夕外國軍隊注扎地A.《天津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3.關于辛亥革命的發生,部分學者提出了下列觀點。由此可見學者觀點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場意外。以后來的歷史來看,立憲的變革,張鳴就是非革命的變革對中國顯然更好。姜義華辛亥革命的真正動力,其實是作為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天下國家責任倫理。楊銀權科舉制的廢除與辛亥革命的發生有著必然的內在關系。沈渭濱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別是最后十年“漸進的改革”,為辛亥革命的醞釀與準備創造了必要的條件。A.歷史真實面貌無法被認識B.歷史評述并沒有客觀標準C.研究者立場影響歷史解釋D.歷史事實存在著多元解釋14.1919年11月,有人指出當時全國新出版物中菩遮有“一個?’疑問符”,“這個‘疑’字不但把我國固有的思想信仰搖動了,而且把‘舶來品’的思想信仰也搖動起來”。思想界這一狀況A.促進了新思想進一步傳播B.是表明對于五四運動的反思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標點成為時尚5.1929年,鄂豫皖蘇區政府在《蘇維埃問題決議案》中規定:鄉級代表中,工人每5人選1位代表,農民每50人選1位代表,兵士每10人選1位代表:各級蘇維埃代表大會中工人應占五分之二,農民及其他群眾應占五分之三。這一規定A.擴大了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的基礎B.體現了工農政權的民主性質C.推動了敵后抗日民主政權的發展D.反映了黨對蘇區的堅強領導6.如圖為抗戰時期中國漫畫家廖冰兄先生創作的漫畫。前后變化反映了=第一期抗戰:民眾多半走后方第二期抗戰:軍民一起干,大家再努力,鬼子必命亡!A.侵華日軍殘暴罪行B.民族意識逐漸覺醒C.敵我形勢根本扭轉D.兩大戰場相互配合7.1928-1936年是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又一次高潮。1936年,中國工業的發展達到近代高峰,這一年工業資本比1920年增長了兩倍。這一時期的工業發展A.為持久抗戰奠定了物質基礎B促使民族經濟發展更加穩固C.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趨于健全D.表明中國基本實現了工業化8歷史地圖是學習戰爭史的重要資源,如圖為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組織的四次大會戰大致地理位置。以下結合史實對圖示內容解讀正確的是A.①處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安企圖B.②處會戰抗戰初期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戰役C.③處會戰結束后中國抗日戰爭開始進入相持階段D.④處會戰是抗戰以來中國在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9.朱德曾說:“構成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敵人與解放區長期反復的最殘酷的戰爭。所謂相持階段,實即解放區與敵人的相持。”由此可知,他強調A.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B.敵后戰場成為抗戰的主戰場C.國民政府已放棄抵抗日本的侵略D.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時期10.對于毛澤東的重慶之行,民主人土柳亞子賦詩稱頌為“彌天大勇”。重慶《大公報》發表社評說:“毛先生能夠惠然肯來,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這反映了當時A.國共力量對比出現逆轉B.民主黨派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慶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歷史試題 答案 高一歷史 安慶一中高一期中歷史答案(1).pdf 安慶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歷史試題 答案 高一歷史 安慶一中高一期中歷史試題(1).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