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春學期期中聯考試卷高二生物一、單項選擇題:每題 2 分,共計 28 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 .下列與發酵技術相關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傳統發酵技術是利用不同原核生物產生不同代謝物的原理,生產人們需要的產物B .通過酵母菌發酵獲得大量菌體,并從細胞中提取單細胞蛋白作為動物飼料或食品添加劑 C .水果等原料可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各種營養物質,傳統發酵前無需進行滅菌處理D .與傳統發酵技術相比,發酵工程要接種通過基因工程育種獲得的優良菌種2. 研究者用酸筍開發具有降低膽固醇功能的益生菌。先將酸筍發酵液接種到含有 CaCO3 固體培 養基上,篩選出乳酸菌,然后將擴大培養后的乳酸菌接種到含膽固醇培養液中,篩選出能高效降 解膽固醇的乳酸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酸筍發酵過程中需要定期排氣以確保發酵罐內壓強穩定B. 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直徑與溶鈣圈直徑比值小的菌落為目標菌落C. 與酸筍風味形成相關的乳酸菌為厭氧型,所以不會分布在空氣中D. 膽固醇既可為乳酸菌的生長提供氮源,也可參與動物細胞膜的組成3 .發酵工程是指采用現代工程技術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為人類生產有用的產品 或直接把微生物應用于工業生產過程的一種新技術。發酵工程的基本環節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發酵之前需要利用固體培養基對菌種進行擴大培養B .發酵結束后,可通過過濾、沉淀等方法分離出微生物細胞本身 C .在酸性條件下可以利用谷氨酸棒狀桿菌發酵得到谷氨酸D .發酵工程的產品就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包括初生代謝產物和次生代謝產物4. 以玄參莖段為外植體進行植物組織培養,流程圖如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外植體的選擇及其消毒→ ②外植體的接種及愈傷組織誘導→ ③叢芽與不定根的誘導→ ④煉苗 與移栽A. 所用培養基含植物細胞所必需的無機鹽、蔗糖和激素等營養物質B. 過程①需用酒精和次氯酸鈉混合液對外植體進行消毒處理C. 過程②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時可發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D. 只有再分化的過程中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脫分化的過程中不存在5 .下列有關植物細胞工程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獲得紫草寧,實現了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B .花藥離體培養得到的單倍體植株可大田栽培提高作物產量 C .取香蕉莖尖進行組織培養,可獲得抗病毒苗D .組培苗移植之前,需要用流水清洗掉根部的培養基6 .蝸牛會取食水稻秸稈,下圖是利用甲(高產)、乙(耐鹽)兩種水稻的各自優勢,通過植物 細胞工程技術培育高產、耐鹽的雜種植株的流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用蝸牛消化道提取液進行 a 處理時,也能獲得原生質體B .b 之前的誘導過程除 PEG 之外還可以使用滅活的病毒 C .b 之后得到的愈傷組織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沒有細胞壁 D .c 是具有耐鹽性狀的幼芽,c 即可直接發育為耐鹽植株7 .如圖表示試管鼠的基本制備流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處理 1給4-6周齡雌鼠注射性激素進行超數排卵處理B .處理 2和處理3是分別使卵母細胞和精子獲得受精能力C .過程 1和過程2均在代孕鼠體內完成細胞的分裂和分化D .胚胎分割對囊胚階段的胚胎進行分割時需將滋養層均等分割8 .下列關于細胞工程的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利用細胞工程培育“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需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B .