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衡考試結束前2024學年第二學期浙南名校聯盟期中聯考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7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有部史詩主要描寫了人類早期文明的起源,反映了蘇美爾人由城邦聯盟向統一王國過渡時期的社會狀況,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史詩之一。該史詩產生于A古代印度B.古代希臘C.古代埃及D.古巴比倫2.古代印度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的重要特征,對印度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種姓制度的規定,下列哪一項描述是正確的A種姓制度由雅利安人創立,將社會分為四大等級。B.婆羅門種姓主要從事商業和手工業,掌握經濟命脈。C.種姓制度允許不同種姓之間自由通婚,促進社會融合。D.首陀羅種姓被認為是“不可接觸者”,從事最低賤的工作。3.德國作家瓦爾特·伯克特在其著作《東方化革命》中,論證了古希臘文明并不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奇跡,而是從一開始便受到古代埃及和西亞文明的全面影響。下列希臘文明成果中,不符合以上觀點的是A治鐵技術B.人像雕塑C.民主政治D.字母文字4.它是中世紀時代的“土地管理單位”,它是“構成一個所有權兼行政權的單位”的大地產,它是“社會結構中主要的和正規的組織細胞”。“它”指的是A帝國B.莊園C.城市D.教會5.這里發展起來的商品經濟逐漸瓦解了封建經濟:這里洋溢著自由的空氣;這里成為世俗文化的搖籃:這里點亮了沖破中世紀黑暗的曙光。下列對材料的解讀正確的是A,市民階層興起,推動城市自治與文化繁榮B.莊園經濟盛行,成為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C.教會權力強化,進一步鞏固封建專制統治D.居民多為工人,無需再受封建領主的剝削6.翻譯活動在人類歷史上的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廣泛存在,其中阿拉伯帝國的大翻譯運動最為波瀾壯闊。這場運動歷時二百多年,歷任哈里發高度重視,范圍跨越亞、非、歐廣袤區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古代東西方文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高歷史學科試題第1頁(共?頁)A.阿拉伯人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B.阿拉伯帝國己成為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最大中心C.阿拉伯文化己完全取代了其他歐亞地區的文化D.阿拉伯帝國的大翻譯運動適應了帝國擴張需要7.高麗成宗時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張:“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習俗,各隨土性。其禮樂詩書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華:其余車馬衣服制度,可因土風,不必茍同。”這一主張最能體現A對其本土文化的完全摒棄B.對外來文化持排斥態度C.在文化吸收中注重選擇性D.主張廣泛吸收四方文化8.新航路開辟后,原產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引入歐洲。最初,可可豆因物以稀為貴,成為貴族享用的奢侈品,甚至在中美洲部分地區被當作貨幣使用。隨著可可樹被廣泛引種、加工技術的改進以及工業化生產的普及,19世紀后半葉,巧克力逐漸成為大眾化商品。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驅動B.新航路開辟促進了全球物種交流C.可可豆的種植技術在歐洲迅速傳播D.歐洲殖民者對美洲資源的掠奪和壟斷9.16世紀以后,西班牙雖然從美洲殖民地獲得了大量金銀,但卻依賴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的制成品供應本土及殖民地市場,甚至美洲殖民地從這些國家進口的商品價值遠超從西班牙進口的商品。這一現象反映了A西班牙殖民體系的崩潰B.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出現C.商業革命推動國際貿易的擴展D.價格革命導致西班牙經濟衰退10.中世紀時,阿拉伯數字“0”傳入西方,教皇下令禁止使用,一位羅馬學者因在書中提到“0”而受到處罰。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A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B.宗教權威對思想文化的禁錮C.羅馬學者敢于挑戰教皇的權威D.阿拉伯文化與西方文化存在沖突11.18-19世紀是歐洲主要國家的現代化時期,也是全球性現代社會的創生時期。以下有關18-19世紀歐洲發生的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序正確的是①《資本論》第一卷出版②復動式蒸汽機試制成功③法國大革命的開始④國際工人協會成立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12.1880年時,世界呈現出一個由兩部分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己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這一體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在全球的廣泛開展B.