在進行組織培養時,由根尖細胞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細胞脫分化、染色 體變異或基因突變,而不可能發生細胞分化和基因重組C .“試管嬰兒”實質上就是“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產物”,但無法使不能產生精子或卵細 胞的夫婦得到自己的孩子D .目前人類的同卵雙胞胎多數是通過胚胎分割技術產生的9 .在基因工程中常使用噬菌體作為載體。 M13 噬菌體與 T2 噬菌體均能侵染大腸桿菌,但被 M13 噬菌體侵染的大腸桿菌不發生裂解。科研小組欲將目的基因的特定序列和基因編輯酶基因與噬 菌體 DNA 進行重組,進而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編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時,必須先用 Ca2+處理大腸桿菌B .與 T2 噬菌體相比,M13 噬菌體更適合作為轉化大腸桿菌的載體 C .噬菌體載體上需要含有標記基因和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D .噬菌體重組 DNA 能在大腸桿菌中復制和表達才可實現對大腸桿菌的基因編輯10 .下圖為轉基因抗凍番茄培育過程的示意圖(其中 ampr 為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下列敘述 不正確的是( )A .質粒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篩選含目的基因的細胞和促進目的基因的表達B.可同時選用限制酶 Pst I、SmaI 對含目的基因的 DNA進行剪切C.過程②可采用農桿菌轉化法將含目的基因的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D . ④過程中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目的基因作為探針對植株進行篩選11 .1998年,我國科研人員用兩個機理不同的抗蟲基因(CryIA和 Cpti)構建融合基因表達載體, 導入棉花細胞培育出雙價轉基因抗蟲棉。自主知識產權抗蟲棉的推廣在提高經濟和環境效益的同時,也保護了中國棉花產業的安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基因表達載體中融合基因位于啟動子與終止子之間B .該融合基因必須整合到棉花細胞的基因組 DNA 中 C .可用 DNA 探針檢測融合基因是否轉錄出 mRNA D .雙價抗蟲棉比單價棉選擇抗性棉鈴蟲的速率更快12 .下列有關“DNA 粗提取與鑒定”、“PCR擴增”、“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將洋蔥切碎加研磨液研磨、過濾后,濾液放置 4℃冰箱中靜置幾分鐘,DNA 存在于沉淀B .洋蔥濾液中加入冷酒精,用玻璃棒攪拌會使 DNA 的提取量增加C .DNA 片段的 PCR擴增實驗中反應緩沖溶液中的 Mg2+能夠激活 TaqDNA 聚合酶D .凝膠載樣緩沖液中加入的核酸染料能與 DNA 分子結合,便于在紫外燈下觀察13. 麥汁發酵是啤酒釀造的重要過程,可以分為接種酵母→ 充氧→ 主發酵→ 封罐→ 后發酵等重要 步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為避免雜菌污染,需對發酵罐、麥汁、接種儀器等進行滅菌B. 主發酵階段,葡萄糖在酵母菌中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C. 后發酵階段,酵母菌細胞主要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D. 發酵過程中會有較多熱量釋放,因此發酵罐需配有降溫裝置 14. 下列關于細胞工程的的相關“ 檢測”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作物脫毒”是否成功可以接種一定的病毒來檢測B. 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中“ 去壁”過程是否充分,可取樣用低滲溶液鑒定C. 傳代培養的成纖維細胞是否癌變可通過核型分析而確定D.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添加胰島素可促進培養基中糖原的合成二、多選題:本部分包括 5題,每題 3 分,共計 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 選對的得 3 分,選對但不全的得 1 分,錯選或不答的得 0 分。15. 科研人員采集了某深海冷泉附近的沉積物樣品,經分離、純化、鑒定得到了降解藻類多糖的擬桿菌菌株,具體過程如圖( I~IV 是操作步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步驟 I 均采用濕熱滅菌法對深海冷泉沉積物的樣品和海水進行滅菌B. 步驟Ⅱ I 可通過添加不同藻類多糖配制系列培養基①獲得多種擬桿菌菌株 C. 步驟Ⅲ培養基②中以藻類多糖為唯一碳源,且需加入適量瓊脂等凝固劑 D. 步驟 IV 可通過增加培養基③中碳源的濃度,獲得高耐受藻類多糖的菌株16. 細胞融合技術突破了有性雜交的局限,使遠緣雜交成為可能。某研究小組以小鼠甲為實驗材 料設計實驗,研制抗病毒 A 的單克隆抗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實驗前必須給小鼠甲注射病毒 A 是為了得到能產生特定抗體的 B 淋巴細胞B. 將小鼠體內取出的脾臟用剪刀剪碎后加入胃蛋白酶處理,使其分散成單個細胞 C. 篩選 1 需用特定的選擇培養基進行篩選才能獲得融合的雜交痛瘤胞D. 篩選 2 利用 96 孔板經 1 次篩選獲得足夠數量的能分泌所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17. 最終獲得克隆鼠。經鑒定證實克隆鼠是從 iPS 細胞發育而來的,并可繁殖后代。實驗流程如 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可用顯微注射法將 iPS 細胞注入四倍體囊胚中 B. 獲得的 iPS 細胞在體外培育后能發育成個體C. 四倍體囊胚因為染色體結構變異而無法發育D. 重組囊胚的早期發育不需要額外提供營養物質18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是一種體外擴增 DNA片段的技術。某 DNA片段的 PCR反應程序如 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預變性可促進模板 DNA邊解旋邊復制B.退火是讓解旋狀態模板 DNA恢復雙螺旋 C.延伸結束后,新片段中的引物將被切除 D.終延伸可使目的基因的擴增更加充分19 .下圖是利用豬唾液腺生產大量高純度人神經生長因子(hNGF)的流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 .培養豬細胞 A和重構胚胎通常需在培養液中加入血清 B.培育轉基因豬 D的過程涉及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術 C.轉基因豬 D的遺傳性狀由A和C的遺傳物質決定D.豬唾液腺作為生物反應器具有不受性別限制的特點20 .(10分)某品牌老陳醋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在釀造過程中產生了川芎嗪、黃酮類化合物等對 人體有益的物質,極具養生價值。 一企業對老配方進行了更新,并設計了如下制作流程。請回答下列問題:注:膨化處理是指將 糧 食 加 入 密閉容器中,加熱加壓后突然減壓,糧食中的水分汽化膨脹,使其出現許多小孔,變得松脆。紅曲菌屬于真菌。 (1)對主糧膨化處理的作用是 。釀制糧食酒時, (填“需要”或“不需 要”)對主糧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原因是 。多次實驗發 現,在發酵液的液面經常觀察到一層明顯的菌膜,該膜是由 繁殖而成。(2)利用菌種發酵獲得醋酸的條件有兩種情況,一是在 時,將糖分解成醋酸: 二是在缺少糖源時,利用 生成醋酸。(3)研究表明,在陳醋的釀造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醋酸菌,而乳酸菌也存在于醋醅中,其代 謝產生的乳酸是影響陳醋風味的重要因素。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種類明顯減少,主要原因是發 酵后期 (至少寫出2種)等環境因素的變化,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種類。(5)乙偶姻和川穹嗪均是山西老陳醋中重要的風味物質,對熏醅階段中二者的含量進行測定得到 了如下結果,由上圖可知,川穹嗪最早產生于 ,乙偶姻可能在更早的醋酸發酵階段 就開始產生。隨著熏醅階段的進行,乙偶姻與川穹嗪的含量變化趨勢 (填“相同”“相反”或 “無關聯”),推測二者關系為 。21 .(10分)某種物質 S(一種含有 C、 H、 N的有機物)難以降解,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只有某 些細菌能降解 S。研究人員按照下圖所示流程從淤泥中分離得到能高效降解 S的細菌菌株。實驗 過程中需要甲、乙兩種培養基,甲的組分為無機鹽、水和 S,乙的組分為無機鹽、水、S和 Y。(1)實驗時,盛有水或培養基的搖瓶通常采用 的方法進行滅菌。乙培養基中的 Y 物質是 。甲、乙培養基均屬于 培養基。(2)制備實驗所需的培養基時,需要調節培養基的 pH ,應該在滅菌 (填“前”或“后”)進行操作。倒平板時為避免周圍環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實驗操作應在 附近進行,接種后的 培養皿需 放于 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3)實驗中初步估測搖瓶 M 中細菌細胞數為 2×107 個/mL,若要在每個平板上涂布 100μL稀釋后的 菌液,且保證每個平板上長出的菌落數不超過 200個,則至少應將搖瓶 M 中的菌液稀釋 倍。