早期殖民擴張造成亞非拉地區長期落后高一歷史學科試題第2頁(共7頁)2024學年第二學期浙南名校聯盟期中聯考高一年級歷史學科參考答案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1234567910答案DACBACACB題號1112131415答案DCBD0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161718192021答案CBD0AB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22題12分,第23題18分,第24題10分,第25題12分)22.(12分)白銀(1分)《畫出馬尼拉-墨西哥雙箭頭1分)(1)路線:中國馬尼拉>墨西哥(畫出中國-馬尼拉雙箭頭1分)生絲、絲綢、棉布、瓷器(至少寫出1點)影響:沖擊美洲的社會結構(或人口結構):美洲成為族群混合度很高的地區:推動美洲文化多元發展。(3分)(2)航線:達·伽馬航線。(1分)形成:橫向-各大洲之間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或人類歷史逐步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過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歷史形成的重要換就):縱向-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促使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一個角度2分,共4分)23.(18分)(1)條件:圈地運動的開展:農業的發展為工業社會提供基礎(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基礎):棉紡織業的發展(特殊行業的存在):殖民擴張提供了海外市場。(4分)表現:技術革新一一如珍妮機、騾機等(寫出發明物即1分):制度革新一一工廠制。(寫出工廠即1分)(2)影響:解決了生產動力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問題:促進了工廠的普及和建立: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產生環境污染。(4分)時代:蒸汽時代。(2分)(3)變化:從認為殖民具有破壞和重建的使命到認為殖民只能帶來消極影響。(2分)關系: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資本和海外市場(資本1分,海外市場1分),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1分),各國繼續向世界大肆擴張(尋求市場、原料和投資場所)(1分)。(共4分)24.(10分)(1)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3分)類型:圖像史料(或一手史料或實物史料)(1分)價值:印證中國是聯合國的發起國之一:中國大國地位在事實上得到承認并確立(反映二戰后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給分):體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果(寫到統一戰線給分)。(共2分,寫出兩點即可)(2)原則:“大國一致”原則。(1分)評價:吸取國聯的教訓:將制裁侵略的權利集中于安理會:使得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體現了大國的協調與合作,在保護大國利益的同時突出了大國的責任和作用。(共3分,寫出三點即可)25.(12分)【評分標準】(一)論題(2分)層次1:論題不明確或價值導向不正確層次2:論題比較明確且價值導向正確層次3:論題明確且價值導向正確(二)史料實證(6分)包含海外擴張、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政治制度等角度,一個角度2分。層次1:觀點正確,但史實零散,或運用不恰當,或史論未結合。層次2:觀點正確,能結合比較充分、恰當的史實進行比較深入的論證,史論結合較好。層次3:觀點正確,能結合充分恰當的史實,進行全面、深入的論證,史論結合好。(三)歷史表述(4分)層次1:思路不清,詞不達意,表述不成文層次2:思路基本清晰,邏輯基本合理,語句通暢,表述成文層次3:思路清晰,邏輯嚴密,語言流暢,表述成文【示例】16世紀西歐的近代化進程:資本主義的初步崛起16世紀是西歐近代化進程的關鍵時期,海外擴張、宗教改革、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以及政治制度的變革共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首先,海外擴張為資本主義經濟奠定了基礎。新航路的開辟使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建立了廣闊的殖民地和貿易網絡,大量財富流入西歐,尤其是貴金屬的流入促進了貨幣經濟的發展。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成為歐洲金融中心,股票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現代金融體系的初步形成。其次,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會的壟斷地位,促進了思想解放。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改革削弱了教會權威,強調個人與上帝的直接聯系,推動了個人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發展。加爾文教派倡導的節儉、勤奮和天職觀念與資本主義精神高度契合。再次,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人文主義關注現世生活和人類價值,推動了世俗文化的繁榮。哥白尼的“日心說”和伽利略的科學實驗方法挑戰了傳統知識體系,為現代科學奠定了基礎。最后,政治制度的變革為資本主義創造了條件。君主專制制度的形成和民族國家的崛起削弱了封建貴族權力,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英國的都鐸王朝通過改革鞏固王權,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 高一歷史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