(4)在步驟⑤的篩選過程中,發現當培養基中的 S超過某一濃度時,某菌株對 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 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 1點即可)。(5)若要測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細菌細胞數,請寫出主要實驗步驟 。(2分)22 .(9分) 狼爪瓦松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野生花卉,其產生的黃酮類化合物可入藥。狼爪瓦 松野生資源有限,難以滿足市場化需求。因此,目前一般通過植物細胞工程進行培養,具體過 程如圖所示,其中的數字序號代表處理或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 進行①過程前要對狼爪瓦松植株甲幼嫩的葉進行 處理,所用的試劑為體積分數為 70%的酒精和質量分數為5%左右的次氯酸鈉溶液。圖中②過程稱為 ,通過②③培養獲 得植株乙所利用技術的細胞學原理是 。(2)培養中的愈傷組織細胞一直處于 的狀態,可用于④誘導產生突變體。(3)⑤過程需要用 酶進行處理,形成植株丁的過程中,PEG的作用 是 。(4)黃酮類化合物是狼爪瓦松的次生代謝物,⑥為對該產物進行工廠化生產,某同學認為細胞產 物的工廠化生產主要目的是提高單個細胞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你同意該同學的觀點嗎 ,請說明相應的理由: 。(5)通過植物細胞工程對狼爪瓦松培養,獲得藥物黃酮類化合物 ,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過程③通常先在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比例高的培養基中培養B.過程④常用射線或化學物質處理后即可獲得大量目的植株C.過程⑥中甘草西定可通過植物細胞培養獲得,應將愈傷組織細胞在液體培養基培養D.所得三種植株中乙和丙的遺傳信息與甲相同,植株丁和甲是同一物種23 .(9分) 2018年 1月 25日,我國研究人員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基化酶(Kd4d)的 mRNA , 經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培育出第一批靈長類動物-食蟹猴,流程如圖所示,① ~⑥表示過程。(1)動物細胞核移植技術中一般選擇 MII 中期卵母細胞作為受體細胞,最主要的原因是。去掉卵母細胞細胞核的目的是 。(2)過程③之后需要將獲得的融合細胞在含“兩鹽”、氨 基酸、核苷酸、維生素、激素和 的培養 液中培養至 階段再進行胚胎移植。(3)研究人員在確定去甲基化酶(Kd4d)的 mRNA的作 用時,做了兩組實驗,其中 A組用正常培養液培養融 合細胞,B組用正常培養液培養注入了 Kd4d的 mRNA 的融合細胞,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分析實驗數據可知,Kd4d的 mRNA的作用是 。(2分)(4)假如用胚胎分割移植的方式來克隆食蟹猴,依據的原理是 ,胚胎分割時應注意的 問題是 。請從遺傳物質角度分析,利用這些孤雄小鼠作為實驗材料進行醫學研究的優點是。24 .(9分)某植物蛋白酶抑制劑Ⅱ 基因,轉錄的 mRNA 下游序列已知,但其上游序列未知。現利用 PCR等技 術擴增該基因,具體原理如下圖所示,其中① ~③表 示有關過程,Ⅰ ~Ⅲ表示有關物質。請回答:(1)過程反應體系中,生成雜合鏈物質Ⅰ 需要加入 種引物,一般來說所用的引物越 短,引物特異性越 (填 “ 高”或“ 低” );同時還需加入 酶。(2)利用 DNA末端轉移酶催化過程② ,使 DNA單鏈左側末端增加十多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序列 [AAA(A)n] ,其目的是 , 進而利于過程③擴增獲得目的基因序列Ⅲ ;據此 推測③過程除了引物 1的另一種引物富含 堿基。(3)在物質Ⅲ的兩端通常還需要增加 序列,以便與相應的載體重組,再利用 處理大腸桿菌等,以利于將重組質粒導入細胞,構建 c DNA文庫。(4)微滴式數字 PCR(ddPCR)是一種檢測 RNA病毒等病原體的手段, 正確的有( )2分A .RNA病毒樣本在進行ddPCR檢測時,需要先進行逆轉錄處理B.多孔板中如果某個孔沒有核酸分子,就不需要加入引物和 Taq酶C.檢測時只要有一個孔出現陽性結果,就可以說明原樣本中有病毒核酸D.相對于傳統手段,ddPCR更加靈敏,更容易檢測出微量病毒25.(10分) 新霉素磷酸轉移酶基因( neo )是轉基因動物中常用的標記基因,但 neo 存在于動物 細胞中會影響動物體生長和發育。為實現在敲除目的基因后,將 neo 基因從基因組中敲除,科研 人員構建了 Cre-loxP 重組系統。圖 1 為 loxP 序列的結構示意圖,圖 2 為 Cre-loxP 重組系統的作 用機理示意圖,圖 3 為通用型基因打靶載體的構建及 Flox 鼠建立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loxP 位點是一段長為 34bp 的序列,具有方向性,結合圖 1 ,推測其方向性由區段 決定。Cre 酶可同時識別 2 個 loxP 位點的 a 和 c 區段,并同時催化 b 區段箭頭處 鍵水解。(2)據圖 2 分析,若同一個 DNA 分子上具有 2 個同向的 loxP 位點,經 Cre 酶作用后會得到一條鏈狀 DNA 分子和一個環狀 DNA 分子,從作用結果分析,Cre 酶同時具有類似 酶的作用。(3)圖 3 中,過程①可在限制酶和 DNA 連接酶等作用下,將同源臂 1 和同源臂 2 插入 pAT 質 粒中的多克隆位點序列 MCS 中。作為通用型載體,pAT 質粒的MCS 中含有多個在基因組(待敲除基因所在 DNA )中出現頻率較低的酶切位點,其意義 是 。DNA 上的胚胎,后續通過 等技術獲得 Flox 小鼠。(4)兩段擁有相同/相似堿基序列(如同源臂)的 DNA 片段在重組酶的催化下,可發生同源重 組,同源臂間的 DNA 序列可發生交換。為敲除特定基因,以待敲除基因兩端的短小序列為依據 設計引物,經 PCR1 和 PCR2 獲得同源臂 1 和同源臂 2 ,PCR1 和 PCR2 不能在同一反應體系中進行的原因是 ;為將同源臂定向插入 pAT 的 MCS 中,設計引物時需要在引物的 端添加相應的限制酶切位點。(5)過程②為重組 pAT 質粒轉染小鼠受精卵的過程,該過程通常采用 法。過程③需將轉染后的受精卵置于適宜培養液中,培養 24h 后,能存活的胚胎為成功轉染并整合到染色體(6)Flox 小鼠中存在的 neo 基因,其兩側的 2 個 LoxP 位點的方向是 的,可利用 Cre酶將其敲除,獲得不含 neo 基因的基因敲除鼠。為實現在特定的時間對特定細胞中的 neo 基因進 行敲除,可在 Cre 基因的 cDNA 一段添加 實現。2024-2025學年度春學期期中聯考參考答案高二生物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C D A B D A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答案 D C C B BCD AC BCD ABC ABD20:(10分)(1) 加大與紅曲菌的接觸面積 不需要 隨著發酵過程的進行,酒精逐漸積累, 大多數雜菌對酒精不耐受,雜菌的生命活動受到抑制 醋酸菌(2) 氧氣和糖源都充足 酒精 (3) 氧氣、營養物質、 pH等(4) 熏醅階段第二天 相反 川穹嗪可能是由乙偶姻轉化而來 21 :(10分)(1) 高壓蒸汽滅菌 瓊脂 選擇(2)前,酒精燈火焰旁, 倒置(3)104(4)S的濃度超過某一值時會抑制菌株的生長(5)取淤泥加入無菌水,涂布(或稀釋涂布)到乙培養基上,培養后計數(2分) 22 :(9分)(1) 消毒 脫分化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2)不斷增殖(3) 纖維素酶、果膠酶 促進原生質體融合(4) 不同意 植物細胞的次生代謝物含量很低,利用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黃酮類化合物 主要是通過增加細胞數量從而增加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5)C23 :(9分)(1)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種含有促進細胞核恢復分裂能力的物質 使克隆出的動物個體的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幾乎全部來自供體細胞(避免卵母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傳遞到子代)(2) 血清 桑葚胚或囊胚(3)注入mRNA通過翻譯產生的去甲基化酶促進了相關基因的表達( 1分)進而表現出既能提高融 合細胞發育成囊胚的成功率、也能提高囊胚中內細胞團的形成率(1分)(4) 胚胎干細胞的全能性 注意切割囊胚階段的胚胎要將內細胞團均等分割,否則會影響胚 胎的正常發育。 這些小鼠遺傳物質相同,所以作為實驗材料可以排除由基因的差異造成的 個體差異,進而可以通過這些遺傳背景相同的個體來對比來分析.24:(9分)(1) 1 低 逆轉錄(2)便于設計引物 T (3) 限制酶識別 Ca2+(4)ACD(2分) 25 :(10分)( 1) b 磷酸二酯 (2) 限制酶和 DNA連接(3) 使目的基因準確連接到質粒的特定位點上(4) ① . PCR1和PCR2所用引物存在互補配對片段,至于同一反應系統時他們會發生相互結 合而失去作用 ② . 5'(5) ① . 顯微注射 ② . 胚胎移植(6) ① . 相反 ② . 特異型啟動子序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